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由此可见,当今的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这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关 键 词】 小学生;培养;行为习惯;人格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养成教育,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作为现代教育者,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思想教育: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品德是人之魂,品德习惯是行为之魄。小学生正处于道德品格的形成阶段,从此时起必须要让学生逐渐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一滴水蕴藏着大海的本质,一束光反映了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修养。校园内,洁白的墙壁上印着几个不和谐的脚印;下水道因乱扔杂物几经堵塞疏通;校园内的流动书柜书本被弄得皱巴巴……面对这些,除了心痛外,更感到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的迫切性、重要性,我们每一名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言传身教,用生活的点滴小事来感悟学生,帮助他们树立集体观念,爱护公物。我们做不了建设者,就应当成为充满爱心的环境维护者,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桌椅板凳……都伴着我们的成长过程,我们又怎能忍心去破坏或漠然处之?!因此,我们可以在学生中开展“校园是我家,清洁齐参加”的教育活动,以“谁是校园环保小卫士”为主题展开讨论,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变被动为主动,让他们自觉地去爱护周围的一切,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学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加强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学校教育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教师要以身作则,讲究科学方法,并且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才能使小学生养成好习惯。现在,由于家庭对孩子成长带来的影响,主要因素是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等,加上社会上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培养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的教育之风盛行,致使孩子在具有独生子女优越感的基础上,形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样不但不利于孩子成长,还将影响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
  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在于培养,以情感人、以制度约束人,牢记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反复抓、抓反复的工作原则。总之,学生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和自身素质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克服各种不利的因素,使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要善于“诱导”学生爱上阅读,帮助学生制定可行性的阅读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的方向并教会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其次,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再次,(下转13页)(上接11页)还要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抓住寒暑假的黄金时间,让学生读整本书、全套书。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报告会,如朗诵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心得座谈会、读书知识会、辩论会等,以多种能力的培养再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收获,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进一步拓宽知识面。习惯是长时间逐步养成的,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稳定性,因此,当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后,教育就是成功了一半。
  四、培养学生文明使用网络的习惯
  虽然网络可以帮助小学生开阔眼界、放松身心,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种种益处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可忽视的危机:网络上攻击欺骗、相互谩骂、微信上拉帮结派、游戏中相互攀比、长时间沉迷网络导致影响学习、影响身心健康……这些,让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培养学生“文明聊天,健康上网”的良好习惯是小学班主任和信息技术教师当前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我们应该在课堂中反复强调文明上网,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網络中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约束,做一名合格的网民。
  古语有言“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旦习惯,习惯就很难改变。教育者,教书育人,我认为应该是先“育人”,再“教书”。学校不仅是学科知识传播的殿堂,更是人性培养的圣殿,行为习惯等品德教育,不应该只属于思品课,更应该渗透在教育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贯穿在每时每刻。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道德修养水平和行为习惯需要提高。教育者,不仅要教学生知识,用知识来武装他们的头脑,更要教他们如何做人,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水平和行为习惯,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关鸿羽.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 新世界出版社,2003.
  [2] 张向葵,刘秀丽. 发展心理学[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高梅.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 科学时代(上半月),2011.
其他文献
收入分配制度关系到广大教职工最切身的利益。分析绩效工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高校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路径及机制,旨在建立科学而完善的教职工绩效收入分配模式,推动
在“2631”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为真正落实教与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效率,笔者想就“学习目标”的制定、书写问题谈几点浅见。  一、“教学目标”是教师的“教”,“学习目标”是学生的“学”  “教学目标”是从教师角度来说的,是由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者或者执教者制定,面向的是教师和执教者本人,是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服务,主要是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不仅包括一节课应达到的三维目标,还包括教学采取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等治理理念为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良好的政策背景;积极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是实现中国
副词"终于"是由"动+介"的非句法结构词汇化形成的。当介词"于"后面的宾语由名词性成分扩展为谓词性成分时,介词"于"的介引功能弱化、消失,发生去范畴化,从而有可能跨界并入与"终"合为一
选用5个隐性纯合体玉米自交系和3个紫糯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杂交组配为15个紫黑甜糯玉米杂交组合,于春、秋两季在适宜鲜食期测定紫黑甜糯玉米杂交组合的穗长、鲜苞重、鲜穗重及
【摘 要】 逻辑思维能力属于现代新型人生所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其在推动学生终生学学习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予以培养属于教学目标之一,需要教师对教学观念与方式进行适当地转变,以确保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關键词】 高中地理;逻辑思维;培养  地理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指的是对地理事物予以抽象概括,以形成地理概念,然后再运用地理概念进行判断、推理
【摘 要】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融合,本文通过对合作学习的现状、概述分析、探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与效果。  【关键词】 生物教学;合作学习;应用;策略  一、高中生物教学合作学习现状  合作学习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为主体,以达成目标为标准,对小组成绩做出评价的一种教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了财政、税务、金融、物价、投资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本文结合钟祥实际,就经济发展与金融改革的矛盾和对策谈点肤浅认识.
文章以2014~2018年沪深主板上市民营企业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对股权结构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得出结论:股权集中度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
十八大后,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大数据不断发展,让大学生受到了各类文化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在这一特殊的时期下,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向思想观念,为此,各个高职院校也在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