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线路视野下“宜红古茶道”价值初论

来源 :铜仁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bblef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宜红古茶道”是明代土司时期至20世纪50年代以红茶为主的产区形成的文化线路遗产,是“中俄蒙万里茶道”茶叶原产地遗产的重要构成部分。“宜红古茶道”的价值凝练要从茶叶原产地、茶叶加工和集散、茶业与地方文化关系、文化交流及影响、“宜红古茶道”在“万里茶道”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入手。“宜红古茶道”的人类突出普遍价值既体现在茶叶贸易促进了中国武陵山脉东北部少数民族逐步接受内地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原文化,其社会文化生活又逐步为中央王朝所认可的良性双向互动过程,并在这一地区的茶叶贸易进入世界贸易体系中重新塑造了这一地区
其他文献
锰渣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而污染环境,大量堆放或填埋是当前处理锰渣的主要方式。以黄土为对比实验,通过对锰渣在500~700℃间预烧,研究预烧后的锰渣在1040~1100℃烧结温度下的
理论上分析了表面等离子共振、长程表面等离子共振和导波共振传感器的灵敏度,导出了这类共振模传感器灵敏度统一的解析公式。公式表明,有两项措施可有效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