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之前,让梦想绽放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echao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四年匆匆而过,谈到毕业,很多大学生感叹年华虚度。其实他们不缺梦想,缺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完成它的执行力。正是有感于此,暨南大学的学生陈裕明和他的团队发起了一个名为“毕业之前”的公益校园活动,发动身边大学生认真思考大学目标并以富有“仪式感”的方式将目标在校园内公示,让年轻人去思考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去看看别人在干什么或在后悔什么。这个活动目前已经抵达50多所大学,影响数十万大学生。
  在毕业之前,做一些好玩的事情
  在毕业之前,陈裕明一直想做一些好玩的事情,使之能够对得起大学生活。
  当时新媒体很火,他和几个同学开通了微信公众号“What You Need”。但发什么内容,作为主编的陈裕明心里没谱。一天,作为学生会干部的舍友拿到了学校给的一笔活动经费,请陈裕明出点子,這个活动必须跟健康和跑步有关,还要出彩。
  正好陈裕明在回宿舍的路上听到了同学无心的一句:“最近华南农业大学,出现了很多拿荧光棒跑的‘疯子’喔!”于是他借花献佛,把荧光夜跑的点子送给了舍友。
  这样一次带有“玩票”性质的活动,却出乎意料地红了。很多人来排队,领了荧光棒跑步。陈裕明把会弹吉他的舍友忽悠过来,弹起了《夜空中最亮的星》,一群人在夜空下边跑边唱,嗨到晚上11点半还不走。
  这次荧光夜跑非常成功,也让陈裕明团队的微信公号发出的第一篇文章就收获了4000的阅读量。初尝“被人围观”的快感之后,陈裕明又策划了一个活动———“100杯咖啡,和你赌未来”。陈裕明和他的几个小伙伴自费3000元买100杯星巴克咖啡在暨南大学本部校园免费送出去。
  当他说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团队的人觉得他疯了。陈裕明说,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残酷竞争,我们已经感受了太多。这个社会,已经连一杯免费的咖啡,都不太敢接受了。陈裕明讲到他的一次经历,有一次在校园里,他想邀请一个陌生人喝咖啡,对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因此,陈裕明将活动有意设置成这样:每一个领到这杯星巴克咖啡的人,都会收到一张卡纸,你可以请下一个人喝一杯咖啡,然后把卡纸传递给他。这样将温暖传递下去,为这个功利、冷酷的社会,努力增加那么一点点温暖。
  活动最后大获成功,他们的微信推送总共获得了8万以上的阅读量。玩出了这么多花样后,陈裕明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将属于梦想与青春的“墙”搬到大学校园
  在一次假日旅行中,同行的一个朋友问陈裕明:“你有没有大学毕业以前必须要做的事?”陈裕明一时语塞。


  这个心结在他心中久久萦绕,直到大三的一天,他听到国外的一面墙的故事。这面墙的名字叫Before I Die。它是一个像黑板一样的东西,上面画着一栏一栏的横格,参与者要在上面写上自己在死之前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这个故事将他灵感的火花一下子点亮了。他决定模仿国外这堵墙的创意,将属于梦想与青春的“墙”搬到暨大校园,让年轻人去思考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陈裕明决定把它当作一场实验,它能体现当下中国年轻人真实的精神文化状态,也符合他“在大学里做有趣事情”的标准。2014年冬天,他和团队聚在教室里修改活动的策划文案,修改到第12个版本,陈裕明还是不满意。团队中的“小胖”罗冠宇是学长,他等得不耐烦,在聚会上用力拍桌子:“我要毕业了,不能再等了!要么赶紧弄出来,要么就放弃。”
  于是两块长10米、宽3米的心愿墙终于在暨南大学主校区图书馆两侧展出,第一块墙上,留着简洁、醒目的大字“Before You Graduate(有些事,我想我必须毕业前完成)”,这块墙是为在校生设计的。另一块墙上写着“有些事,可能再也无法完成了”,这是特地为即将毕业的学生设计的。
  一周时间内,学生可以在活动现场领取印有唯一编号的牛皮纸便利贴,并选择其中一个主题进行书写。最终,墙上的贴纸数目达到了2400张。
  “我们想要一个有所预期的对比,看看大家在大学里想要达成的事,是否就是毕业生在大学终点遗憾没有实现的事。”陈裕明说。结果没有出乎预料,两块墙上的内容十分相似。许多蓄势待发的目标,都有可能在几年后沦为憾事一桩。
  现场活动开始的前三天,微信公众号“What You Need”就开始征集订阅用户的故事。“我怎么就毕业了呢”“还有好多事情没做”……几百名用户纷纷回应。
  “如果能重新来过,我也许不当学霸,学渣可能羡慕我,可是我又何尝不羡慕他们活在当下的潇洒呢。”留言人浩光是一名大四保研的学生,他得到了努力学习应有的成就,却也羡慕很多同学的勇气和魄力。“我选择退学去抓紧时间做自己喜欢且能做的事情。两年以后的我是名设计师,拿着不错的薪水在北京跟相爱的人一起奋斗着。”白蔓在浩光的留言下回复道。
  去看看别人在干什么或在后悔什么,引起反思才是活动真正想要起到的效果。陈裕明决心把活动办下去,同时,其他大学的学生在听闻之后也主动邀请他们来学校策划活动。
  截至2017年10月,“毕业之前”已经抵达全国50多所大学。而陈裕明将这个活动的最终场次设定在100次,希望影响100所高校的学子。
  陈晓鹏是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7届音乐系毕业生,也是校内一支以阿卡贝拉(纯人声无伴奏演唱)为特色的乐团团长和指挥。两年前,“毕业之前”活动来到他的学校,他写下的目标是毕业之前开一场演唱会,事后心虚了,因为当时乐团只有两三首表演曲目,怎么够支撑起一场演唱会?
  正是因为这一次写在纸上的豪言,后来乐团走上高速运转的道路:每天排练时间超长,逢比赛就参加来积累经验……
  2017年4月,演唱会在学校礼堂内如愿举行,可容纳1000多人的现场座无虚席。乐团成员们穿着不同颜色的西服,从校外借来最赞的音响。站在台上的瞬间,陈晓鹏像是回到了逼仄的小琴房,大一刚组乐队时,7个男生的清唱声破喉而出的样子。   演唱会后,陈晓鹏翻出了两年前在“毕业之前”的活动现场悄悄拍下的那张牛皮纸,坦然发在了朋友圈。
  陈裕明也在牛皮纸上写下过自己的心愿,那就是毕业后继续把公众号运营下去。2016年7月毕业的时候,他的愿望也实现了,因为难以割舍微信公众号的近50万粉丝,陈裕明创立了一家新媒体内容运营公司,取名“广州阳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校园里的小团队,毕业之后正式进阶为创业公司了。
  设一个奖学金,只有学渣能拿到
  大二时,陈裕明带着创业项目去申报奖学金,老师翻看材料后,表示其他学生绩点更高、奖状更多,获奖胜算更大。那时陈裕明就下定决心,“总有一天,我要设一个奖学金,让学渣也能拿到。”他希望奖学金考量的标准是是否在追求自己喜欢做的事,并取得一些成绩。
  2017年6月初,陈裕明以公司名义设立了“学渣奖学金”,专门奖励那些虽然绩点(学习成绩的一种计算方法)低,但一直坚持做一件有意义之事的大学生。申请“学渣奖学金”的规则很简单:绩点不高于3.5 (5分制);正在坚持一件有意义的事;在校大学生,包括大专。陈裕明说:“这个奖学金设立的初衷是希望获奖者以此为开始,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被在校成绩、家人期待等条条框框所限定,并以此向身边的人宣告:虽然试卷上成绩不佳,我们也会在其他事情上做得好。”
  第一期评选活动共收到了3388份申请。陈裕明的团队选出了3名获奖者,用公司收入支付给每人8000元。“看到微信推文时,就觉得这个奖是为我而设的。”获奖者之一于普泽,是江西科技学院市场营销学的专科生。他将整个大学时光都“耗”在了赛车上,由于到课率低,期末考试曾挂科15门。于普泽喜欢汽车工程专业,大一起他就从学校宿舍搬出来,在南昌大学的电动方程式车队实验室做科研项目。他和朋友成立“路飞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赛车零部件的研发;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多个省级奖项,所得奖金全数投入赛车队。
  于普澤认为自己是地道的“学渣”,应试成绩低,更适合实践。但他也承认,绩点和文凭是刚性需求,是迈进单位的门槛。为了继续科研项目,他补考通过了挂科科目,获得了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学渣奖学金”让于普泽受到了鼓励,“这份认可让我在赛车这条路上比原来更多一分坚持。”
  这个活动让一些人开始思考在大学里应该做什么:“我决定开始找一件我喜欢的事情坚持做下去。虽然我拿不到这8000元,但它启发了我,也许它的价值不只是8000元呢。”
其他文献
2016年年底,我与妈妈一道看了电影《垫底辣妹》。每天只知道逛吃逛吃、买买买、穿穿穿的沙耶加,曾经是学年垫底的学生,但她一朝觉醒,日日发奋,用一年时间将成绩提高了40分,考入庆应大学。  其中有一段情节是这样的,沙耶加原来最喜欢和朋友们去吃饭、唱歌、过夜生活,在她开始刻苦攻读之后,因为盛情难却,又和朋友们出去玩了一夜。到散伙的时候,朋友们对她说:我们以后不来找你了,因为我们不想打扰你学习。  我看
期刊
今年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初心”,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理解这个词,在我看来,初心就是最初的梦想。用表情总结2017年,紧跟梦想的我,会选择这个“泪中带笑”的表情。  1998年,我带着梦想考进上海这座城市,大家都觉得我有了“铁饭碗”,就连父母也常常说:“二丫这辈子有得靠了。”说实话,因为毕业包分配,我的大学生活过得很愉快,甚至还常常带点小骄傲,总觉得比人高一等。直到毕业被告知今年取消包分配时,才惊觉自
期刊
“爸爸,您长了一张忧国忧民的脸;妈妈,您整天一张扑克脸,我要被你们逼疯了!”儿子抗议道。  2017年初,随着儿子年级的升高、学业的加重,他几乎每天测测测、考考考,日测周测层出不穷,月考联考花样百出;A+、B+、C+,各种等级排名搞得家里硝烟四起,战争一触即发。  很长一段时间,家里全是焦虑表情。  我想,再这样下去,家里肯定会有人憋出内伤,得想个办法改变这种令人窒息的状况。正好,这个时候,我有个
期刊
“共享”在2017年火了,从业11年的外科主治医师张启军说:“大家都在共享车子、共享美食,我要活得与众不同一点,共享自己。”  提起主治医师,贵、忙、专等词就在患者脑海里跳了出来,好不容易买个专家号,很多患者依然抱怨:“只是想要个靠谱的结果,前面还有4个人,却要等3个小时。”谈到这些,张启军说:“虽然医疗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在大多数患者看来,缺了主治医生的‘捧场’,还是缺点‘味道’。”  张启军40
期刊
旅行是一种很私人化的体验,但实际上,我们打开旅行的记忆,留下的大多是千篇一律的旅行照,很难超越“到此一游”的范畴。  当然,也有例外———在影迷赵亚飞眼中,世界不是它本来的样子,呈现在他旅行照中的,全是他重温过无数次的电影场景。在他看来,电影和美食一样,是一个城市独有的名片。无数经典电影的场景拼合在一起,足以构成一个饱满而充实的城市形象。他正是通过这些电影,来认识镜头背后的那座城市。  重摄场景,
期刊
不久前的一天,我教孩子背古诗,背到“卧看牵牛织女星”一句。说到银河,我用很遗憾的口气说:“其实,我也只见过两次银河。”没想到孩子一下子眼睛都瞪圆了,用无限惊佩的口气说:“妈妈,你真厉害,你居然见过神话里的东西。”  银河……是神话?  那不是确切存在于深蓝夜色中一条波涛涌动的银色大河吗?  但我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神,无言以对。她没有说谎,对她而言,那确实是神话。在我记忆中,我与她散步的傍晚,没有一次
期刊
作为一头中年人———对,你没看错,用流行的说法“头”来形容中年人,再合适不过。尤其在这个经历过“饭局”“油腻”等多轮舆论热潮洗礼的2017年,中年人被“黑”得灰头土脸。“他在低头拉车,你却骂他姿势不好看”,就连为中年人辩护的说法,也忍不住让人往“一头”上联想。  面對那些铺天盖地的自媒体文章,发现自己终于拥有了一点儿以往一直追求的情绪———淡定。饭局上有过失言,形象上也颇油腻,那又怎样?有则改之无
期刊
北海并不在北方,它在广西的最南方,与江南遥遥相对。北海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开放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唯一一个具备空港、海港、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城市。  风情万种的草木  颠簸了12个小时后到达北海,接待我的朋友看我全副武装,不禁笑出了声:“你怎么裹得像粽子啊,北海不冷的。”从江南到南国,仿佛在梦中游荡,一觉醒来,杏花、流水、小桥,都变成了榕树、椰子和木棉,一股暖意也瞬
期刊
谁不愿做娇滴滴的女孩子  从我懂事起,我就看出来,自己家的爸爸有点窝囊。  爸爸脾气好得过分,从不跟人起争执,不知道为什么,周围的人却总是故意挑衅他,话里话外地嘲讽他,就像他有什么把柄落在人家手上。往好听里说,爸爸待人随和,息事宁人,其实,他就是。  从小,我就没指望过他能替我撑腰,学会了凡事为自己出头。  那时,班上有小男生想欺负我,我抄起一根木棍就在后面追打他。最后我还跑到他家,找到他的家长,
期刊
撒个小谎,自得圆满  尹恩月27岁时,离开了那座看个病都能碰见两三个熟人的小城市。  她原先是小学老师,有着不错的薪酬,家长和学生都喜欢她,一切都顺顺当当,唯一不足的就是单身。她相亲的见闻都可以写出一本小册子了,每次相亲完都想上天涯、豆瓣上狠狠吐槽一番。  就在第19次相亲失败之后,她决定离开小城。当然,找对象也不是全部理由,还有个原因是,她认识的编辑邀她去深圳当新媒体主笔一同创业,她本来心里就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