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0埃激光的产生及应用

来源 :中国激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gcct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紫外激光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倍频技术产生紫外激光是重要的途径之一.我们进行了钇铝石榴石激光器倍频技术的研究,用KDP和ADP两块非线性晶体进行两次倍频,把1.06微米波长的红外激光转换成2660埃波长的紫外激光,其总的能量转换效率大于5%,2660埃激光的峰值功率大于3兆瓦,重复频率10次/秒.此激光器用于育稻种和辐照链霉素优选菌种取得明显效果,在其他方面,应用潜力也很大.
其他文献
提出一种基于不同微透镜阵列参数的集成成像微图像阵列生成方法。在该方法的拍摄过程中, 首先通过微透镜阵列1拍摄三维场景获得微图像阵列1, 再通过一个包括虚拟显示和虚拟拍摄两个步骤的像素映射算法, 生成与微图像阵列1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2。在显示过程中使用的微透镜阵列2与拍摄时的微透镜阵列1具有不同的参数, 微图像阵列2通过微透镜阵列2重建出全真的3D图像, 重建的3D图像没有图像缩放和畸变。同时本文还推导了微图像阵列1、2和微透镜阵列1、2各参数应满足的数学关系。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微小卫星与传统大卫星相比具有研制周期短、机动性高和成本低等特点而成为遥感领域的热点。研制的CCD相机是微小卫星的重要载荷之一, 在取得低成本的同时能够实现0.98/0.5年的可靠度。CCD相机的光学系统采用折反结构而且具有较大的温度适用范围; 光学元件全部采用球面使加工装调易于实现; 对光学系统进行杂光抑制和环境适应性设计进一步保证成像性能。电路系统采用帧转移CCD,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双相关采样(CDS), 低压差传输(LVDS)和buck/boost电压变换等技术, 使相机具有低成本、低
针对平面干涉仪参考镜误差的标定方法进行文献综述。根据干涉原理分析了干涉仪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 干涉仪测量原理是携带参考面信息的参考光和携带被测面信息的物光发生干涉, 若参考平面存在误差则会直接影响最后的测量精度, 所以参考平面的精度是干涉仪主要误差来源之一。因此归纳总结了现有的参考平面绝对测量方法, 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地介绍了液面基准法、三平面互检法以及伪剪切法的发展过程, 并对各类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该技术领域的发展进行了总结。
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晶体及激光陶瓷两种基底上沉积了氧化铪(HfO2)单层膜,采用掠角X射线衍射(GIXRD)技术和纳米划痕仪对薄膜的晶向结构和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HfO2薄膜在单晶晶体和多晶陶瓷基底上均呈现多晶态结构,均呈(020)面择优生长,陶瓷基底上薄膜的择优取向更明显。膜基结合较差的晶体-HfO2体系上薄膜的衍射峰较多,膜基结合较好的陶瓷-HfO2体系上薄膜的衍射峰较少。对比两个基底和其上薄膜的X射线衍射(XRD)结果发现,晶体基底的单晶结构与其上薄膜的多晶结构晶态差异较大,导致其膜基间
分析了进口气旋对收缩型喷管流量的影响。强气旋能显著地降低流量。对大功率气体激光气动窗口应用进口气旋预计可节省抽气功率;缩短窗口长度。
期刊
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血袋编号字符识别方法,建立了字符在线识别硬件与软件系统。运用经典标定算法确定摄像机内外参数。对扫描的原始图像进行了灰度化、增强、滤波、反相等预处理及字符的倾斜校正、图像行字切分、归一化操作。分析表明:行字切分大于临界阈值T时,确定是文字像素一部分。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采用神经网络对转印字符进行识别可有效提高检测一次性血袋出厂编号的效率。相关技术及研制系统已应用于长
报道了主被动混合调Q包层抽运光纤激光器的实验研究。采用连续光抽运,在光纤激光器共振腔中, 利用单模通信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受激Brillouin散射(SBS)进行自调Q,得到纳秒量级的脉冲输出。在自调Q光纤激光器中,采用脉冲光抽运,通过改变抽运源的重复频率,实现了纳秒量级光脉冲周期的调制。重复频率在1 kHz-10 kHz之间变化时,得到稳定的光脉冲输出。脉冲峰值功率8.3 kW,脉宽(FWHM)4.8 ns。
期刊
据美国光谱物理公司研究人员说,掺钛蓝宝石激光器很可能成为染料激光器的有效固体替代物而作为皮秒光源使用。
期刊
为了提高基于拉曼散射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准确度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自动补偿光纤损耗、光纤色散和系统波动的温度解调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采样值对Stokes和Anti-Stokes散射光的损耗系数进行实时计算,并对二者的差异进行动态补偿,弥补了温度测温准确度随光纤长度增加而下降的缺点。采用linear插值算法对因光纤色散效应导致Stokes和Anti-Stokes背向散射光信号的错位进行修正,消除了升温处两侧因色散导致的温度异常点,提高了温度测量准确度。最后根据采样值和环境温度值对系统的波动性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