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动力髋螺钉(DHS)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收治的18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的 60 例,PFN内固定治疗的 60 例,DHS固定治疗的 60例,比较三种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度。结果: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比较中均优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动力髋螺钉组的患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术后关节恢复满意度评分比较中,三组患者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髓内钉、动力髋螺钉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均可以有效地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但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工双极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髓内钉;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上老年人骨折常见类型,多由于老年人跌倒时大转子着地,外力直接作用于转子间,导致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发生骨折[1]。由于老年患者骨质差,自行愈合能力不佳,因此临床上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目前公认最有效的治疗即早期行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有: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动力髋螺钉(DHS)三种不同手术治疗方式[2-3]。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现文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8例,女92例,年龄60-82岁,平均(71.3±2.7)岁,按照骨折分型 Evans-Jensen 分型[4],其中III型骨折 102例,Ⅳ型骨折 52例,V 型骨折26例[2]。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均分为三组,其中采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的 60 例,PFN内固定治疗的 60 例,DHS固定治疗的 60例。全部患者入院后均积极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明确诊断及有无手术禁忌症。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本组患者取侧卧位,常规麻醉、消毒后取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充分显露骨折部位及关节囊,行股骨颈截骨,取出股骨头并清除髋臼内的软组织,采用股骨颈皮质骨或骨水泥填塞重建股骨矩并安装人工假体。②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组:本组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行闭合复位,复位满意后取股骨大转子上方近端做一大小约5切口,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常规置入长度合适的 PFN 主钉,并在正确位置拧入近侧防旋螺钉、远侧加压螺钉,最后锁定远端锁钉。③动力髋螺钉(DHS)组:本组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手术床上,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行闭合复位,复位满意后采取股骨近段外侧入路,自大转子外侧行纵行切口,充分显露股骨大转子及股骨近端,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常规操作正确置入合适长度的拉力螺钉,连接套筒钢板,拧入加压螺钉。全部患者术后留置引流管,于术后2天左右无明显引流液情况下拔出引流管,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三种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度。
  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度标准[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即疼痛44分,功能47分,畸形4分,关节活动5分,总分为100分。总分评价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低于70分为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观察指标统计结果比较详见表1。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比较中均优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动力髋螺钉组的患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术后关节恢复满意度评分比较中,三组患者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三组患者观察指标统计结果( ±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術中出
  血量(ml)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关节恢复满意度评分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 60 63.2±4.2 156.3±11.5 2(3.3) 93.2±1.2
  股骨近端髓内钉组 60 82.3±4.5 182.2±9.8 8(13.3) 90.8±1.1
  动力髋螺钉组(DHS) 60 89.2±5.6 386.4±15.6 9(15.0) 9.02±0.9
  3 讨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社会老龄化问题在加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数量加大。由于多数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体质较差,靠保守治疗一般很难达到愈合效果,为了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现在临床上都主张积极手术治疗。据报道,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保守治疗的死亡率为6.1%,手术治疗的死亡率为0.9%。为了降低患者的手术创伤性、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我们需要一种手术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的手术方式[6]。
  通过我们本文研究可以发现,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手术时间短,手术对患则造成的创伤较小,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目前临床统计发现,70岁以上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约53.2%[7],不适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能有效的达到较高的治疗效果。股骨近端髓内钉、动力髋螺钉两种手术方式也是公认最有效的内固定方式,但临床统计发现有很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内固定后出现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报道[8]。
  综上所述,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髓内钉、动力髋螺钉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均可以有效地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但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玉琪,冯治华,张建林等.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对比[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11):37-38.
  [2]郑建平,杨丰建,傅格深等.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J].临床骨科杂志,2009,12(3):319-321.
  [3]李锋生,陈瑞光,梁伟国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选择及围手术期处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5):760-761.
  [4]蒋冬升,毕郑钢.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6):516-518.
  [5]胡学彬,冯大军.三种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8):1323-1323,1325.
  [6]蒋德春,高仕长.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682-683.
  [7]周凯.老年转子间骨折临床手术方式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2.
  [8]肖超凡.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J].医药前沿,2013,(5):30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61.5%),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结论: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治疗
期刊
摘要:血常规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蛋白及相关数据的分析。血常规是目前儿科临床最为常用和快捷方便的化验项目之一,这个检验能为一般的疾病及时诊断、严重程度与疗效判断等提供具有较大参考价值的数据信息。尤其是对由细菌感染而形成的疾病,经过了血常规检查能够很好地指导医生对症下药。血常规检查不仅是诊断各类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本文就血常规检查与临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密集型温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患者采用密集型温针灸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结论:密集型温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疗效显著。  关键词:腰肌劳损;密集型温针灸;临床观察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腰背肌筋膜炎”或“肌纤维组织炎”等,祖国医学称为寒湿腰痛或肾虚腰痛,多由于长期腰部过度疲劳,使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4例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加用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6.59%;观察组总有效率91.49%,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间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间接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诊治12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针对性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BUN、SCr、CCr、SUA、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蛋白定量(g/24h)。结果:两组治疗后BUN、SCr、β2-MG 及24 h 尿蛋白定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早期运用于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为我院2011年3月到2014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唑来膦酸粉针静脉滴注,每4周静脉滴注一次;口服来曲唑2.5mg,每天一次,两种药物使用时间为3个月。对照组患者口服来曲唑,每天一次,两种药物使用时间为3个月,在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钙剂口服。足量足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骨转移病灶、镇痛效果进行评价。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部彩超与经阴道彩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因为妊娠患者80例,按照病程、年龄等因素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腹部彩超的诊断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经阴道彩超的诊断方法,并比较这两种彩超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诊断与病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对36例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效果。结果 36例患者在手术后症状均有所改善,JOA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使用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前路减压;
期刊
摘要:酒精性肝硬化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提高,发生率也进行性升高,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肝损伤疾病,严重威胁了人民的健康。本文从酒精性肝病的病理概述着手,重点阐述了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分析,同时总结讨论了针对性的治疗原则。  关键词:酒精性肝硬化;临床特征;分析;治疗  一、前言  常见的酒精性肝病通常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以及酒精性肝硬化,而酒精性肝硬化是最为严重的类型,甚至可能因其并发肝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效果。方法:本组96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1.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