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时数据库是以实时数据为存储对象的数据库平台软件,而对计算机实时数据库质量评估模型的设计是保证计算机数据库系统良好快速运行的关键技术。本文通过对计算机实时数据库的特点介绍及对其的质量要求,介绍了实时数据库质量评估模型的设计原理及对其的构造设计和层次设计方法,来对计算机实时数据库系统进行较好的质量监控。
关键词:计算机;实时数据库;质量评估模型;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6-0000-02
1计算机实时数据库的特点及质量要求
1.1实时数据库不同于关系数据库的特点
实时数据库是一种用数据库技术管理的所有数据对象的集合体,提供管理、刷新及查询数据对象等操作。实时数据库与关系数据库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性:
(1)实时数据库是特定类型的数据库,某些实时数据库提供OLEDB的访问接口,并借此虚拟里面的table,所以实时数据库里面的table与关系数据库里面的table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实时数据库是以实时数据作为存储对象的,具有存储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对实时数据的采集、压缩、统计计算实时数据的展示以及报表计算展示等的功能。
(3)实时数据库目前来说还没有统一的应用标准,而且各种基本功能的实现形式不统一,也没有统一的访问接口。
另外,计算机的实时数据库还具有数据的内部一致性、外部一致性、相互一致性及数据库状态的正确性等的数据特征,以及表现为定时性(可以是相对时间、绝对时间和周期时间)特点的事务特征。
1.2实时数据库的运行质量要求
因为实时数据库的接口一般运行在无人值守的环境中,一旦发生问题就会造成数据的永久丢失,而且无法弥补,发生问题也不见得会很快解决,所以这种情况决定了实时数据库的接口程序在编写过程中要本着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原则,而且要有周全细致的错误处理办法,既要保证计算机的实时数据库在发生常见的异常情况时能够稳定运行,又要保证在发生小概率的情况时也要正常运行。
2实时数据库质量评估模型建立的意义及设计原理
2.1实时数据库质量评估模型建立的意义
数据是各个企业走向信息化的必要基础,随着企业的应用系统的数据量的急剧扩大以及新应用的不断出现和各种应用之间的相互整合,计算机的实时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也逐渐出现了一定的质量问题,表现在数据的不正确、不完整及不一致等方面,进而影响到了企业进行正确的决策,所以对实时数据库进行质量管理已成为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2实时数据库质量评估模型的设计原理
在计算机应用中的实时数据库系统中,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质量的控制,必须要建立一种质量评估模型,以便更加有效地发挥实时数据库方便、快捷的存储功能,而质量评估模型的好坏则直接关系到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所以在进行计算机实时数据库质量评估模型的设计中需要根据数据库质量评估的基本指标,即可信度指标和可用度指标进行质量评估模型的设计,其中可信度指标包含了数据的精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有效性和唯一性等因素;可用度指标包含了时间性和稳定性的因素。
3计算机实时数据库质量评估模型的构造设计
构造实时数据库质量评估模型要经过以下四个步骤:确定数据集评估应用视图、选择评估指标、制定数据规则集、计算规则结果得分。
3.1确定数据集评估应用视图
在进行计算机的实时数据库评估时,首先就是要提出数据评估的需求,然后确定哪些数据是用户感兴趣的(包括数据库、数据库中的数据集和数据集上的字段等),然后对它们建立相应的应用视图。
3.2选择评估的指标
对于每一个给定的数据集,首先选择所需要的评估指标。
3.3制定数据规则集
根据选择的评估指标,来制定相应的数据质量评估规则,并确定他们相应的权值和期望值。
3.4计算规则结果得分
根据规则集中的每一条规则,首先要检查数据集上的数据实例,然后计算满足对应规则的数据元组的百分比,最后得到对应的结果。
当此数据质量构造模型完成之后便可以利用该模型进行每个数据集的数据质量结果计算。首先假设数据集对应的规则集,并赋予规则集中数据的权重和期望值,然后计算出结果得分,由此可以计算出数据集的数据质量。
4对实时数据库质量评估模型的层次设计
根据计算机实时数据库的特点和对其质量的要求,实时数据库的质量评估模型应包括数据质量目标层、数据质量指标层和数据质量特性层三层,现在对这三层进行逐一介绍:
4.1数据质量目标层
数据质量目标层是计算机实时数据库质量评估模型的最高层,它反映了实时数据库的质量情况,是质量指标层上所有对于实施数据质量保证能力的综合效果体现,同时也是对数据库质量满意度的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整体质量目标又可分为数据需求质量目标和数据应用质量目标两类。
4.2数据质量指标层
数据质量指标层是实时数据库质量评估模型的中间层,它是将数据质量目标层的信息进行分解所得到的评估数据质量指标集合,与数据质量目的相对应的也分为数据需求类质量指标和数据应用过程中的质量需求指标两小类。
(1)数据需求类质量指标是由数据需求质量目标转化来的,可以将其分解为质量评估模型的各个设计阶段的相关数据质量指标,主要包括实时数据库功能质量指标、限时性数据质量指标及经济性数据质量指标等,
(2)数据应用过程中的质量需求指标是由数据应用过程中的质量需求目标分解得到的,是为实现数据需求质量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数据质量需求指标,其中数据质量指标层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库的实际应用情况分解为一层或多层。
4.3数据质量特性层
数据质量特性层是实时数据库质量评估模型的第3层,它能够在整个实时数据库系统或分散数据集中区分各个数据之间的质量差别的性质、性能与特点。这些数据质量特性有一系列的质量转化工作,将数据的实际需求尽可能用质量参数定量化地表现出来,是数据需求方和第三方评价数据质量的依据。其质量参数一般由实时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一致性及完整性来体现。
由此通过实时数据库的质量评估模型将数据质量的目标信息转化为层次清楚、易以处理的指标层次结构,并通过数据质量特性将数据质量评估目标与评估对象进行关联比较,使评估活动变得有的放矢。
5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计算机的实时数据库的质量评估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对于实时数据库的质量评估模型的构造设计和层次设计,在此设计基础上建造的质量评估模型能够通过量化的应用指标对数据应用系统的整个或部分数据质量状况进行评估,其评估结果可以作为改进计算机的实时数据库系统的依据,以便于对其实施进行更好的改进措施,使实时数据库系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洪,唐晓青.设计质量评估体系模型及其构建方法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1(12).
[2]江镇,徐绪堪.一种财务软件质量评估模型的设计[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6(5).
[3]杨青云,赵培英.数据质量评估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9).
[4]吕林涛,石富旬.渐进式虹膜图像质量评估模型[J].计算机工程,2010(18).
关键词:计算机;实时数据库;质量评估模型;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6-0000-02
1计算机实时数据库的特点及质量要求
1.1实时数据库不同于关系数据库的特点
实时数据库是一种用数据库技术管理的所有数据对象的集合体,提供管理、刷新及查询数据对象等操作。实时数据库与关系数据库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性:
(1)实时数据库是特定类型的数据库,某些实时数据库提供OLEDB的访问接口,并借此虚拟里面的table,所以实时数据库里面的table与关系数据库里面的table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实时数据库是以实时数据作为存储对象的,具有存储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对实时数据的采集、压缩、统计计算实时数据的展示以及报表计算展示等的功能。
(3)实时数据库目前来说还没有统一的应用标准,而且各种基本功能的实现形式不统一,也没有统一的访问接口。
另外,计算机的实时数据库还具有数据的内部一致性、外部一致性、相互一致性及数据库状态的正确性等的数据特征,以及表现为定时性(可以是相对时间、绝对时间和周期时间)特点的事务特征。
1.2实时数据库的运行质量要求
因为实时数据库的接口一般运行在无人值守的环境中,一旦发生问题就会造成数据的永久丢失,而且无法弥补,发生问题也不见得会很快解决,所以这种情况决定了实时数据库的接口程序在编写过程中要本着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原则,而且要有周全细致的错误处理办法,既要保证计算机的实时数据库在发生常见的异常情况时能够稳定运行,又要保证在发生小概率的情况时也要正常运行。
2实时数据库质量评估模型建立的意义及设计原理
2.1实时数据库质量评估模型建立的意义
数据是各个企业走向信息化的必要基础,随着企业的应用系统的数据量的急剧扩大以及新应用的不断出现和各种应用之间的相互整合,计算机的实时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也逐渐出现了一定的质量问题,表现在数据的不正确、不完整及不一致等方面,进而影响到了企业进行正确的决策,所以对实时数据库进行质量管理已成为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2实时数据库质量评估模型的设计原理
在计算机应用中的实时数据库系统中,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质量的控制,必须要建立一种质量评估模型,以便更加有效地发挥实时数据库方便、快捷的存储功能,而质量评估模型的好坏则直接关系到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所以在进行计算机实时数据库质量评估模型的设计中需要根据数据库质量评估的基本指标,即可信度指标和可用度指标进行质量评估模型的设计,其中可信度指标包含了数据的精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有效性和唯一性等因素;可用度指标包含了时间性和稳定性的因素。
3计算机实时数据库质量评估模型的构造设计
构造实时数据库质量评估模型要经过以下四个步骤:确定数据集评估应用视图、选择评估指标、制定数据规则集、计算规则结果得分。
3.1确定数据集评估应用视图
在进行计算机的实时数据库评估时,首先就是要提出数据评估的需求,然后确定哪些数据是用户感兴趣的(包括数据库、数据库中的数据集和数据集上的字段等),然后对它们建立相应的应用视图。
3.2选择评估的指标
对于每一个给定的数据集,首先选择所需要的评估指标。
3.3制定数据规则集
根据选择的评估指标,来制定相应的数据质量评估规则,并确定他们相应的权值和期望值。
3.4计算规则结果得分
根据规则集中的每一条规则,首先要检查数据集上的数据实例,然后计算满足对应规则的数据元组的百分比,最后得到对应的结果。
当此数据质量构造模型完成之后便可以利用该模型进行每个数据集的数据质量结果计算。首先假设数据集对应的规则集,并赋予规则集中数据的权重和期望值,然后计算出结果得分,由此可以计算出数据集的数据质量。
4对实时数据库质量评估模型的层次设计
根据计算机实时数据库的特点和对其质量的要求,实时数据库的质量评估模型应包括数据质量目标层、数据质量指标层和数据质量特性层三层,现在对这三层进行逐一介绍:
4.1数据质量目标层
数据质量目标层是计算机实时数据库质量评估模型的最高层,它反映了实时数据库的质量情况,是质量指标层上所有对于实施数据质量保证能力的综合效果体现,同时也是对数据库质量满意度的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整体质量目标又可分为数据需求质量目标和数据应用质量目标两类。
4.2数据质量指标层
数据质量指标层是实时数据库质量评估模型的中间层,它是将数据质量目标层的信息进行分解所得到的评估数据质量指标集合,与数据质量目的相对应的也分为数据需求类质量指标和数据应用过程中的质量需求指标两小类。
(1)数据需求类质量指标是由数据需求质量目标转化来的,可以将其分解为质量评估模型的各个设计阶段的相关数据质量指标,主要包括实时数据库功能质量指标、限时性数据质量指标及经济性数据质量指标等,
(2)数据应用过程中的质量需求指标是由数据应用过程中的质量需求目标分解得到的,是为实现数据需求质量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数据质量需求指标,其中数据质量指标层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库的实际应用情况分解为一层或多层。
4.3数据质量特性层
数据质量特性层是实时数据库质量评估模型的第3层,它能够在整个实时数据库系统或分散数据集中区分各个数据之间的质量差别的性质、性能与特点。这些数据质量特性有一系列的质量转化工作,将数据的实际需求尽可能用质量参数定量化地表现出来,是数据需求方和第三方评价数据质量的依据。其质量参数一般由实时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一致性及完整性来体现。
由此通过实时数据库的质量评估模型将数据质量的目标信息转化为层次清楚、易以处理的指标层次结构,并通过数据质量特性将数据质量评估目标与评估对象进行关联比较,使评估活动变得有的放矢。
5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计算机的实时数据库的质量评估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对于实时数据库的质量评估模型的构造设计和层次设计,在此设计基础上建造的质量评估模型能够通过量化的应用指标对数据应用系统的整个或部分数据质量状况进行评估,其评估结果可以作为改进计算机的实时数据库系统的依据,以便于对其实施进行更好的改进措施,使实时数据库系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洪,唐晓青.设计质量评估体系模型及其构建方法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1(12).
[2]江镇,徐绪堪.一种财务软件质量评估模型的设计[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6(5).
[3]杨青云,赵培英.数据质量评估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9).
[4]吕林涛,石富旬.渐进式虹膜图像质量评估模型[J].计算机工程,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