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教,让单位“1”无处可逃

来源 :教育·综合视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o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找准单位“1”是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关键,于是很多教师在教学分数实际问题时,总是寻找各种“技巧”,帮助学生寻找所谓的“捷径”,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越学越糊涂。那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在实际问题当中找准单位“1”呢?笔者以为,“精准施教”是关键,即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在教学中试着“追根溯源”,让学生对学习过程再经历;补全关系句,分析掌握分数问题中的单位“1”;题组对比练习,深化对单位“1”的理解。
  众所周知,数学不是仅仅停留在学校和学术层面上的,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为生活服务。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与人们的生活可谓是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适时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灵活地把数学计算融入到生活中,提高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有效提升小学生计算的精确程度。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生活中的经验出发。记得有位教师上公开课时说道:“我比姚明矮,但我比潘长江高。”学生听了都感到很好笑,接着他问:“我说自己矮是什么原因?我为什么又说自己高呢?”学生很快发现是因为两次对比的对象完全不同,也就是说标准变了,其实这里的标准和单位“1”的理解有点类似,当然单位“1”是相对于分数中的问题而言的,但是老师仍可以借助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单位“1”这个标准。由于老师身高用来比较的标准不一样,比出的结果也会不同。通过生活实例带领学生感知分数中参照物(单位“1”)的重要性。这种让学生通过形象的对比,思考、体会单位“1”的不同,感受单位“1”的前后变化,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分数实际问题的教学,没有万能的方法,都要根据学生和学情进行因材施教,但任何让学生把找单位“1”的方法当公式来记都是不可取的,这不仅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也违背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仅无法帮到学生,还会在解题时频频出错,使教学走入困境。《数学课程标准》提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依据这一基本理念,应鼓励教师在单位“1”的教学中,大胆地尝试,革新自我,因“生”制宜。笔者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分析学生探寻单位“1”的难度所在,让学生经历分析、寻找单位“1”的学习过程,帮助理解困难的学生去补全关键语句,鼓励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一定会对学生准确确定单位“1”有所帮助。当然,如果教师再灵活一点,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发散思维,比如可以结合线段图直观感知方法,提升理性认知,也可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深信,只要立足学生,精准施教,一定能让单位“1”无处可逃,学生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其他文献
研学旅行,现今在全国各中小学盛行。细读《综合实践课程纲要》,好好研究、实践,就会发现:研学旅行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又一新型模式。那么,如何把握好这一新型模式,确保小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真正走进自然、走进社会,体验过程,享受成长的快乐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玩中学、学中做,凸显研学旅行的活动价值  研学旅行,顾名思义,就是在旅行中研究、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旅行就是玩,研学旅
期刊
凝聚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文学阅读要运用学习任务群的形式进行教学,且文学阅读要居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地位。新课标提出的实施建议要求突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构建多重学习任务群。这也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化愈发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两个或多个课程互济共融式地叠加,更是在提醒着人们:语文,也应当跟随着时代进行改变。在多种变革之中,提倡广泛阅读,提高阅读量,扩大阅读面,呼唤纯粹
期刊
许多家长比较注重幼儿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其生活习惯的培养。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重要的发展时期,也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老师是教育孩子的直接人员。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家长和老师的不同优势,处理在培养幼儿生活习惯中的各种问题,构建家园合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教育态度  幼儿园老师认为,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养成
期刊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如何潜移默化地实现教学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许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金钥匙。文章中用理论指导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把所学基本理论化作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想理论武器;用实践证明理论,树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更大的权威性,从而强化学生对课本基本理论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善于“学习课本理论,联系社会实践”的学习风气,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效能、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
期刊
世界上存在多种的艺术形式,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艺术形式都会存在一定的共性,那就是民族性。艺术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已经融为一体。很多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基于民族的特点发展出了很多艺术,这些艺术的内涵都包含了民族共同的情感表达。传统的艺术创作在体现民族性的同时,也体现出创作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动漫艺术是一种关于绘画的艺术,这种绘画不仅仅是通过手工绘制完成的,还深深地受益于互联网技术。对于中国的艺
期刊
汉字,是汉语言的文字符号。汉字字形优美、直观达意、内涵丰富,具有世界上其他文字无法比拟的优点。几千年来,汉字在中国一直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一代代中国人学习汉字,书写汉字,用汉字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国文学。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汉字,重视识字教学,认真研究识字教学策略。  一、现阶段农村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小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
期刊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青少年是非遗传承保护的主力军.我国青少年群体有1.4亿多人.2016年12月,教育
期刊
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德育、智育、美育教育缺一不可,协调好彼此的关系,能为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元化教学方式,向大学生呈现了瑰丽多彩的世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探索欲望,树立远大宏伟的人生目标,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道路就会越走越远,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一、大学生人格塑造的主要特征  1.阶段性  大学可以认
期刊
在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德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之努力奋斗的方向与目标。在部分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还常常出现教师“一言堂”,学生沉默寡言,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导致师生间互动少,教师不了解学生哪里需要改进,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模式。以下是基于德育视野下高中语文古诗文的一些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教学思路。  一、基于德育视野下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生正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作为低年级的小学生,有着注意力不集中、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