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书海

来源 :中国西部·教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in_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是怀念,或是职业习惯,无意间打开了故乡的教育网站——巴中教育网,其中,“教育工作者家园”栏目中的一篇《书还是要读》的文章吸引了我。读罢全文,激起了我对家里藏书的怀念,也荡起了我对读书的波澜。我对书总有几分眷恋,仿佛蜜蜂对花的情感。
  以前,回家坐在书橱前,看到橱内整齐的书心中便多了一些恬淡,总要翻翻看看,时间久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举手投足文质彬彬、自然安闲;即使现在因为搬家的原因,一部分封存在了箱子里,一部分放在了枕边,身旁也常带几本陪伴。而封存的,每周回去都要点燃盘香予以防范虫子的捣乱。我爱书,记得在教育学院读书的那几年,每次回去带的全是沉沉的书,提疼了手、背出了汗,心里也甜。书在我生命里犹如母亲,亦如恋人,又似红颜,仿佛贤妻,相随、相知、相伴。
  我自小就爱书,听妈妈说牛皮纸可以包书,于是每次总要把装水泥的牛皮纸口袋擦净、裁正、收好。先是妈妈教我包,后来自己小心翼翼地包,看到自己包的书总是摸了又摸,爱不释手,好像抚摸女儿般温暖。有时书左侧装订处坏了就求妈妈帮我订订,妈妈是做鞋的能手,订书订得很好,双面拉、线溜直。这样修过的书很不容易坏,于是我就照着订,先是订写过的本子,只有当“实习”得到妈妈的夸奖后才订书,后来我订的书和妈妈订的可以相媲美了(所以现在我常当装订试卷的师傅,大概也要感谢妈妈)。这些“古董”直到现在还存着,偶尔拿出来看看,顺便也给儿子看看。
  那时,大多是为用而读的书,多是教科书,当然还有妈妈从邻居那里借来的《三字经》和《增广贤文》(邻居是个被“推翻”的地主的儿子,家里有很多书,妈妈虽不识字,但常叫邻居给我找一些)。我发现借来的书里的话太好,又不能买到,就用挖麦冬卖的钱买来大白纸裁小做成小本子抄下,因为此事我受到很多人的夸奖,都说我长大了不会务农。这些自制、自抄的书现在也还存着,偶尔翻翻也给儿子看看。那个年代读书是为摆脱如父亲一样务农的命运而读的,回忆中那时读书,煤油灯下如饥似渴,仿佛婴儿吸食母乳。现在偶尔翻看也收获良多,好像母亲的爱——丰富,取之不尽;朴实,用之不竭——离不开,放不下。我想,那里沉淀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岁月的酸涩和快乐。
  后来伴随着一叠叠教科书的加厚,我考进了师范,摆脱了“农皮”,但我并不乐意,因为老师说我可以读高中考个好大学,然而因为母亲生病,父亲便劝我:“读个师范可以当老师,铁饭碗,不会像我一样苦。”于是我在几天闷闷不乐后走进了师范,在那里读到了好多的书,有的一见倾心,便形影不离,如胶似漆,书仿佛成了恋人,“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但都因图书馆借书时间短,也只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于是我又开始了抄书,辛苦着,也很快乐。
  师范毕业时,母亲的病也好了,因老师那句话深埋在心底的种子也已发芽,在师范毕业后的第三年我就离职高考到了四川教育学院。那是我第一次走出大山,那里的世界好大,不同地方的人的汇聚开阔了我的眼界,也见证了自己的贫乏,原来自己还有好多好多的书要读。
  于是,我成了青羊宫旧书市场的常客,那里的书便宜,寻寻觅觅间,“众里寻他千百度”,总会找到自己喜欢的或是梦寐以求的,于是拿回去抖灰、擦净、修补,仿佛修复古建筑。然后在自修室、图书馆或阳光下的草坪上拿出来翻看,读到佳句,神不附体,身体游走在佳境之中;读到妙言,如雷贯耳,石破天惊,激情和斗志如瀑布般晶莹飞溅。偶尔也到西南书城去转转,在琳琅满目的书中翻转,书香四溢,沁人心脾。找到自己心仪的书,一行行隽永睿智,一排排云淡风轻的文字在指下行走,仿佛达摩的神水从额头滴落,又似沐浴姑娘齐腰的柔发与之擦肩而过。那时我用节省的肉钱买了很多书,抱在怀里,放在枕边,如蚕吃桑叶般吞食。失意时普希金为伴,得意时东坡相随;语拙时学习莎士比亚决堤似的语言,语畅时浏览培根随笔;与孔子对话,仁爱与我相随;与陶潜对话,心恬淡似风轻云淡;读张爱玲,生活如江南小桥流水般细腻优雅;与凯勒对话,挫折不再可怕……书是挚友,亦似红颜,宛若贤妻。
  再后来,带着不舍和眷恋驮着沉沉的书回到了县城,再走上讲台时,生动的课让孩子们的眼发光;偶尔的发言或是文章发表挣了一个“博士”的绰号,我知道这是鞭策,虽感到羞涩但也有些许快乐。我知道我只是书海边的一个拾贝者,未上船也还不会游泳,此时不过几朵浪花飞溅到我的心窝。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那些淘来的如红颜、似贤妻的书已荡不起我热情的漩涡,为何?细想,淡漠源于怠惰还有浮躁。难道仅于此?静思,还有功利和环境,也许还有很多。但静默、嗜好不多的我其实对书还一直爱着,因为我要获取更多的情趣和快乐……
  然而,如今“读书无用论”仿佛城市雾霾肆掠,学生弃考已过百万之多,“读书改变命运”的圭臬已被践踏。随着改革洪流的冲击,狂飙突进经济大潮的汹涌,他们的“颜如玉”“黄金屋”在工地上,在拆建上,在生意场上都可以实现。“读书改变命运”的信条被质疑,“知识塑造人生”的法则被颠覆。难道时间也会把真理的利剑锈蚀?不会,真理之光只会在时间面前愈发耀眼。“书犹药也,多读之可以医愚!”是真谛,“知识改变命运”更是不变的法则。
  我们作别了“学而优则仕”的时代,也鞭挞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但试问我们自己的修养、家庭的美德、民族的灵魂其支架靠什么获得?我们获取达官显贵同样尊严的筹码又是什么?增加人生内涵,丰富自己精神家园的是什么?固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我们不仅为用而读书,还为趣而读书;为振兴而读书,还为信仰而读书!
  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读书对于灵魂亦如锻炼对于身体。一个人不读书精神没了寄托,一个民族不读书灵魂没了着落。因为读书,我们血液中融注了中国的古文化;因为读书,我们摆脱了封建的枷锁,打开了开放的大门;因为读书,爱国情、报国志、中国梦已根植炎黄子孙的血脉长河;因为读书,我们知道了历史的变迁,宇宙的奥秘,人生的密码;因为读书,让人有了精神的伊甸园、栖息地。
  开卷有益,让我们一起读书,为用而读,为趣而读,为一个充实的灵魂而读,为一个强大的祖国而读!
  书是一定要读的,面朝书海,春暖花开!
其他文献
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最早于2012年9月在沙特被发现,是第6种已知的人类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仅从死亡率来看,MERS比SARS更致命。
上篇 :小论陈文《浙江学刊》2 0 0 2年第一期所发陈咏明《对回应的回应》一文 ,原是发于互联网。其上篇已由互联网又发于《学术界》 ,而鄙人在《学术界》2 0 0 2年第一期对该
有一天,孔夫子的学生子路独自到野外散步。从一个农夫身边经过时,他听见农夫好像正在计算着什么,口里不断地念叨着“九九八十二,九九八十二”。子路天生是个犟脾气,一听农夫把乘法口诀念错了,连忙上前纠正:“先生,你念错了。九九八十一,不是九九八十二。”  没想到这个农夫也是个犟脾气。听了子路的话,把头一扭,眼一瞪,大声说道:“明明是九九八十二,你怎么能说成是九九八十一呢?”子路耐心地说:“九九八十一。”农
期刊
大学毕业在即,寝室楼的学生陆陆续续地离去,留下了散落一地的纸屑随风飞扬,诉说着离别的忧愁,一切都显得如此凄凉。  在整理寝室时,废旧物品已塞满了整整一个大包。其余物品实在没法装进包里,该如何带出去呢?四处寻找用于携带的东西,仍旧一无所获。焦虑之际,发现一个室友的抽屉中整齐地摆放着一个编织袋,摊开一看,只不过是个普通的袋子,他还真有心。主人不在,先拿来借用,到时候还给他就是了。  装了满满一袋物品,
从前,在远洋航海途中,每年都有成千的海员因患一种奇怪的疾病死去。他们首先感到自己头昏眼花、食欲不振。接着出现口腔溃疡、牙齿松动。他们的皮肤即使被轻轻地碰一下,也会出现紫块。这种“海员病”的名字现在叫坏血病。起初,没有人知道这种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许多海员在船到岸后身体就会好起来,当时,许多人认为坏血病是由于“空气的变化”引起的。  1535年,探险家雅克·卡蒂尔的伙伴出现坏血病,他饮了一种水果的
期刊
To mark 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 every year,China routinely exposes fraudulent transactions and business malpractices on March 15.This year,the spotlight was o
期刊
Excel提供的将人民币金额小写格式转换成大写格式,不能直接进行正确转换,笔者通过对所有小写金额数据的分析研究,巧妙地利用Excel的函数及条件格式功能,把所有类型的小写格式
Annual cultural events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Sino-African understanding IT would have made Edward Said tingatinga both proud a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