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国际金融》中的运用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o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国际金融》作为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包括PBL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大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框架与逻辑,激发学生的学习情和主动性,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PBL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大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129.02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启发式教学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观点。这里“愤”意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然后想把知识表达出来;“发”意为开其意、指导;“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则要求老师予以答其词,使其清楚。对教师来讲,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思考,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启发式教学,要求老师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这里引导是转化的关键。
  《国际金融》作为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对学生尤为重要。但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感受“难、杂、远、热”。 “难”的原因是金融学的知识框架还没有建立,难以理解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汇率决定以及货币危机等知识;“杂”的原因是《国际金融》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如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等;“远”的原因是大量内容属于宏观现象,距离实际生活很远,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热”的原因是金融危机、汇率波动、国币体系改革等内容通过网络媒体可以看到每个阶段都有新的变化新进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框架与逻辑,激发学生的学习情和主动性,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国际金融》课程中,主要采用PBL教学方法、辩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1PBL教学方法在《国际金融》中的运用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简写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设计核心问题
  国际金融包括三大板块的内容: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制度以及围绕国际收支的调节和汇率制度的安排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设计3大问题,第一,国际收支分析,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国际储备的作用与管理以及国际收支的自发调节理论与政策调节。第二,外汇与汇率管理制度,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决定汇率理论、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汇率制度的安排等。第三,世界货币体系的安排,涉及到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以及国际金融机构的运作。
  1.2建立小组讨论
  学习小组自愿组合,10人一组,确定小组长。一个班大概有30人,刚好可以分为3组,对《国际金融》中的三大核心问题进行讨论。每个小组中的小组成员负责一个小的知识点,各自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并做成PPT。比如在讨论中国的国际收支时,10人可以分为2组,一个小组负责对中国的国际收支进行分析,一个小组对美国的国际收支进行分析。分析国际收支时,在对中国的国际收支进行分析的5人小组中,小组成员自行选择搜集近几年中国国际收支的现状,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以及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这几个方面的资料。同样,在对美国国际收支进行分析时,也可采用类似的方法搜集资料。然后,由剩下的1位同学负责资料的汇总,并将中国与美国的国际收支进行对比,整理做成PPT,最后由小组长到讲台上进行国际收支的演讲。
  1.3开展小组讨论
  在课堂交流过程中,一个小组作为发言小组,另外两个小组作为之质疑小组。小组长代表发言小组到讲台上演讲,小组其他成员作补充或总结;随机抽取质疑小组的同学进行提问或点评。每次课堂讨论结束后,由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进行总结和点评,并且小组的每个同学要将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形成一篇小论文作为平时作业交给老师,老师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和每个同学上交的小论文对平时成绩进行打分,作为这门课程成绩考核的重要参考指标。
  2辩论式教学方法在《国际金融》中的运用
  辩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
  辩论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二个方面的内容。
  2.1核心辩题的设计
  在国际金融这门课程中,可以设计的辩题的有:人民币升值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孰优孰劣,国际储备持有较多好还是较少好,放开资本管制对中国来讲是威胁还是机遇,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是否成熟,欧元是否会取代美元成为全球霸主等等。每一个辩题,包括很多个知识点。比如,国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孰优孰劣这个论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国内经济状况与国际经济状况的联系,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政策调节的自主性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安排等等。
  2.2建立小组进行辩论
  将学生按照自愿的原则,自由选择辩题的正方或反方,然后将所有的学生分为两组。每个小组的同学进行分工,确定搜集资料的方向。还是以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孰优孰劣这个辩题进行说明,支持固定汇率制度的小组里一部分同学搜集固定汇率制度与国际收支的调节资料,一部分同学搜集固定汇率制度与金融危机的资料,一部分同学搜集固定汇率制度的演变资料,一部分同学搜集固定汇率制度与政策的协调配合。同样,支持浮动汇率制度的小组里一部分同学搜集浮动汇率制度与国际收支的调节资料,一部分同学搜集浮动汇率制度与资本流动、金融危机的资料,一部分同学搜集浮动汇率制度的发展资料,一部分同学搜集浮动汇率制度与政策的协调配合。资料搜集整理之后交给各组的小组长,做成PPT。准备工作就绪,正反两方就各自的观点转开激烈的辩论。   2.3小组辩论的效果评价
  在辩论教学的过程中,为考核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设立了以下标准:辩论前,占有资料的数量与质量,占平时成绩的10%,辩手在辩论中的表现占平时成绩的30%,辩论完毕,由教师点评总结,课后要求提交总结报告,将零散的知识点上升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实现了知识的升华,占平时成绩的60%。在国际金融教学中应用辩论式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开阔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演讲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大案例教学法
  大案例教学法是基于案例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一个能够涵盖本章、本节或甚至本门课程主要知识点和内容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最后总结得出结论。大案例教学法中的“大”字既要体现一般教学案例的特点,又要体现案例教学的系统性和涵盖范围。大案例教学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大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是大案例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一个精心挑选和修饰的经典案例既能有效地发挥大案例教学的积极作用,又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大案例不仅要紧密贴近各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还要与当前的经济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结合。例如,在金融危机理论的教学中,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大案例。下面以此为案例,说明其实施的过程。
  3.2大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1)案例描述。
  教师多媒体播放、图片或网络等方式,向学生展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对此有一个较为具体的印象。老师再对学生详细的讲解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的背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涉及到案例的主体包括东南亚的各国政府、民众以及索罗斯等国际投机分子,整个危机的演变过程,使学生充分了解此故事的脉络,而不仅仅是故事的静态信息和故事的结果。在对案例进行动态描述的过程中,要将金融危机与危机中各国的国际收支、国际资本流动以及货币制度的安排和国际金融机构IMF的救助结合起来,并适当的设置相关的问题,如泰国的国际收支有什么特点,泰国的货币制度安排是怎样的,危机中索罗斯的操作手法主要运用的是哪些金融工具,IMF对泰国施以援手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等等,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并进行深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总之,案例的描述中要体现疑问、矛盾、冲突和悬念,来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来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2)案例分解与汇总。
  由于大案例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信息量很大,一般很难在一次教学中全部讲解完成,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先对大案例进行简要的描述,向学生说明该大案例适用的范围和适用的章节,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或者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的信息。然后,可以把大案例分解成若干个较为完整的小案例,并结合本次课堂中的重点理论和知识要点来适当选择其中的小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在讲国际收支的时候,将东南亚各国的国际收支进行分析;在讲汇率制度时,讲泰国的汇率制度安排进行介绍;讲国际金融市场与资本流动时,将索罗斯在外汇市场的操作手法进行介绍;将国际货币体系时,将IMF对东南亚的援助进行介绍。在针对小案例的教学活动完成之后,把若干个小案例进行组合和汇总,把整个大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整个大案例涉及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增强理论学习的全面性、系统性和联系性。
  (3)总结与点评。
  通过大案例教学过程的资料收集、学习、描述、分解、讨论、汇总等环节,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案例事件的认识,理解了理论教学内容,同时也加深了教师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案例教学的最后,教师要对案例本身、学生反应和学生参与度等问题进行总结和点评,学生代表对案例进行总结和点评,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继续深入下去,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对大案例学习进行讨论或反思,教师也可以对本次大案例中资料进行丰富和完善,对本次大案例教学中不当的环节和设置进行调整和修正,以便于下一次大案例教学能更加成功的开展。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身为教师,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启发式教学方法《国际金融》课程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系统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的课程中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的提升了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正】 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我们现在的重点是端正党风,但对全局来说是抓法制。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解决教育问题,根本问题是教育人"。他语重心长,又一次强调要加强法制,并进一
2013年8月初,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简称华菱衡钢)首批L80—13CrPSL2钢管全部生产完毕,所有批号物检一次性全部合格,超声探伤废品率低于4%,标志着该产品生产初战告捷。
在搜狗8年的成长历程中,无论产品、市场还是管理,王小川都觉得其实在那些暗淡日子里他学会了很多重要的事情。
再过20天就将进入千禧年了,人们仍像往日一样忙碌着,但内心却多了一份憧憬和希望。
为帮助陕鼓集团实现战略转型升级,推进高端经营,稳固“链主”地位,孙为平一直致力于打造数字化的新型复杂装备制造企业。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指导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最根本的方法论。在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发展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我们应该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以切实解决好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2-0040
摘要: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科学研究的模式不是很多,而且多数是松散的合作,主要的合作模式是技术引进、技术协作、委托开发和联合开发。紧密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共建科研机构和产学研合作模式。其中校企共建科研机构和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效果最好的合作方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科研;合作科研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2013601  1委托研发  企业想要开发新产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炉及工业炉分会第十九次高频工作会议暨第四次全国高频论坛——信息、技术、经验交流会议于2012年4月27—29日在安徽省芜湖市召开。来自35个单位共109名代
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速公路政工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政工工作,政工工作对高速公路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不容小觑,明确政工工作的地位。其次,高速公路政工工作的开展必须明确以企业发展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强调为企业利益和员工发展的相结合。  关键词:高速公路;政工;开展;原则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