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唐诗派生的成语典故(十四)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dd5230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老先衰 出自白居易《叹发落》:“多病多愁心自知,行年未老发先衰.”rn流水无情 出自白居易《过元家履信宅》:“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rn海角天涯 出自白居易《浔阳春·春生》:“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谓最僻远的地方.亦作“天涯海角”“天涯地角”.
其他文献
黄剑华的《金沙传奇》讲述的故事,与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金枝》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金沙传奇》暗借“金枝”式的寓言,向读者展示了望、丛二帝的历史传奇,构成一个巧妙上升式的环形结构,写出了古蜀灵魂的深度.
位于四川省三台县石碑垭村的张氏陵园,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的历史遗存.张氏陵园幸存至今的大量碑刻铭文,做工精细,构图巧妙,展示了川北农村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反映出清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从张氏陵园碑文和相关谱谍,可看出张氏家族除以岐黄传家外,在儒学方面也渊源深厚.张氏家族所遗宗族禁碑,除部分不合今人观念外,大多仍富有借鉴意义.
唐人诗歌多胡气,以“酒家胡”及“胡姬”特色鲜明.“酒家胡”主要设置于唐都长安,伴随而来的是以歌舞侍酒的西域女郎.唐代不论有名的大诗人还是无名文士,都曾描写过她们.“酒家胡”与“胡姬”作为异域饮食文化的代表、先进的商业文化理念的承载者,给唐代社会吹进一股新风,推动了中华文化进一步发展.
王羲之一生中从未来过巴蜀地区,但是他的传世草书代表作《十七帖》中有部分涉及蜀地四川.通过对王羲之《十七帖》的解读,可以看出书者为什么如此关注严君平、司马相如、扬子云(扬雄)、谯周等四川历史名人;为什么如此关注秦代的成都城池、蜀中的汉代学堂、汉代壁画以及四川盐井等蜀地风物古迹;从而回答他为什么如此渴望来蜀地,并将“登汶岭、峨眉而归”视为一件不朽盛事的个中原因.王羲之真迹《十七帖》,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次就四川历史人物、山川风物而由名家书写并流传至今的名家墨宝,堪称国宝,是今天打造四川的文化品牌、挖掘四川文化资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南”相关称谓使用广泛,呈现指代不一、多元并存的格局.“河南”称谓移易迁变的内在逻辑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南”各有所属,随着乱世结束,侨立的河南郡之“河南”被历史所淘汰,黄河上游的“河南”伴随区域政权的兴衰沉浮而归于沉寂,新的大一统王朝置郡县,变羁縻之地为直接控制区的釜底抽薪之举,客观上保证了境内称谓在区分识别度上的唯一性,使得中下游的“河南”专名化,成为“河南”称谓的中心.
古代“比”字带有法律相关的含义,曹魏时期产生于尚书省内其职掌相似于审计工作的“比部”,是中国独立的政府审计机构设置的开端.比部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一直就是具有一定的司法监督性质的独立的审计专门机构.比部审计制度发展到唐代,更加成熟与完善.唐代的比部脱离于户部四曹之外,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财政机构,属于刑部所属四司之一.中国成熟的正规化的审计制度,乃是独立的审计机构以及行政监督与司法监督的结合体.
《华阳国志》不仅史学价值极高,而且文学价值也十分耀眼.它准确、鲜明而生动地记录先民的神话传说、歌谣以及所涉地区的历史、文化、教育、政治、人物、观念、风俗、物产,为“史志”的撰写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开创了以文学笔法撰写“史志”的先例.
对李白《月下独酌》之二,不能仅以“政治失意”“心情苦闷”“借酒浇愁”来解读,而要看到作者在“纵酒”外衣下达成“通神悟道”的真相,即以放浪形骸为表,彰显超越名教和万物的高尚情操.
关于笔者所持扬雄“四赋”的写作时间,杨胜宽先生对我有所批评.根据《汉书》扬雄传赞及其他资料分析,扬雄离蜀进京时年当三十余,因此笔者在《亦论》里的结论是正确的,即扬雄《甘泉》《河东》《羽猎》三赋作于汉成帝元延二年,《长杨赋》作于元延三年.
唐诗包含唐人的生活方式.对唐诗的探寻,实际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探寻.诗、事、人,才是完全的唐诗.唐诗是贵族文化,是贵族创造的书面语诗体,是中国人不能脱离的最后的贵族时代留下的精神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