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0公里穿越狂野亚马孙探访“地球之肺”的深处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8297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否给我们一些您心中的亚马孙之旅的“之最”?比如最惊恐的时刻、最温馨瞬间、最美味的滋味、最难忘的体验、最颠覆性的认识、最迷人的享受、最不能招惹的动物植物、最……
  最惊恐的时刻:有一次我进入雨林深处,需要坐独木舟出来赶飞机离开。我走了整整一夜,丝毫不敢停留,因为如果错过了飞机被留在雨林中,那将是一种非常绝望的、无法想象的境地。
  最美味的滋味:当地人喜爱吃河里的各种动物和鱼,比如食人鱼、巨骨舌鱼、鳄鱼、虫子蛹等。让我难忘的味道是一种金鱼,个头非常大,肉切成一片片的,像牛肉一样,松松软软,口感很好,放些胡椒更加美味。食人鱼的肉相对粗糙。
  最难忘的体验:从源头海拔5000多米,到大河热带丛林的这个旅行过程。
  最颠覆性的认识: 其实亚马孙不仅仅是那条河,你只去过这大河上的任何一个点都不算了解亚马孙,在亚马孙河养育的庞大的丛林、部落里,千姿百态的动植物和人们的生活才是大河独特的魅力所在。
  您去过三次亚马孙,这条传奇大河,在三次的行走中有给您心中留下什么不同的印象吗?有没有产生更深入的不同认识?
  最初2005年在亚马孙,我只去过巴西玛瑙市,那时以为这就是亚马孙了。我看大河,坐直升飞机,住星级酒店,觉得很商业、很旅游。后来2010年,我到了亚马孙中游,接触到一些原生态的东西,比如水上人家、丛林居民,我发觉这条大河还有更丰富的东西隐藏着。第三次2012年,我从源头走到入海口:站在源头,亲身体验了大河之初原生态的东西;深入丛林,探访部落传奇的土著文化,他们还保持、延续着百年前的有宗教色彩的东西。我每天都和当地人聊谈,刷新了很多见识。
  您如何与那些深藏于雨林中的亚马孙土著交流?他们的身上有什么特别令您难忘的特质?
  我交流能力很强,每到一个地方,都是邂逅式在当地寻找向导。我常常带着面包糖果,分给部落里的人,有的时候他们抽不到香烟,我就给他们每天一支香烟。这样他们就都喜欢跟着我了。他们身上有一种特质很让我佩服,大自然的任何事情,比如下大雨,我们城里人都赶紧猫着腰往屋里跑。而他们则看看天空看看地,没有表情,淡然面对生活的艰难。他们不会轻易放弃,也不大惊小怪,他们懂得一个道理,“要向前走”。人生是生生不息,不是掉头,不是放下,不是抱怨。我们都是被宠坏的人,遇到问题马上换一个,电视看腻了就换频道;但他们总是往前走,不管是下雨还是地震,都淡然处置——心中只有一条路,永不回头。
  除了亚马孙,您涉足过的地方从赤道的撒哈拉沙漠到亚马孙的热带雨林,从南极到北极,这种一般旅行者无法完成的旅程,您是如何迷上的?您在其中想寻找什么?
  我想给自己,也是给社会留下些东西。对读者来说,我的经历带他们看了他们到达不了的世界。我觉得自己处在一种很幸福很自由的旅行状态,发表自己的感悟,分享收获。幸福来自辛苦,做个充满正能量的励志的旅行者。其实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旅行再苦,生活必须美丽。
  亚马孙之后,您还计划去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
  9月重返亚马孙,探寻大千世界中更多迷人的未知部落世界的部落。

米斯米雪山问源


  亚马孙河的源头位于秘鲁南部,那是安第斯山脉中一座名叫那瓦多·米斯米(Nevado Mismi)的雪山,它成为我这次亚马孙之旅的第一站。我们从利马坐飞机,首先抵达秘鲁南部的城市阿雷基帕(Arequipa),从正值干燥夏季的利马一下飞到海拔两千多米的山城,身体还真有点适应不了。当我穿着背心短裤走下飞机舷梯,看到接机的人都穿着外套甚至大衣时,彼此都有点不知所措。
  阿雷基帕的海拔约为2400米,而亚马孙河源头所属的那瓦多·米斯米雪山海拔则高达5595米。很奇妙,多大河就因为一山之隔,分道扬镳流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亚马孙河就是其中流向大西洋的最大的一条河流。高原小城奇瓦是距那瓦多·米斯米雪山最近的有人烟的地方。在去奇瓦的路上,我们在一个休息站喝古柯叶茶,缓解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疼。
  向导卡洛斯告诉我,20世纪70年代,英国人麦金太尔(McIntyre)算是第一位找到亚马孙河源头的探险者;20世纪80年代法国人库斯托(Cousteau)也为了考察水源地找到了这里;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与几个世界专业学者来到米斯米雪山考察,同样认为这里就是亚马孙河的源头。2009年,巴西的考察者一路寻到这里,再次认为亚马孙河的源头就在米斯米雪山,这一结论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这是我第一次去亚马孙河源头,我问卡洛斯有没有什么不可预测的危险。他说由于很多人不能适应高海拔,会走着走着倒地不起,经常让马匹拉下山;还有一个比较危险的因素就是闪电,由于闪电都会首先击打位置相对最高的事物,加上这里又是高海拔,因此每年都有被雷电击死的当地人或者美洲羊驼。距离河源地还有26公里。途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牧民在放牧南美洲出名的羊驼 (Alpaca)和美洲驼(Llama),卡洛斯一一向我介绍这些自古就生活于安第斯山脉的特殊动物。一路上皆是羊肠小道,路况不好,司机每开一段路都要下车查看路面情况,小心为上,免得“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探访亚马孙大河源头的途中,我们碰巧遇到了一场对当地人来说意义重大的祭天仪式。当时我们的车正在山间公路上缓缓行驶,我突然看到一个当地的中年女人正在清理一块山坡,身边还放着一个大大的包裹,似乎包了不少东西。导游说,这位应该是某个村子的女祭司,正在做祭天仪式的准备工作。我们马上停下车来围观。   经过询问才得知,原来祭司都是由牧民集体选出来的,男女不限,但都得是村里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有资格主持自家或其他家庭的祭天仪式。我觉得女祭司貌不惊人,便向她请教她的过人之处在哪里。女祭司说,她之所以被村民选出来,首先是因为她出生时是逆生胎位,第二,她曾经被雷电击中过一次,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加上村里老前辈的推荐,她才有资格成为祭司。在新一年开始之前,每个家庭都要委派一名祭司,请其到山上为他们全家和放牧的羊驼举行祈福仪式,表示对大地和天神的感恩和尊崇。当然,最重要的目的是祈求上天赐给自己一个好年景,让自己新一年的生活更加美好。
  我亲历了祭天仪式的全过程。首先祭司会在山坡边上挑选一块开阔之地,然后对着大山点燃一些干树枝,整个仪式进行时,火是不能熄灭的。生好火后,祭司慢慢打开她随身携带的大包裹,有红酒、羊驼肉、古柯叶、水果、茶杯,还有一桶水和一桶当地人用土法酿制的啤酒等祭祀用品。
  祈祷开始,她用树枝给苹果戳几个小洞,然后再把花卉插进洞中,让苹果变得花枝招展,然后用小刀一下下割开羊驼肉。之后将古柯叶竖立成一排排,再将玉米、假钱放在鲜花丛中,许下美好生活的愿景。她时而把鲜花捧在手中,向天高高举起;时而嘴含古柯叶,对着大地喃喃自语。每做完一项内容,她都会面对远方的大山喃喃念经,动作既坚毅又虔诚。
  每进行一个环节,祭司都要亲自品尝红酒,然后撒向山坡,再倒满啤酒对着山峰举杯祝愿。我作为旁观者,也被她盛情邀请,按程序做了全套祈祷。整个仪式历时两个多小时,在烟雾缭绕中,在她的默默诵经声中,我几乎沉醉在祈福仪式里。

跟随“猫人”钻入暗夜丛林


  亚马孙部落之旅的第二站,我们选择了去寻找丛林深处的猫人部落(Matses)。说起猫人部落,当地人都知道不是轻易可以前往的,造访的难度出乎意料地大。我们接触过好几个向导,表明意图后,对方经过考虑,都以“太远太险”的理由给否定了,因为猫人部落生活在亚马孙丛林深处,没有交通线路,就是徒步进入也不一定能找到。这一困境直到我们找到向导胡安才得以解决。他帮忙联系了秘鲁空军基地,先把我们用水上飞机送到离猫人部落最近的一座小镇,然后我们再坐独木舟,沿着支流航行约8小时,才能找到猫人部落。向导说这是目前最快捷最省钱也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否则坐船来去,至少需要12天时间。
  在空中飞行几个小时之后,我们降落在秘鲁和巴西边境的一个河边小镇。当地的一艘独木舟,已经停靠在岸边,长约5米,宽约1米。一叶轻舟虽没有那么稳,但却一往无前地往前驶去,太阳火辣辣的,劈头盖脸地晒在我的身上,一阵阵河风拂来,大自然保持着惊人的宁静。
  亚马孙的无数支流像人体内的血管,粗粗细细,大大小小,错综复杂,就我个人而言,完全没发现这片林子跟刚才经过的那片林子有何不同,又没有路牌街名或地标建筑可供参考,但是摇桨的艄公却完全不会迷路。不过向导一直提醒我千万别碰沿途的任何植物,因为有的有剧毒,有的叶片极为锋利,乱碰乱摸的话,一不小心就中彩了。

  船走了八个多小时,才到了猫人族的一个部落。猫人部落很会在脸上做文章,比如在脸颊上插上木须,唇边有美洲豹的文身;还有人用三根竹签横向插在鼻翼两旁,下颚再插一根粗一点的木签,脸上涂满迷彩。不过我看到的猫人部落脸上却和我们一样干干净净,没搞那些花样,还有点担心会不会找错了。后来一位族人向我解释说,我看到的那种属于“战斗妆”,只有走入丛林与敌人战斗或狩猎时,战士才会郑重其事地装扮成那种样子,日常生活中肯定不需要。为了向我证明这一点,他让我看他的脸,果然有不少小洞,只是没有将木签插进去罢了。我问他们,出征的时候脸上如此“武装”有什么特别意义,族人说,脸上画着迷彩,再插上传统的“猫须”,人就会感觉进入了临战状态,能增加自信心,并给敌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威慑。
  部落之所以出名,原因之一是可以赤手空拳捕捉亚马孙剧毒树蛙,其次他们会利用树蛙的毒液进行排毒治疗。当地人告诉我,只有晚上才能捕蛙,因为剧毒树蛙在夜里的某个钟点会呱呱齐叫,暴露自己在树上的藏身之处。我很好奇,要跟他们一起去抓。他们开始很反对,劝我在村子里等,因为丛林的黑夜凶险莫测,外来人分不清沼泽与湿地,而且随时会和大蛇或巨型河鳗遭遇。在我的再三要求下,他们同意我一起前往丛林。
  树蛙几乎全身通绿,伏在树叶里很难看出来,一般人根本辨不清。我们一行共五人,其他四个都是猫族勇士,他们四个各拿一把劈柴刀,有人头上绑着一个手电筒,有人手上拿着手电筒,大家分头潜伏在一片片树林下,静听树蛙的叫声,以此判断它们的所在。
  过了一会儿,他们光着膀子各自爬上了高树,每个人都赤手空拳,除了脖子上挂着的劈柴刀。我的视线努力在他们爬的树上搜索,终于发现有一根树枝上趴着一只绿色的大树蛙。只见其中一人爬到了它栖身的地方,取下劈柴刀,一挥便砍断了其盘踞的树枝,树蛙随之一起滑落。它非常机敏,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马上跳上了另一根树枝;小伙子熟练地蹿下来,挥刀继续砍,青蛙接着跳;树蛙每次跳的方向都是往下,不会往上跳,自然离地面越来越近,这也算守株待兔吧。最后树蛙跳到了地面上,无枝可栖的它变得一动不动,不逃也不叫,一副坐以待毙的模样。我很纳闷,树蛙为什么不赶紧逃命,也许大树就代表它的家,一旦脱离了树木,它也就茫然无措了。此时一个小伙子已经从树上滑了下来,他用大刀砍下了一条树枝,放在树蛙旁边,树蛙果然上了当,马上跳上了它的“家”,然后乖乖伏着不动了。树蛙抓到了,大家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地向村庄走去,我发现整个过程根本没人用手去碰触树蛙,一直用砍下的树枝去引诱它,最后也是将它落脚的树枝抓在手上,带回村里。
  到了村子,人群在一块空地上集合,那只树蛙还是老老实实地蹲在树枝上,没有移动分毫。 当地人切下四根树枝扎在地上,把棕榈叶撕成细细的绳子,将一头绑在树枝上,再将树蛙移到树枝之间,用棕榈绳的另一头套住它的四肢。当绳子慢慢收紧,树蛙也呈“大”字形被悬空抬了起来,我看到了它的皮肤开始分泌一种白色的液体,绿色的身体慢慢被白色的汁液所覆盖。部落巫师马上拿着竹签将这些白汁刮了下来,收集在另一条木签上。取毒后他们将其放生。亚马孙的印第安部落应该不了解都市人整天挂在嘴上的环保,但他们的原始生活却与这一理念不谋而合,不用提醒,不用倡议,千百年来就在这片绿意中存在着。

邂逅巫师 催眠术大体验


  我走过的雨林部落里,几乎每一处都有一名包治百病的巫师。他们的治疗方式大同小异,一靠催眠,二靠死藤水。虽然细节略有不同,但是他们对死藤水的信赖是完全一致的,这种药水取自雨林中特殊的藤条,榨出的汁水就是雨林人崇拜的万能灵药。
  我在向导的带领下,来到了亚马孙河边一座名叫Billi Aoyipawas的小镇,专程寻找一位德高望重的萨满巫师。我们到达时已是傍晚,花了很长时间找人打听,最后才在一个当地人的带领下,见到了传说中的萨满巫师。他六十来岁,与平常人一样穿着,并非电影里常见的那种挂着锁片和大串骨头项链、动不动就装神弄鬼的巫师。白天在家里干活,碰到村里人需要治病时,才选择在深夜主持死藤水驱病仪式。巫师告诉我们,今晚村里有两个小伙子已经约好了一个死藤水驱病仪式。他让我吃过晚饭后与他们一起前往丛林深处的小屋。
  我们排成一列纵队,沿着丛林的小路走进雨林。由于现在是亚马孙的雨季,时不时就是风雨来袭。走了一段时间,我远远地看到有一间用亚马孙特有的棕榈叶搭建的房子,除了木质房梁和草席顶棚外,没有墙壁围栏,空荡荡的,地上还铺着一些新鲜的棕榈叶。
  萨满巫师的死藤水装在一个矿泉水瓶子里,借着烛光,我看见死藤水呈暗绿色,感觉脏兮兮的。萨满巫师打开他的布袋,里面还装有一些草药、一只亚马孙大嘴鸟(Tucano)的大嘴巴,还有用细藤条扎起的很多支卷烟,这些卷烟是萨满巫师用轻薄的白纸包裹丛林烟草而成的,烟叶呈暗棕色,有点发黑。除此之外还有两包火柴,用来点燃卷烟和烧香。
  当一切准备停当,巫师开始为村里两位病人治病了。我与两位病人坐在棕榈叶上,萨满巫师先给其中一位诵经,然后点燃了一支土制卷烟,喝了一口河水,把水喷在病人的头发上,然后猛吸一口卷烟,再把烟雾全部喷在了病人的脸部和头部。整个场面烟雾腾腾,在夜色中显得十分诡异。
  萨满巫师用鸟嘴作为盛装死藤水的容器,他把瓶子里暗棕色的死藤水倒进去,再端给病人,只见那个小伙子仰头一饮而尽。此时萨满巫师口中一直念念有词,听不清他在念什么,只觉得有一种音乐的韵律,又像在吟唱宗教圣歌,萨满巫师的嘴里不时还会冒出几声口哨。
  喝下死藤水的患者满头大汗,全身开始晃动,时不时地打起颤来。渐渐地开始前俯后仰,需要努力支撑,才能不让身体倒下去。无论萨满巫师此时说什么干什么,患者都没有反应,而是沉浸在身体的摇晃中。相信这就是传说中的催眠在起作用了。撇开死藤水的药效,这些复杂的诵经、吹烟、吹口哨、吐水等治疗步骤,会让人进入一种身不由己的状态,如跌入云雾里不能自拔。大概这就是萨满巫师所说的,在治疗生理疾病的同时,灵魂得到了解脱,病魔受到了驱逐吧。
  病人折腾了大约30分钟,开始不停地呻吟,身心似乎极度疲惫,脸色呆滞而苍白,毫无色彩。他面前的一个大桶里全是他的呕吐物,肚子里肯定已经吐得一干二净。其实这才是死藤水最重要的药理疗效,患者越吐得一无所有,痊愈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巫师说,病人回去休息一阵,睡上一觉,又会是一条精神百倍的勇猛汉子。死藤水真的很神奇。请记住它在亚马孙雨林里家喻户晓的名字——阿亚瓦沙嘎(Ayahuasca)。
  关键时刻终于来临了,萨满巫师把死藤水倒在鸟嘴杯里,向我递了过来。我有一种将要奔赴前线去战斗的悲壮感,在喝药之前,我交代说:“可能我接下来没事,可能接下来有事,如果我不省人事,请把我背回酒店。”咽下浓苦而带土腥味的死藤水之后,我只记得萨满巫师在我头上喷烟雾,喷河水,还让我抽烟,以加快被催眠的速度,降低身体的对抗情绪,其他我似乎都不记得了。哦,对了,我还记得我在呕吐时,说过一句发自内心的话:“我要回家!”

巴西玛瑙斯 拆掉飞机门看大河


  抵达了亚马孙沿岸第二大城市巴西玛瑙斯,标志着我完成了上游和中游的4800公里,接下来完成亚马孙河下游的1600公里旅程,我就走完了亚马孙河的全部。
  我在2005年到过玛瑙斯,也坐小木船进入过亚马孙雨林之中,但是时隔7年,一切好像对于我仍然陌生,仍然充满着神秘感。如今的玛瑙斯处处呈现出一派繁荣匆忙的景象,人们生活水平相对不错,大家笑逐颜开。
  我住在了玛瑙斯假日酒店,向前台咨询能否找一个热带雨林向导,办公室里来了一个三十来岁的工作人员,我走过去坐在他的对面表明来意,说想要找到一个向导,去土著村子。我忽然发现他似乎就是7年前曾经带过我的向导,世界上哪有这么巧的事!他的眼睛也瞪得很大,说你以前胡子没有这么长,也比现在瘦很多,所以没有认出来。
  丹杰罗说,他带我们再去找那个7年前带我航拍的飞行员。那次为了方便我航拍,飞行员甚至帮我拆掉了飞机门,这一次,他会让飞行员再拆一次飞机门,真是太兴奋了。我们车子到了玛瑙斯东部的水上飞机服务站,由于事先丹杰罗告诉了机师——那个7年前拆掉机门的中国人又回来了,所以当我远远见到机师打招呼时,双方远远的挥手已经变得饱含感情。两次拆掉机门拍摄辽阔的亚马孙河,可不是一般的旅行经历。
  丹杰罗坐在副驾驶的位置,我就坐在第三排,正对着拆掉机门的空隙,可以随心所欲地俯视航拍亚马孙河和丛林。飞机的轰鸣声伴随着我的心跳声开始飞上天空,我觉得自己像一只飞鸟俯视着亚马孙雨林大地之肺。   水上飞机最后飞到了黑河的上空,去领略著名的浅滩Arquipelago De Anavihanas。旱季的时候,这几百个浅滩就是一个个岛屿,但是一到雨季,岛屿就变成了浅滩,露出水面的只有一片片树林,有的大岛屿依然能看到蜿蜒的曲线。
  机师似乎明白我们的拍片意图,故意超低空飞行,让我们贴着水面俯拍这个壮观的场景,几百个浅滩在雾气中伸向远处,流畅、蜿蜒、恬静……能亲身观赏如此美景,远远超出我文字所能表达的范畴——一条条线条纵向排列,像一片片飘扬的花瓣,又像一条条圣洁的天路。
  亚马孙的无数支流像人体内的血管,粗粗细细,大大小小,错综复杂。乘独舟前进,我完全找不到这片林子跟刚才经过的那片林子有何不同,但是摇桨的艄公却完全不会迷路。一路上向导不断提醒我千万别碰沿途的任何植物,因为有的有剧毒,有的叶片极为锋利,乱碰乱摸的话,一不小心就中彩了。

Tips
  关于亚马孙旅行你不可不知


  1. 不要吃濒危动物。亚马孙流域内的一些城镇餐馆会向游客提供凯门鳄、甲鱼、鹿肉等野味,但当地没有养殖和培育这些野味的农场,它们都是被猎人从雨林中猎取的。在当地路边摊烧烤随处可见,但卫生条件不佳,吃饭尽量去正规餐馆,一旦吃坏肚子就意味着旅程的结束。
  2. 亚马孙主要有两个季节,雨季和旱季。旱季非常湿热,最高温度可达40摄氏度以上,许多河道都会干涸,在低水位的河里,鱼类相对集中,因此旱季在亚马孙钓鱼更容易。雨季为1月至6月,几乎天天下雨,有时还会遇到暴风雨。如在雨季到亚马孙旅游,请做好全身湿透的准备。雨季很刺激,是领略纯正亚马孙的最好季节。去亚马孙旅游的最佳季节是5月至8月期间。
  3. 探险装备:穿透气的服装,和长袖衣衫一套,以防蚊虫。手电筒是丛林探险中必不可少的装备,因为到夜晚,丛林里漆黑一片,没有光便难以前行。若是长途深度游还需带一把弯刀,以清除途中路障。在亚马孙丛林里,会发生蟒蛇袭击游客的现象,因此打火机和口袋小刀的防身作用也不可忽视。丛林蚊虫多,驱蚊剂必备,当地人也会向游客推荐当地出产的驱蚊剂,效果较好。如果是旱季到了亚马孙,防晒指数较高的防晒霜不可少,以防被强烈的紫外线灼伤。
  4. 当地许多旅行社都提供从玛瑙斯出发的丛林探险项目。主要目的地为内格罗盆地和亚马孙河南段。这个区域都有人居住,所以游客不会完全脱离人类文明,如果想要去保护区或者更偏远之地,则需要参加额外的探险套餐。
  行者介绍:
  梦野,环球旅行已有13个年头,足迹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迄今出版了13本旅行丛书,拍摄了许多全球旅行探险专题系列电视片。
其他文献
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  攀枝花,是川滇藏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当前正全力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建设国家级的康养休闲旅游目的地。冬日,这里依然充满自然赐予的温暖阳光。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攀枝花的“欢乐阳光节”,是一个最温暖的庆典,寒风呼啸的季节,在这里用脚步丈量风景,让心灵触摸阳光,感受度假与生活的真谛。一个没有冬天的城市  在中国众多城市被雾霾笼罩的今天,阳光越来越稀罕。
全球顶级越野跑赛事大致可分为四大系列,除了超级越野跑世界巡回赛(UTWT),还有世界七大洲极限耐力马拉松系列、极地系列和天空跑系列。其中,世界七大洲极限耐力马拉松系列包括七项以艰苦著称的户外极限越野赛事。这四大系列的赛事陈盆滨都参加过,在最艰苦的自然环境里,发现另一种隐藏其中的极端美。跑者档案  陈盆滨,“中国耐力王”,世界七大洲极限越野大满贯获得者。2015年7月,挑战100天100个马拉松,从
拍摄人:勤奋的刘小朵  拍摄地点:四川,色达  拍摄时间:5月7日  INFO:尼康D7000,F/5,1/15s,ISO 100  经筒转啊转,伴着心中的信仰,  走过那山,那水,  遇上朝拜的妈妈,  还有孩子最天真的笑脸。  那是个坛城的孩子,  不能言说的感觉涌入内心深处,  那正是我向往的,弥足珍贵。  我该如何去摩挲这摄人心魄的笑容,  那自然流露的羞涩,潜藏着某些幸福。  温暖,浸润
京广高铁开通了;有了这条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在北半球的温带与亚热带、中国的北方与南方、咸豆腐脑甜粽子爱好者与甜豆花咸粽子拥护者之间,终于形成了区区几小时就能通达的捷径。普鲁斯特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的主人公马塞尔,从小把自己熟悉的两户人家“斯万家”和“盖尔芒特家”当成是相距极远的世界两端;直到小说最后的第七部,当马塞尔步入中年时,他才发现这两处宅邸之间其实本有近路可通,抄小道走的话不过是一刻
冬季旅游在吉林三条线路体验不一样的吉林  ● 觀查干湖冬捕,游吉林关东雪乡2日游:长春—松原(查干湖冬捕场地)—吉林(雾凇、圣鑫庄园)—长春  ● 温泉、滑雪2日游:长春—松江河或敦化—长白山(北坡、蓝景温泉)—白山(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万达滑雪场)—长春  ● 雾凇、长白山、温泉、滑雪3日游:长春—吉林(雾凇、北山)—长白山(北坡、蓝景温泉)—白山(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滑雪场)—长春吉林冬季
严冬中的光芒    对美国人而言,阿拉斯加是一片遥远的土地。因为中间隔着加拿大,使它独立地存在于比地图上所标示的距离更加遥不可及之境。  这片土地一向来者不拒,各种人带着各自的梦想来到阿拉斯加,但严苛的自然环境,很快就对他们进行了筛选,有的人选择离去,也有的人选择在此扎根。而担任筛选工作的,就是冬季。  零下50读°C的寒气,见不到太阳的长夜,必须关在家中无法外出的生活……那些年轻时在阿拉斯加冒险
旅行四川,从来都不缺乏色彩,只是到了秋天,这色彩会加倍浓烈。年年赏秋,传统的红叶观赏地怕是不再新鲜,而且人满为患,不妨转而探访一下四川那些深藏不露的特色景区,在冰川、藏寨之间,感受纯天然的色彩魅惑,发现被这色彩点亮了的四川秋之韵味。达古冰山:多姿多彩的自然与人文画卷  达古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是罕见的现代山地冰川。  达古冰山彩林,游览面积达一千多平方公里,号称“亚洲最
相传伏羲诞生于陇南西和、礼县一带,秦人祖先也在此发迹,之后人类活动的痕迹从未间断。正如古人往来山间采收薇菜,『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诗经·秦风》中的诸多篇章同样采集于陇南。历史更迭,城池、宫殿或许早已灰飞烟灭,非物质的遗迹却从未走远。咂杆酒  带来远古的香气  陇南白马人的生活离不开酒与歌。“咂杆酒”,白马人称之为“达嘎贝朝”。相传白马人酿酒的酒曲是盘瓠所传,至今已流传了
闽东北寿宁县,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所在,溪流河川密布,山不高地却险。密集的山峦像把小山城卡在内里,只余下狭小的河谷平地让山城微微扩展。山是最顽强的屏障,重山交叠中的寿宁至今不通铁路,400公里的路程,省道上的车子从天亮开到天黑。  六十多年前,桥梁专家唐寰澄从浙江寻廊桥一路往南,他爬进廊桥的内里,在根根错落的长木间发现了廊桥造桥工艺的秘密。它与《清明上河图》中消失的汴桥一脉相承,这一应和,是九百
三亚,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海滨度假胜地,拥有三亚湾、海棠湾、亚龙湾、崖州湾、大东海月亮湾等众多海湾,面积不同的大小岛屿40个,主岛屿10个。这次编辑要去的是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三亚海域,距离三亚市区8海里的西岛。  我的座驾是一台全新的白色北京奔驰C级轿车。驾驶这种级别的豪车去路况完全陌生的地方多少是有些担心的,幸好这台C级轿车配备了主动安全系统、智能化照明、预防性安全系统等,有了这些让我觉得就算一个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