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半乳糖苷酶基因工程菌细胞破碎条件的筛选

来源 :农业科技与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y0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大肠杆菌表达的水稻α-半乳糖苷酶基因工程菌菌体破碎的条件。以菌液酶活性为指标,用超声波破碎、溶菌酶降解及菌体反复冻融3种方法破碎细胞。结果表明:超声波功率为200 W、破碎时间为1 min时测得的菌液酶的活性最大,为7.757 7
  U/mL,细胞破碎效果最好;菌体反复冻融条件下测得的菌液酶活性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增大,但样品处理时间过长;菌液酶活性随加入溶菌酶浓度增加而增加,但有处理时间长、用量大、细胞破碎不完全的缺点。
  关键词:α-半乳糖苷酶;超声波破碎;溶菌酶;反复冻融
  中图分类号:Q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0-0037-03
  α-半乳糖苷酶(α-Galactosidase, EC 3.2.1.22)属外切糖苷酶,其专一性地催化半乳聚糖中非还原末端α-半乳糖苷键的水解,并能作用于含有α-半乳糖苷的糖蛋白和糖脂质,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在食品、医药、饲料等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许多微生物来源的或用基因工程菌表达的α-半乳糖苷酶属胞内酶,需要破碎细胞壁以释放其活性。细胞壁的破碎方法很多,已有研究者用研磨、超声波、高压匀浆、酸洗玻璃珠漩涡振荡、反复冻融、酶解、煮沸等方法来破碎细胞壁提取胞内活性物质。
  本研究以大肠杆菌表达的水稻α-半乳糖苷酶基因工程菌为对象,比较采用超声波破碎、溶菌酶降解及菌体反复冻融3种方法破碎菌体对酶活性释放的影响,筛选最适的破碎条件,为进一步实现酶的纯化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水稻α-半乳糖苷酶基因工程菌(pET32-84411/Origami),由沈阳师范大学食品生物技术实验室提供;所用试剂购自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2 仪器设备
  洁净工作台,全温培养振荡器,恒温水浴槽,超声波细胞破碎机,冷冻离心机,制冰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3 试验方法
  1.3.1 菌体制备 将水稻α-半乳糖苷酶基因工程菌按接种量5.0%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含氨苄青霉素50.0 μg/mL、卡那霉素15.0 μg/mL、四环素12.5
  μg/mL)中,加入0.7%的IPTG,20 ℃下诱导表达48 h,然后在4 ℃下以5 000 r/min离心15min,获得菌体沉淀。
  1.3.2 α-半乳糖苷酶基因工程菌细胞破碎条件 按所获得固体菌体质量的4倍体积加入HEPES缓冲液(pH=7.0),采用以下3种方法进行菌体破碎,然后在4 ℃下以10 000 r/min离心20 min,取上清液待测。破碎方法:1) 在超声波条件下破碎细胞。将超声波功率分别设置为100 W,200 W,300 W,400 W,处理时间30~180 s。2) 在反复冻融条件下破碎细胞。将加有缓冲液的菌体放入-80 ℃的冰箱里快速冻结,之后置于冰浴溶解,冻融的次数分别为1次、3次、5次、7次、9次。3) 在加溶菌酶条件下破碎细胞。将溶菌酶按浓度1,2,3,4,5 mg/mL加入重悬菌液中,于室温下处理1,2,3,4,5 h。
  1.3.3 α-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测定 测定方法参照文献[1]。
  2 结果与分析
  2.1 超声波对菌体细胞破碎的影响
  4种超声波功率不同时间下菌体细胞破碎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200 W超声波破碎处理下酶的活性最强;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菌液的酶活性增强,破碎时间在90 s之后酶活性的增长趋于缓慢。说明破碎功率过大或过小对α-半乳糖苷酶活性都会有负效应。
  2.2 反复冻融对菌体细胞破碎的影响
  反复冻融条件下菌体细胞破碎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酶活性释放显著增强,5次以后趋于平缓。
  2.3 溶菌酶对菌体细胞破碎的影响
  溶菌酶对菌体细胞壁的作用如图3和图4所示。
  由图3和图4可见:当溶菌酶的作用时间达到3 h,浓度达到2 mg/mL之后,酶活性趋于稳定。但总体而言,对α-半糖苷酶酶活性影响有限。
  2.4 不同破碎条件对菌体细胞破碎影响的比较
  就酶活性而言,图5对比了5种不同破碎条件对α-半糖苷酶酶活性的影响。可见,超声波功率为200 W时破碎1 min时获得菌液的酶活性是最高的,而溶菌酶处理及菌体反复冻融均没有取得理想效果。
  3 结论
  超声波对大肠杆菌表达的α-半乳糖苷酶菌体细胞的破碎是最为有效的,当破碎时间为1 min、功率为200 W时,α-半乳糖苷酶基因工程菌菌液酶活性最高达到7.757 7 U/mL,且操作简单,处理时间短。反复冻融和溶菌酶处理虽然也是破碎菌体细胞壁的有效方法,但对酶活性的负效应较大。
  参考文献
  [1] 李苏红,朱旻鹏,李拖平.重组水稻α-半乳糖苷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J].食品科学,2010,31(21):304-307.
  [2] BOZENA C,ANNEKATRIN D,KARIN K.Regulation of alpha-galactosidase gene expression in primary foliage leaves of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during dark-induced senescence[J].Planta,2004,218(5):886-889.
  [3] CHROST B,KRUPINSKA K.Gene with homologies to known α-galactosidase are expressed during senescence of barley leaves[J].   Physiol.Plant,2000(110):111-119.
  [4] BEUTLER E,KUHL W.Purif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human α-galactosidase[J].Bio.Chem.,1972(247):7 195-7 200.
  [5] PUCHART V,VRSANSKA M,MAHAKINGESHWARA KB,etal.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α-galactosidase from a
  thermophilic fungus Themomyces lanuginosus[J].Biochem.Biophys.Acta,2000(1524):27-37.
  [6] 杨翠竹,李艳,阮南,等.酵母细胞破壁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食品科技,2006(7):138-142.
  [7] 李兰,张明霞,袁金辉.不同破壁方法对细菌产SOD活性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08,29(10):108-111.
  Abstract: The research studies the E.coli expressed rice. It studied cell disruption conditions of α-Galactosidase Gene Engineering. It used 3 methods for the examination: ultrasonic-break, lysozyme treatment, and thalli repeated freeze-thaw to disrupt cells, using liquid enzyme activity as indicat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disruption is ultrasonic-breaking at power 200 W for 1 min and the α-galactosidase activity was yield at 7.757 7 U/m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alli repeated freeze-thaw, the liquid enzyme activity increased with the number of freeze-thaw increasing, but the treatment time is too long; similarly, the α-galactosidase activity was enhanced by a rise of the lysozyme concentration and prolongation of treatment time, whereas, it was limited by longer treating time, higher lysozyme dosage and incomplete cell break.
  Key words: α-galactosidase; ultrasonic-breaking; lysozyme; freeze-thawing
其他文献
摘要:为进一步比较糙米酵素的制备工艺,选择淀粉酶活力为指标,研究不同发芽条件对发芽糙米淀粉酶活力的影响,比较糙米直接发酵和糙米先发芽再发酵来制备糙米酵素的淀粉酶活力差异。结果表明:糙米的最佳发芽条件为浸泡温度32 ℃、浸泡时间24 h、发芽温度32 ℃、发芽时间28 h;在酵母菌接种量4%,发酵时间6 h,发酵温度30 ℃条件下,糙米先发芽再发酵方法制备的糙米酵素淀粉酶活力为890.5 U/g,高
期刊
摘要:打顶是棉花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农艺要求。针对人工打顶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情况,设计一种小型棉花打顶机。通过仿形控制装置及时反馈棉株高度,控制打顶高度,使打顶前后棉株高度轨迹趋于一致;设计防重复切割罩,解决了高棉株被重复切割的问题。该打顶机结构简单、质量轻、成本低,可满足棉花打顶农艺要求。  关键词:农业机械;棉花;打顶机;仿形;设计  中图分类号:S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要:设计一种圆盘式秸秆颗粒掩埋机,作为田间秸秆颗粒生物反应堆技术的配套作业机具。介绍该机具的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阐述各关键部件的设计方案,以期为田间秸秆颗粒生物反应堆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装备支持。  关键词:农业机械;秸秆生物反应堆;开沟;掩埋;设计  中图分类号:S2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0-0009-02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非常丰富。秸秆生物反应
期刊
摘要:选用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 g/667 m2,63.1%杀单·苏云可湿性粉剂50 g/667 m2和15%阿维·三唑磷乳油100 mL/667 m2处理二化螟,进行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 g/667 m2,63.1%杀单·苏云可湿性粉剂50 g/667 m2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效,两者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92.61%和90.46
期刊
摘要:介绍一种滑动齿轮式差速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采用UG建立样机的物理模型,通过UG与ADAMS的数据交换接口把模型的几何数据转换为ADAMS动力学模型。直线行驶和转向行驶工况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差速器符合低速农业机械差速转向要求。  关键词:差速器;虚拟样机;动力学分析;仿真  中图分类号:S22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7-0018-04  汽车行
期刊
摘要:潮流计算是用来确定电力系统基本数据的重要解决方案,最优潮流是整个电力系统成本最低的条件。基于牛顿—拉夫逊法,通过调节发电机的输出口来实现成本函数的最小值,对于判定现有系统的最佳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牛顿—拉夫逊法;最优潮流;目标函数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0-0034-03  电力系统潮流中的牛顿
期刊
摘要:概述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探讨其应用范围及工作原理,介绍基于IEGT的SVG补偿装置的结构设计思路及补偿方法,为快速有效进行无功补偿及维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静止无功发生器;IEGT;设计;数学模型;主电路  中图分类号:TM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7-0051-03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稳定增长,人民生
期刊
Abstract A severe leaf spot disease on patchouli, was observed in Guangdong, China. Early symptom appeared as circular or irregularly shaped and dark brown spots along the leaf margins and tips. As th
期刊
摘要:用掺入Ce∶YAG荧光粉的树脂封装蓝光LED芯片,研制可用于水下集鱼灯的大功率LED发光板,并系统地测量其电流、电压特性和发光特性。测量结果表明:输入电流较小时(小于0.5A),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可用指数函数描述,输入电流较大时(大于2.0A),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可用线性函数描述;LED发光板在450 nm处有发光峰值,为蓝光芯片的自身发光,在550 nm附近有较宽的发光峰,为封装树脂中掺入
期刊
摘要:阐述农村配电网变电站中无功优化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农村配电网变电站无功控制策略缺乏全局性观念,在此基础上利用二十一区图控制策略,并制定二十一区图参数整定方法。该控制策略加强了在极端运行的方式下变压器两侧配电网之间的协调控制,可作为常规运行方式下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控制策略;变电站;无功优化;二十一区图  中图分类号:TM7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