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提出广西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的各项措施并建立评价体系。
【关键词】广西职业教育 城乡一体化 措施 评价体系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
9889(C).2011.09.003
2009年3月,广西成为首个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这意味着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针对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研究分析了广西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的各项措施,并建立了评价体系,希望对决策者有所帮助。
一、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措施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进程,职业教育的教育公平已不再是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全部目标。教育效能将成为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更高的要求和目标。教育效能更关注“出好人才”的问题。职业教育既可以培养面向农村的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又可通过各种技术培训提升广大农村劳动者的农业技能素质,从而培育全面均衡发展的新型农民和农民工。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职业教育既应统筹城市与农村,又应兼顾职前与职后。经过深入研究,笔者认为,应采用以下措施促进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
第一,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层次相连、正规学校教育和短期培训教育两种模式并存、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个阶段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树立教育效能观,转变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思想观念,提升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建立完备的教育质量的过程监测、督导评估、追究问责等一整套严密科学监督评估体系。
第二,改善城乡教育布局结构,推进职教园区、职教中心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根据广西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订的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协议,广西正在推动南宁、柳州、钦州、北海、崇左等5市分别开展南宁首府职教园区、柳州市工业职教园区、北部湾职教园区、崇左市国门职教园区等城市职教园区建设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物化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园区的辐射与示范带动作用,完善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并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通过政府主导、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投入保障等方式,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网络,全面承担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扶贫开发的任务。把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成县域内具有管理、教育、培训、技术推广,社会服务和劳务输出等多重功能的平台。
第三,城乡一体化不仅仅是指将高等院校搬到农村或乡镇去,而是指职业院校向上延伸连接高职院校、职业本科和职业院校设在大都市的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基地、职业发展研究院,向下延伸到各市职教园区、各县职业教育中心、各乡镇的技术培训站。城乡一体化还包括城乡生源一体化,并适当向农村倾斜、向少数民族倾斜、向贫困学生倾斜。
第四,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开展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注重内涵,推进资源配置标准化、运营管理标准化、教学实施标准化、监督评价标准化。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城乡职教师资交流绿色通道,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广西行业需求、服务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满足广西支柱产业对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
第五,强化县级职教中心统筹为农惠农职能,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建设,建立县、乡、村科教兴农示范基地,建立为农服务工作站、农业科技信息采集发布中心。政府统一规划实施,农业、教育、劳动等部门明确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的目标、任务、责任以及推进工作的措施,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合作、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建立覆盖城乡的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网络,面向高中及其以上学历的新增劳动力,开展高技能实用技术培养和培训,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努力打造劳务品牌。
第六,促进中职与高职、职教与普教之间的教育衔接,建立职业教育自学考试教育机制,构建职前、职后教育衔接的职业成长立交桥。形成政府引导、校企互动、行业协调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政府采取倾斜政策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探索建立高等职业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与职业院校联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建设实验室或生产车间,合作兴办技术创新机构,合作组建职业教育实体或其他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体,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共赢。
第七,提高办学层次,在发达国家或国内发达地区建立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专业研究院或二级学院,结束广西职业教育界没有院士、长江学者的历史。全方位多方法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进。对各职业教育院校的类似专业,在广西范围内统一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编写教材及建立教学资源库,制定规范实验室的统一标准,分级报评、建设各专业实验中心。同一城市或同一职教园区的各类实验室由各职业院校互补配置,统一调配使用,实现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
第八,建立广西范围内的职业院校名师评选机制、示范课程评比机制、教学软件及教学技术应用大赛机制、教师技能大赛机制等,并针对职业院校的层次设A级赛(示范校参赛)和B级赛(其他院校)两大类,便于调动各类院校参赛的积极性。鼓励为各专业设立学生参与的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如地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和国际级,举办方式采用申办确定主办方的形式。建立职业院校就业评比制度,设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每年在全广西范围内设立就业状元单位奖、就业金牌专业奖和就业先进个人奖。建立全区范围的流动师资库,各专业设首席教师、理论教师、实训教师,设立高校对外培训指标,考核企业兼课人员占职业院校各专业课的比重。
第九,扩大生源范围,树立“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的职业教育观念,将职业院校生源覆盖到广西的各个城镇、乡村和各个民族。增加降低一定分数录取的高职预备生招生指标。生源地覆盖至东南亚,把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化,把广西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延伸到海外,在发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建立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
核心指标:职业院校社会效益指数:在广西高职院校选取30所,中职院校选取90所作为评价样本,以2010年10月1日为基期,定指数为1000点。
ZYJY指数=
Q1代表评价年各样本学校的合格毕业生人数;P1代表评价年各样本学校上一届毕业生平均年工资;Q0代表基年各样本学校合格毕业生人数;P0代表基年各样本学校上一届毕业生平均年工资。
这个指标每年公布一次,可以纵向对比,展示广西职业教育的发展状态。
骨干指标:各职业院校的效益指数=
职业院校效益指标=本年度本职业院校合格的毕业生人数×上一届毕业生平均年工资/该校年度总投入
边际投入贡献率=本年度学校获得新增收益/本年度新增教育资源投入
配套指标:职业院校乡镇招生覆盖率=
职业院校就业指标
=
生均学校占地面积
生均学生宿舍面积=本年度学生宿舍总面积/在校学生人数
生均教学科研设备总值
教师职称构成即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比例
专任教师比重
生均图书馆藏
生均企业教师人数=企业老师总数/在校学生
生均校外实习基地个数
【参考文献】
[1]广西教育年鉴[Z].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郭声琨.在广西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广西日报,2010-09-06
[3]李晓东.科学确定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方法研究[J].创新,2011(2)
[4]李晓东.构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思考[J].现代物业新(经济版),2010(10)
【作者简介】李晓东(1967- ),男,河北昌黎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主任,教授,高级经济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广西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MBA导师,研究方向:经济效益、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刘义军(1979- ),男,广西兴安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专业讲师,工程师;李秀芳(1964- ),女,广西凭祥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编 何田田)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关键词】广西职业教育 城乡一体化 措施 评价体系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
9889(C).2011.09.003
2009年3月,广西成为首个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这意味着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针对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研究分析了广西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的各项措施,并建立了评价体系,希望对决策者有所帮助。
一、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措施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进程,职业教育的教育公平已不再是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全部目标。教育效能将成为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更高的要求和目标。教育效能更关注“出好人才”的问题。职业教育既可以培养面向农村的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又可通过各种技术培训提升广大农村劳动者的农业技能素质,从而培育全面均衡发展的新型农民和农民工。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职业教育既应统筹城市与农村,又应兼顾职前与职后。经过深入研究,笔者认为,应采用以下措施促进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
第一,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层次相连、正规学校教育和短期培训教育两种模式并存、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个阶段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树立教育效能观,转变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思想观念,提升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建立完备的教育质量的过程监测、督导评估、追究问责等一整套严密科学监督评估体系。
第二,改善城乡教育布局结构,推进职教园区、职教中心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根据广西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订的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协议,广西正在推动南宁、柳州、钦州、北海、崇左等5市分别开展南宁首府职教园区、柳州市工业职教园区、北部湾职教园区、崇左市国门职教园区等城市职教园区建设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物化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园区的辐射与示范带动作用,完善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并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通过政府主导、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投入保障等方式,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网络,全面承担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扶贫开发的任务。把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成县域内具有管理、教育、培训、技术推广,社会服务和劳务输出等多重功能的平台。
第三,城乡一体化不仅仅是指将高等院校搬到农村或乡镇去,而是指职业院校向上延伸连接高职院校、职业本科和职业院校设在大都市的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基地、职业发展研究院,向下延伸到各市职教园区、各县职业教育中心、各乡镇的技术培训站。城乡一体化还包括城乡生源一体化,并适当向农村倾斜、向少数民族倾斜、向贫困学生倾斜。
第四,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开展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注重内涵,推进资源配置标准化、运营管理标准化、教学实施标准化、监督评价标准化。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城乡职教师资交流绿色通道,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广西行业需求、服务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满足广西支柱产业对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
第五,强化县级职教中心统筹为农惠农职能,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建设,建立县、乡、村科教兴农示范基地,建立为农服务工作站、农业科技信息采集发布中心。政府统一规划实施,农业、教育、劳动等部门明确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的目标、任务、责任以及推进工作的措施,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合作、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建立覆盖城乡的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网络,面向高中及其以上学历的新增劳动力,开展高技能实用技术培养和培训,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努力打造劳务品牌。
第六,促进中职与高职、职教与普教之间的教育衔接,建立职业教育自学考试教育机制,构建职前、职后教育衔接的职业成长立交桥。形成政府引导、校企互动、行业协调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政府采取倾斜政策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探索建立高等职业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与职业院校联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建设实验室或生产车间,合作兴办技术创新机构,合作组建职业教育实体或其他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体,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共赢。
第七,提高办学层次,在发达国家或国内发达地区建立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专业研究院或二级学院,结束广西职业教育界没有院士、长江学者的历史。全方位多方法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进。对各职业教育院校的类似专业,在广西范围内统一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编写教材及建立教学资源库,制定规范实验室的统一标准,分级报评、建设各专业实验中心。同一城市或同一职教园区的各类实验室由各职业院校互补配置,统一调配使用,实现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
第八,建立广西范围内的职业院校名师评选机制、示范课程评比机制、教学软件及教学技术应用大赛机制、教师技能大赛机制等,并针对职业院校的层次设A级赛(示范校参赛)和B级赛(其他院校)两大类,便于调动各类院校参赛的积极性。鼓励为各专业设立学生参与的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如地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和国际级,举办方式采用申办确定主办方的形式。建立职业院校就业评比制度,设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每年在全广西范围内设立就业状元单位奖、就业金牌专业奖和就业先进个人奖。建立全区范围的流动师资库,各专业设首席教师、理论教师、实训教师,设立高校对外培训指标,考核企业兼课人员占职业院校各专业课的比重。
第九,扩大生源范围,树立“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的职业教育观念,将职业院校生源覆盖到广西的各个城镇、乡村和各个民族。增加降低一定分数录取的高职预备生招生指标。生源地覆盖至东南亚,把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化,把广西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延伸到海外,在发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建立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
核心指标:职业院校社会效益指数:在广西高职院校选取30所,中职院校选取90所作为评价样本,以2010年10月1日为基期,定指数为1000点。
ZYJY指数=
Q1代表评价年各样本学校的合格毕业生人数;P1代表评价年各样本学校上一届毕业生平均年工资;Q0代表基年各样本学校合格毕业生人数;P0代表基年各样本学校上一届毕业生平均年工资。
这个指标每年公布一次,可以纵向对比,展示广西职业教育的发展状态。
骨干指标:各职业院校的效益指数=
职业院校效益指标=本年度本职业院校合格的毕业生人数×上一届毕业生平均年工资/该校年度总投入
边际投入贡献率=本年度学校获得新增收益/本年度新增教育资源投入
配套指标:职业院校乡镇招生覆盖率=
职业院校就业指标
=
生均学校占地面积
生均学生宿舍面积=本年度学生宿舍总面积/在校学生人数
生均教学科研设备总值
教师职称构成即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比例
专任教师比重
生均图书馆藏
生均企业教师人数=企业老师总数/在校学生
生均校外实习基地个数
【参考文献】
[1]广西教育年鉴[Z].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郭声琨.在广西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广西日报,2010-09-06
[3]李晓东.科学确定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方法研究[J].创新,2011(2)
[4]李晓东.构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思考[J].现代物业新(经济版),2010(10)
【作者简介】李晓东(1967- ),男,河北昌黎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主任,教授,高级经济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广西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MBA导师,研究方向:经济效益、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刘义军(1979- ),男,广西兴安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专业讲师,工程师;李秀芳(1964- ),女,广西凭祥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编 何田田)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