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狮乐园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7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认为动物低等,说不定动物还觉得人类可笑呢
  天空把多余的颜料倾倒进大海,令海水变得更加湛蓝。揉碎了晨曦的冷风唤醒了静谧的码头,海鸥开始放声歌唱。靠近码头的水面上漂浮着许多木板,木板上布满了黑压压的海狮。一只海狮懒洋洋地横卧在一块木板上,把滚圆的肚皮翻过来晒太阳。突然,它被旁边木板上两只扭打得正欢的同伴所吸引,只见它们互相顶着胸脯,扬起脑袋,不遗余力地把对方往木板外面拱,两个乌黑油亮的肉球在此起彼伏的吼叫声中震颤不停。几个回合之后,“扑通”一声,其中一只终于落水。
  说时迟,那时快,坐山观虎斗的海狮猛地扎入水中,紧接着一跃而起,如炮弹般,把刚才的胜利者一下子砸进了海里。在飞溅的浪花中,它面对大海,得意洋洋地昂首高歌起来:“嗷!嗷!嗷!”谁料一曲未完,它就被另一位挑战者从背后偷袭成功,毫无防备地栽进水里。待它探出头来时,发现自己原先享受日光浴的地盘早被占据,而旁边的木板上,一轮新的战斗已经拉开了序幕。观望片刻之后,它似乎有些气馁,恋恋不舍地扭身向远处游去。
  这样的场景,每时每刻都在旧金山渔人码头上演。这些海狮来自何方?又为何而来?有一种说法认为,1989年的洛马普列塔地震,促使大批海狮放弃了原先的栖息处“海豹岩”来此避难。可后经证实发现,第一批海狮早在地震前几个月就已定居渔人码头,所以海狮的光临与地震并无关联。
  另一种说法认为,湾区素来气候宜人、风平浪静、食物充足、环境安全,所以深受海狮们的青睐。这种说法似乎一直被人接受,直到2009年入冬之时,所有海狮毫无征兆地消失,令渔人码头顿时空空如也,人们才开始重新陷入思考。正当学者们排除了气候变化、食物匮乏、天敌威胁等种种因素,为它们无缘无故地离去而困惑不解时,它们却在来年春天安然无恙地全部回归了。从此,它们延续了这个习惯,冬去春来,每年如此。人们猜测它们的迁徙是为了获取更充足的食物来源,但是没人知道确切的原因,就像没人知道它们当初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渔人码头一样。
  那么它们的“互搏”又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争夺阳光?争夺地盘?争夺配偶?还是纯粹娱乐消遣?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海狮给我们出了一个又一个谜语,至于答案,恐怕只有它们自己最清楚。
  不过它们的到来,无疑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在路边为它们修建了雕塑,竖立了标牌,开展了教育活动,让渔人码头成为了旧金山著名景点之一,每天吸引着成百上千慕名而来的游客。
  海狮们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正在被窥探吗?它们知道自己在人类的世界中早已名扬四海了吗?也许它们不知道,也许它们不在乎。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其他物种,却连自己身上的许多奥秘都没搞清楚。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比已经了解的要多得多,“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人类认为动物低等,说不定动物还觉得人类可笑呢。其实,大家不过是在尘网中挣扎的蜉蝣而已。“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与其冥思苦想,不如顺其自然的好。
  太阳升高了,海狮团队愈发壮大,擂台赛也愈演愈烈。码头旁的店铺陆续开张,香喷喷的早点气味在咸腥的海风中弥漫开来。岸边游客渐渐聚集,各式相机快门噼啪作响,淘气的孩子们乐此不疲地模仿着海狮的叫声。在转身离开之前,我向海面望了最后一眼,一只雪白的海鸥从喧嚣的木板上方滑翔而过,在荡满了蓝柑橘甜酒的清澈中,绘出一道长长的波澜,然后振翅远飞,融进灿烂的阳光里。
其他文献
在编辑《留学生》8月刊的时候,我想到了那个名叫容闳的广府人。  142年之前的这天:1872年8月11日,容闳带领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启程赴美。  那么,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名叫容闳的广府人吧。  1828年,容闳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南屏村农家。7岁入了澳门教会学校寄读。18岁那年赴美留学,当1854年从耶鲁大学毕业时,容闳成为了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的中国人。  1855年,容闳回国,先后在广州美国
期刊
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7月30日公布2014年美国最佳100所大学,位于麻省的威廉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击败多所名牌学府,排名第一,斯坦福大学居第二。传统名校耶鲁大学及哈佛大学,则分别排名第6及第7位。据报道,该榜单的公布在美国引起热烈讨论,特别是关于大学人文与科研教育孰轻孰重的讨论,这次以人文为重的学院略胜一筹。
期刊
8月5日,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发布《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报告(2014)》。报告显示,33.3%的海外留学人员认为“出入境手续复杂,制度不完善”是阻碍其为国服务的主要因素,29.6%和25.9%的人认为“政策不完善,吸引力度不够”与“创业环境不理想”是主要因素。同时,还有两个因素分别是市场机制不成熟和找不到合适的合作单位。
期刊
据加拿大卑诗专上教育厅公布资料,每年在卑诗各类教育机构就读的国际生达9.4万人,占加拿大国际生总数的三成。在卑诗专上院校就读的国际生五大来源国中,中国位列榜首。另外,入读卑诗中小学的国际生来源地排名,依次为韩国、中国、日本、中国台湾、德国。据统计,国际生为卑诗省的本地生产总值(GDP)贡献9.5亿元,同时创造1.7万个工作职位。
期刊
继6月24日宣布暂停3所大学和57所私立学院招收国际学生资质后,英国内政部近日再宣布要彻底清查企业家移民签证。据透露,2013年有3000多名留英学生以投资5万或20万英镑获得企业家移民签证。英国内政部今年初抽查发现,超过九成这类签证存在虚假和违规现象。对此,英国内政部近日下令彻查,对不符合要求的申请者将终止签证,或不准延签。由于通过该渠道申请英国永居的中国留学生颇多,此事将影响到大批中国在英的留
期刊
那些永远拥有童心和好奇心的人,永远是孩子,永远拥有青春的力量。就像这座城市,在一次次战火的洗礼之后,总又一次次复活,重新开始自身  初至亚眠的人一定会注意到火车站旁巨大的“佩雷”塔,那是“二战”之后亚眠重建的象征。“佩雷”塔由建筑师佩雷设计监制,塔高104米,当时是欧洲第一座“摩天大厦”,也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着“欧洲最高”的纪录。重建的需要源自战争的毁灭,“二战”最后阶段盟军和德军的争夺摧毁了这座城
期刊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近日报道,一份由就业网站对676名毕业生所做的调查发现,英国五分之二的学生毕业半年后仍然在寻找工作,四分之一的学生在毕业一年后仍然在寻找工作的路上。三分之一的学生毕业后平均每个月要投出20个岗位申请,接近一半的学生表示他们对没有选择一个职业性较强的专业而感到后悔。
期刊
每年的暑期,都是游学的火热时期。游学,这个在欧美国家发展了半个多世纪的跨文化体验模式,一经引入,便迅速获得了国内青少年的喜爱  游学为什么这么火?  2013年,中国学生海外游市场规模高达60亿元,预计2014年游学人数将超过30万人,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元。  如今,随着全球一体,世界已经呈扁平化,更多的国人到国外留学、工作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而对于青少年,游学往往是了解国外的最初选择。具体
期刊
锡耶纳老城不大,两个钟头就可以把城内的每条小巷走完。可是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在此多停留,一天、一星期、一个月  要是没有去过锡耶纳—全意大利最优雅、最完美的中世纪城镇之一,你的意大利之旅将会留下很大的遗憾。锡耶纳是与佛罗伦萨齐名的托斯卡纳的古都。杉林与葡萄园围着的这座城镇保存着中世纪的风貌。绘画颜料中的SIENNA(锡耶纳)色(浓黄色)就是这个城镇的颜色。走在弯弯曲曲的街道或台阶上,仿佛身处中世纪一般
期刊
国际游学近几年在中国发展得很快,也被称作“微留学”,顾名思义,它就是以后留学的一个预热跟短期的彩排  随着留学产业在国内的蓬勃发展,这条产业链上的衍生需求——被称为“微留学”的海外游学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相关产品和项目也日趋成熟。学生们在假期中,带着“开阔视野,独立生活”的希望奔赴海外,在游览异国的同时到知名院校进行课程培训或文化交流等活动,达到“游”和“学”的双赢目的。  《留学生》专访了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