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我们谈论什么?

来源 :时尚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农历年在一月下旬。整个中国在这时往往就像是一场巨大的迁徙,几亿人从工作的城市想方设法,即使费尽周折也要回到家乡。那么,在家乡,同学聚会必不可少。以同学为名,聚在一起,喝酒聊天,畅谈人生。
  
  若是要拍成一部电影,那么第一幕也许就拉到这里——教室的外面是一条笔直的马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里面静静坐着熟悉的面孔,全神贯注,每个人仿佛置身于老师的世界。
  偶尔也会有个把叫天宇的少年,天宇并不是学习的料子,人是聪明,却不肯用功,又因为沉迷于幻少年幻想中萌生的爱情,成绩不甚理想。此刻他正侧头望着几个桌子之外的女同学,呆呆地,在幻想女孩喜欢上了他。
  从天宇那镜头滑过去,滑到青松那里,是一个得志的少年,成绩榜上从未有过闪失,每一次都在第一位。青松不善言语,静悄悄地坐在座位,就像是打坐似的,除了必要的饭量给予,那么一坐就是一整天了。青松那一种难得的定力让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将是同学中永远的number 1,永远。
  眨眼到了高考时分。在高考面前,每个人都心生畏惧。因为高考就是一道福音。有人顺利收到福音的,抵达他愿想中的大学,有的同学因平素不甚努力,太过聒噪,福音传来,也未收到,所以在高考上失了利。不得不托叔伯辈们找工作,这些同学因仗着“家中有粮,不慌不忙”而在众人面前闹哄哄的。尤其是天宇,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让人心生羡慕,羡慕的背后是那句“他出生在官宦家庭,真是幸福”。可回家之后,他是失落的。有谁不想在高考这道坎上证明自己的无敌?
  高考之后,天宇顺利出去工作,而大部分人则奔向大学,满心欢愉地期待未来。日月如梭。彼时的中学同学,经时光打造,摇身一变,成为了建筑师,医生,到成长期的电机工程师,甚至民歌手,小说家,导演。也有一部分人走在时代的前头,是IT界一员大将,这部分人因见得多“微软”“Facebook”或者乔布斯的人生传记,常常都都幻想自已开间公司能上市,赚几个亿,三十五岁退休……企业职员占绝大多数,洪洪的社会大流的建设离不开绝大多数人。
  十年之后,同学聚首。你能从每个人的表情上,鲜亮地读到这十年来的境遇。企业职员们过得像模像样,是中产阶层,往往他们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就有了房子,稳定的职称,和一个初建立的家庭。而象IT界的,他们通常言语不太顺溜,每日攻于编造程序,一直幻想着自己也能成为另一个“微软”或者“facebook”的中国版本,上市圈钱,然而现实落了理想很多步,幻想破灭,他们愤愤不平。至于像小说家,导演,这种需要积累打磨的职业,常常在年轻时看不到太多的名头,生活清苦,然而他们底子里都怀抱文艺的情怀,这种情怀因高于物质所以显得特别,他们的脸上似乎孩童时的童真未退却,这种童真因少见而楚楚动人。
  天宇成为一名企业家,每一次聚会他特别积极,主动包场买单,那一种得势的劲头燃烧得非常旺盛。是呀,在过去读书时代以成绩论成败的时候,他每次都低低得恨不能埋下自己的头。而如今忽然成为一个世俗眼中成功的商人,那一种得势如果不显露,那太不畅快淋漓。而天宇在非同学场合,其实也是低调分子一枚,默默为家乡的学校捐款捐物,他从不抖露一下。只是那种压抑太久太深刻,他憋得愈久,一旦展现的时候就完全顾不上他平日里低调的形象,拉风地炫富去了。连父亲也帮着天宇的忙。还不是那块“浪琴表”,天宇买给父亲的生日礼物,父亲平日舍不得带,但每逢去人多的地方必然戴在手腕上。
  家乡总是小,小到每个人通过三五关系便紧紧联系。大家看见那块表,嘴里说着“你家天宇真是有孝心”,转过身拨通电话到自己子女那里说一两句“你在外面要好好努力挣钱啊。”大家都不明白,明明当初自家的子女在成绩上都要比天宇好上一大截呢。渐渐地,越来越多家中开始以天宇为榜样教育孩子,而当初成绩永远名列前茅的青松逐渐地被淡忘,淡忘。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我们周围闪光的,全是一种世俗的眼光,以你的地位,金钱或者权利作为审判成功与否的标准,有人是否会推开心门,聆听你的灵魂是否饱满。
  现实中的攀比在他乡对照的厉害,已是应接不暇。很多时候我们回到家乡,我们也许都有过这种感觉的,当我们满心欢喜,渴望和同学叙一叙旧,然而等大家聚拢在一块谈一谈的时候,大家的谈话却成了两条七扭八歪的曲线,就那么凄凉地、乏力地延伸下去。我们敷衍着,笑着,装作很投机的样子。但是,我们心里渴望这个时间结束,因为这不是叙旧,而某种程度上变成一种变相的攀比。
  我们期待来上一场极简的聚会,回到家乡,一年一次,温上一壶小酒,挤在一块,穿过纷纷扰扰的世俗,把长在脸上的面具慢慢,慢慢地摘下来,深入到内心深处,说一些之前很久未向他人提起的话。可以笑,可以哭。嚎哭时,流下两滴眼泪晶莹剔透。这样的场景总是美好的,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那种吃苦也像是享乐的岁月,叫做青春。那种可以抱在一起痛哭流涕,叙一叙远在他乡奔生计的愁苦,以泪洗一洗心中之尘。
  我们都是大城市中的异乡人,很多时候为了生活,不得不藏起伤口,从一个人退缩到一个带壳的生命。是坚强的蚂蚁,是只有一只眼睛的熊,是迟钝而固执的犀牛,是割掉鳍的鲨鱼,是好斗的獒犬,如此种种。然而,这仍旧是表象。
  生活在异乡的我们,在我们的身上,新与旧的生活之战,从未停止过。所以可想而知每个人心里头都藏着挣扎,不安,劳累,或者委屈,或多或少。
  真正的聚会就是设置一种情境,聚会里的每个人都在听你诉说,认真地听,就像是听他们自己的心声。在这样的聚会里没有炫富,更没有官位,没有金钱,只简简单单,听清水流过心灵的声音,温柔地释怀。
  每个人的心里应该都需要这样的聚会罢,这种真正的聚会,围火盆而坐,聚会一直进行下去,让随之而来的黄昏,让那黑暗吃掉岁月的痕迹。
其他文献
五月的北京,仿佛一夕之间就热起来了,然而早晚还是透着丝丝凉意,不仅如此,花粉跟动物们也开始活跃起来,因而春季可是皮肤过敏的高发期,如果你是敏感肌肤,可要打起精神来细心迎接春季皮肤保养第一战——抗敏;如果你一向自诩肌肤强健,也一定不要忽视春季抗敏的重要课题。肌肤的状态从来都不会一成不变,压力、环境、作息都会是肌肤过敏的根源,也许一粒花粉便会成为压垮肌肤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个春天,让我们跟随木百姿
期刊
卡地亚是百年老店。在上上世纪中叶诞生,创立者是一个叫Louis-Francois Cartier的年轻小伙,满腹激情,热爱手艺活,并具备灵敏的商业才能。    他从艺于技师Adolphe Picard门下,这是位不苟言笑的老头儿,一辈子与珠宝打交道,无儿无女,有一天他把Cartier先生唤到自己身边,对他说,有一天他将不久于世,死后希望Cartier先生接管他的珠宝坊。不久以后果真离开人世,Car
期刊
有人说闻进是个女强人,因为她身兼数职。但是常常被大家提起的是:新浪副总编辑。身边的同事常常这样评价她,和闻进做事情,很有动力,她可以带领大家爬山,攀爬的过程虽然比较辛苦,但是,她会带你上山顶,等你上了山顶看见好风光后,你会发现,你的选择没有错。  闻进在工作中从来不逞强,她用“丰盛”这个词来形容自己在职场中工作的状态,“丰盛,这是一个过程,从无到有,从含苞欲放到绽放。有句话说的好“十句话离不开本行
期刊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一款有效像素约1210万,5倍光学变焦的纤薄高端数码相机PowerShotS100V 后,就开始致力于打造这款相机的文艺气质。在中国文化界有着响亮旗帜和号召力的三位大师使用PowerShotS100V后分别谈了自己对于摄影的感悟与看法。    孟京辉  讲述成人童话故事的梦想家  我对事物的描述偏向于纯粹和直接的态度,我个人非常偏爱黑白照片,用最简单的色彩来呈现这个世
期刊
当创新步入了全球化的时代,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第一波冲击便是网络时代的信息爆炸,在信息处理速度和应用程度以几何型的倍数增长的时候,我们的科技意识又应该进行怎么样的修正,我们需要用怎样的科技心态迎接这个时代呢?我们请阿里巴巴企业服务事业部资深总监陈金培先生告诉我们信息时代的科技意识。  信息时代科技意识这个主题非常大,可能会牵扯到社会生活、发展的各个方面,阿里巴巴09年提出互联网时代,要建设新的商业文明
期刊
“月亮爷,亮堂堂,哪屋元宵扑鼻香?嫂嫂屋内吃几个,奶奶膝前喝碗汤。哥哥元宝我不要,爱听嫂嫂兜内金钱响叮当。”——老北京童谣    节日名目和节日美食合二为一的情形,只有在元宵节才会出现。春节刚过,年味儿犹存,元宵节又到了,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元宵是元宵节里献给赐福
期刊
早在中世纪2月14日就已经是“伴侣的节日”。  世界各国的情人欢度这个节日的方式各不相同。  这个世界上的爱情是同样的,却有着不同的情人节。  对爱人表达自己心中的爱慕之情在不同社会、年代和国家都是亘古不变的。  但在美国、亚洲、欧洲等不同国家和地区,情人节的风俗习惯却不尽相同。    中国  中国的情人节叫做“七夕”,为每年的七月初七。节日的起源为放牛郎和一个仙女的爱情故事。天上的王母娘娘发现了
期刊
1924年4月,泰戈尔到中国访问,林徽因与徐志摩、梁思成等人陪同泰戈尔游历北京。泰戈尔为林徽因写了一首诗: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结合在当时可以说是郎才女貌、门第相当,他们在婚前既笃于西方式的爱情生活,又遵从父母之命结下了秦晋之好。林徽因之父林长民是段祺瑞内阁中的司法总长,梁思成之父梁启超作过熊希龄内阁的司法总长、段祺瑞内阁的财政总长,所以
期刊
在电影的世界里,卡梅隆凭10年一剑铸造了阿凡达,美轮美奂的潘多拉,几乎可以乱真的3D特效、深邃的世界观,而这些并未在我脑海中留下太多,反而是片中连接万物的智慧树,隐隐在记忆中撼动着我。一份能够抚平伤痛的宁静,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仿佛是一种奢望。在京城一隅,偶遇一个以sawaha“菩提花”命名的所在,那种久违的愉悦心情驱动着我与众人分享。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出
期刊
李瑞环捐赠的家具让人领略到从木匠到国家领导人朴实无华的风范    紫檀是一种百年生长一寸的硬木,因其材质绝伦存世极少自古以来被视为异材。所谓“寸檀寸金”,实不为过。对于一般收藏家而言,拥有一件紫檀制品几为奢望,然而著名实业家陈丽华女士却拥有1000多件这样的器物。如今,这些价值连城的宝贝静静地陈列在北京东郊一处规模宏大的仿古建筑群中,这就是被专家誉为紫檀艺术圣殿的中国紫檀博物馆。    实至名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