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疗改革下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探讨

来源 :致富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df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正处在十字路口。总体来说,20多年来的医疗体制改革是不成功的,这集中体现在“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费用的超常快速增长、医疗费用负担不公平、低收入人群医疗可及性普遍下降,为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医疗改革;看病难;问题探讨
  
  根据卫生部2005统计数据可以知道:近8年来,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2003年与2000年相比,卫生部门管理的医院院均诊疗人数下降4.7%,但院均收入却增长了69.9%。其中,财政补助收入增加占医院总收入增加额的9.4%,医疗收入增加占医院总收入增加额的49.8%,药品收入增加占医院总收入增加额的38.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报告说我国医疗保障覆盖面太小,据2005年年底调查数据:我国目前一年医疗卫生费用总支出近7000亿元人民币,其中60%以上由百姓自掏腰包;在城镇44%的人没有任何制度性医疗保障,在农村这个比例高达80%;我国每13个人中,就有1人处于赤贫状态(每人每天消耗不到1美元),其中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赤贫者与疾病直接有关。从上述两个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报告中,可以深深地觉察到我国公众健康所面临的严重性,医疗问题不仅成为了公众极不满意的社会问题之一,而且也成了政府和医疗机构所面临的极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社会上许多人都将矛头指向了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虽然医疗机构在公众健康问题上承担着一定的职责,存在着某种背离医疗事业发展规律的动机和行为,但这仅仅是产生问题的一个方面。医疗机构作为一个企业运作的模式,医疗成本大幅度投入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收入有很大的不对称,医院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为了发展自己,提高药品价格和服务标准,产生了背离大众医疗人群的医疗标准,一致出现“有钱看病,无钱只能等死”的现象,甚至部分地区出现病人耽搁死人,发生某某医院被砸等等现象。
  一、问题分析
  (一)医疗政策的缺失
  医疗机构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使收入分配不均衡、贫富不均衡的人群医疗成了问题,医疗机构成了富人的俱乐部,众多的弱势群体甚至是中等收入将被排挤于医疗服务的边缘。
  (二)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医疗组织属于非营利性组织,其运行资金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提供,医疗组织提供的医疗服务是政府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的一部分,但是近年来政府在医疗服务方面的财政投入呈相对下降趋势。导致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原因一是政府的财政困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的需求呈多元化的发展,政府的职能必须进一步的明确和强化,需要政府财政投入的面越来越宽,对于有限的财政资金而言,各个方面所得到的资金自然呈下降趋势;二是自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的资金控制总量有所减少,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地方财政困难的局面,最为严重的就是乡镇一级财政;三是重经济轻社会的思想严重,医疗行业所强调的是社会效益,对地方的经济贡献是间接的、综合的、长期的,但是地方政府的官员往往注重的是本届政府的政绩,社会效益很难在短期内有所突破性的进展,只有经济效益才会立竿见影,因此地方政府在资金的投入选择上,过多的考虑的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忽视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医疗机构的资金需要难以满足,为了弥补资金的不足,医疗行业的“三乱”现象日渐突出,“三乱”直接危害的是公众的利益。
  (三)医疗保障制度的缺陷
  目前在我们国家医疗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缺陷是:目标人群只包括就业人员及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将绝大部分少年儿童、相当一部分老人以及其他无法就业的人员排除在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缺陷是:农村居民自愿参加并需要按年度缴纳费用,这事实上就设定了一个费用门槛,以至于最贫困的农村居民,通常也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必然因为缺乏缴费能力而无法参加,其目标依然定位为保大病,事实上放弃了对大多数人基本医疗需求的保障责任,真正影响农村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2]。社会医疗救助制度近年来在我国的不少地方开始实行,带有强烈的地方性,在救助对象的确定、资金的筹集、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等方面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规范性。
  (四)政府监管不力
  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包括:对财政资金和自由资金的管理及运用的监督,对医疗机构日常管理的监督,对医疗机构执行国家政策的监督等方面。由于监督依据的缺失和监督责任的含糊,导致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形同虚设。医疗机构的自主管理也十分容易摆脱政府的监督。监督什么、如何监督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空缺,医疗机构评价体系至今尚未建立起来,对医疗机构的评价也就自然无从谈起。医疗机构是政府为公众提供医疗服务的桥梁和纽带,行使的是政府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大部分职能,如果政府与医疗机构的联系出现断层,那么医疗服务就只是医疗机构和公众的关系。在医疗服务的层面,医疗机构始终是处于优势地位,接受医疗服务的公众却只能处于劣势地位,医疗服务质量的优与劣,医疗服务价格的高与低,这些控制权始终掌握在医疗服务提供者手中。处于劣势地位的群体始终是利益的受害者,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政府是公众的代言人,是公众利益的维护者,如果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出现缺位的话,那么公众的健康需求就会出现两个结果,一是根本无法获得,二是代价过于昂贵。
  二、问题探讨
  解决现有的医疗问题,首先要了解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各个方面和角度,更重要的要了解目前现阶段国情状况,国外的医疗体制只能参考,更不能拿来就用,否则是要失败的。
  目前解决医疗问题,首先在人群上分析。以财富拥有多少来说,可分为:富人、中等收入人和贫穷人;按照从事的行业来说,可分为:商人、工人和农民。
  因此,要解决中国现状的医疗体制改革,要立足中国的实际,问题探讨如下: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政策
  医疗政策的制定不仅要照顾富人、中等收入人和贫穷人等人群,而去还要看地区经济发展分布不同而不同。
  (二)政府财政投入要合理加大
  政府对待医疗机构要适当加大投入力度,按照社会保障系统来说,医疗组织属于非营利性组织。我们医疗体制改革失败的根源,医疗机构变成盈利性组织,大部分靠自身的盈利来发展自己,政府投入力度不够,不论有钱的人群或者无钱的人群,都在同一的条件下接受医疗,医疗价格大幅上升,大大超出贫穷人支付的能力,出现就连中等收入的人也看不起病现象。
  (三)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
  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覆盖对象范围。建立城镇医疗社保和农村医疗联保制度,建立医疗互助基金,以城市支援农村,发达地区支持不发达地区;建立以社区医疗为主,配合专业医院和高服务医疗机构,社区医院负责收入不高人群基本医疗保障服务和健康保健指导服务,专业病症和综合症到专业医疗机构,高收入人群到高服务医疗机构就医。
  (四)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
  由于医疗监管制度存在不足和漏洞被医疗机构所利用,医疗机构套吃医疗基金的现象层出不穷,大量的资金被套现,医疗基金成为医疗机构的一块肥肉,对于看病的人来说,医疗价格的上扬使个人的医疗基金也是杯水车薪,健全和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是医疗改革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张成福.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Z].国务院研究机构对中国医疗改革的评价与建议,2005,(7).
其他文献
基于数字控制芯片si8250研制了2660W单相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简称PFC)控制器。提出了采用滑模变结构电流内环与由PI调节器和数字低通滤波器组成的电压外环相
<正>我国著名半导体专家张为佐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去世。张为佐先生是我国电力电子学会的奠基人,为电力电子学会的组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先后任职全国电力电子学
期刊
【摘要】高中物理课本第二册P256页有一个“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这个实验一直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通过拉长滴管尖嘴的长度,增加了每毫升溶液的滴数,用移液管代替量筒取1毫升溶液,减小了仪器误差。通过这两项措施的改进。大大提高了计算精确度。得出了较准确的结论,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关键词】油酸酒精溶液 自制滴管 移液管。    我们大家都知道,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很小的,不但肉眼不能直接看到
<正>前段时间,日本网红眼药水被加拿大禁售的消息上了微博热搜。这种网红眼药水,你还敢用吗?当国人走进日本的药店,常常会被药店里种类繁多、做工精巧的产品所吸引,从而不假
研究农村电商模式的快递包装污染物无人回收技术,通过快递包装污染物回收模型明确该农村区域是否开展快递包装污染物回收技术,以回收总费用最小为选址目标利用混合整数规划方
海口市结防所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以来,卡介苗持续保持高接种水平,为了了解卡介苗初免成功率及卡痕与PPD反应的关系,我们在海口地区进行每年一次卡介苗接种转阳率及介痕与PPD反应相
从去年以来,国家进行了十一次的存款准备金的上调,且将继续保持稳健的金融政策。据新闻报道,近段时间浙江温州好几家中大型企业老板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分析原因不难发现,温州民
产后精神障碍是由产妇生理-心理-社会(家庭)的因素所致的精神障碍,潜伏期短,起病急.本文就我院1996-2000年收治的6例产后精神障碍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其特征实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