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女儿“冷冻爱情”

来源 :女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pm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去年春季起,我到国外进修了半年。
  半年中,正处于高一的女儿,与班级的一个男孩彼此有了好感。那段时间,我爱人工作要频频出差,无暇与她深入沟通。爷爷奶奶,体弱多病,不会沟通。
  等我一回国,女儿竟郑重地告诉我:“妈妈,我恋爱了。”女儿略有几分尴尬地说:“我知道你和爸爸肯定会反对,有时我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错了,这样做是不是很轻浮……”
  我用好几天时间,稳定自己情绪,思索最佳的对策。我省察自身:半年中,女儿没有得到应有的呵护和关爱,难怪给了早恋可乘之机。在过去,我一直鞭策老公多赚钱、顾事业,导致她与父亲间关系的疏远,贻误了早恋最佳的“干涉时机”。
  我该如何做呢?勒令分手,是不是最佳选择?我联想起自己高中时早恋的经历,在老师家长的围追堵截下,我们表面上分手,私下里却进展得更猛烈,最终情绪极不稳定的我,没有考到心仪的学校;上大学后我们继续恋爱,却无果而终。兜兜绕绕之后,我怀疑“斩断情丝”只会“抽刀断水水更流”……早恋“宜疏不宜堵”,这已经是广大教育专家的共识。
  再联系到我在国外的见闻。在很多国家中,高中生恋爱并非“洪水猛兽”,反而是比较常见的事情,学校有志愿者做少男少女的“情感顾问”,告诉孩子们未婚同居的危害。家长鼓励孩子“阳光恋爱”,不独处一室、约会时带上更多朋友等。
  2
  缜密思考后,我再约女儿深聊,强调两件事情。
  首先,我让她计算恋爱的代价。我告诉她:当她打开心接受一份感情的时候,就意味着可能被伤害。由于恋爱发生得较早,所以更会遇到各种变数。我客观给她分析了对方的兴趣爱好、高考志愿等。告诉她这份感情走入婚姻的几率之低,并且以身说法,让她知道早恋对未来高考的危害。我强调,我不想逼她做任何决定,但是我必须告诉她,未来她可能面临的伤害、痛苦和损失。假如她依旧选择恋爱,我也尊重她,只是要让她自己三思而行。
  再次,我告诉她:“女性把手交给一个人时,心也就给了他。随着你们身体接触的加增,你会越来越不能自拔……”我告诉她:一个绅士,应该爱你的灵魂而非身体。我告诉女儿何谓“界限”,假如我们做错了,不小心逾越界限,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不是一错再错,而是再次重申界限,并且退回到界限保护范围之内。我给女儿做比喻:“就像爱情的冷冻试验一样,你们现在假如进展到了恋爱,有没有可能退回到好的异性朋友的界限之内呢?将爱情冷冻为友情,等高考之后再将其解冻?……”
  女儿问我“男朋友”与“好的异性朋友”之间的区别,我坦言最大的区别就是“身体接触”。唯有停止一切身体接触,才能让“冷冻实验”发展下去。
  第二天,女儿跟那个男孩用微信讲了“界限”的事情,听女儿说对方表现出很理解、很尊重的态度,我总算松了一口气。我也让女儿把《为什么真爱需要等待?》等交友类书籍借给那男孩子,帮助他明白正确的交往原则。
  3
  我建议女儿将自己的恋情告诉自己的堂姐。堂姐正在读研究生,她跟女儿有更多共同语言。我建议她以“情感顾问”的方式,常常询问一下妹妹恋情的“亲密程度”。她将恋爱的亲密过程,给妹妹分解为“表白——牵手——拥抱——接吻——触摸……”等步骤,让妹妹决定自己在结婚前只发展到某一步。她的做法自然、有效,很好地成为了我的“监督员”。
  我们刻意增多家庭亲子互动的时间。老公更多陪伴女儿参加钢琴课,邀她看电影,请她去高档的西餐厅吃饭,带我们去海滩度周末,并且策划着假期出国旅游,为女儿开阔视野……在这个过程中,我潜移默化地让女儿意识到“经济实力对浪漫和爱情的影响”。老公常对女儿说:“一个男人只有在能为爱人提供经济保障的时候,才配有资格去爱。而那些用父母的钱为女友买单的男人,是没有责任感的。”
  另一方面,我组织了一些集体活动,邀请女儿同班的闺蜜和闺蜜父母参加;也邀请了女儿的几个异性朋友和他们的父母参加。我努力拉近女儿和朋友们的关系,让她的社交圈子不要局限在两个人的小世界中。我不明确反对女儿约会,但坚持要求她至少邀请一位朋友参与到原来两个人的活动——在做作业、散步、学习时,有另一位好友成为“电灯泡”。女儿开始觉得“灯泡”很不舒服,但慢慢意识到,“灯泡”的存在让她和对方能聊一些更深层、更宽广、更有关学习、更有社会性的话题,而不只是你侬我侬……
  我带女儿去名校参观,拜访一些同事的孩子。其中不乏将“早恋”发展为“大学恋爱”的人,我请他们告诉女儿自己当年“用理智控制感情”的经历。接下来的半年中,女儿与我们的关系更加亲密了。她恪守着“冷冻早恋”的原则,坚持不与对方单独约会。渐渐地,她的视野开阔起来。她发现高考越来越近的压力,也意识到对方的诸多不成熟之处。女儿甚至感到与“异性好友”相处,比与“男朋友”相处要更快乐。当她渐渐趋向理智,不在迷途中越坠越深时,便渐渐懂得了自身的价值——远超过一个少年的爱慕与珍惜。(责编/诗坤ranbaoma@126.com)
其他文献
早在我和老公程骁结婚前,老妈就因为程骁出身于农村、家境又不好而极力反对我们交往,并在程骁第一次上门时表现得很冷淡。后来有一次,因为我患了重感冒,程骁来家里看我,老妈回来后见到程骁,竟当着我的面赶程骁走。  虽然后来,在我的执意坚持下,老妈最终还是无奈地接受程骁成为她的女婿,但曾经不愉快的接触却成了横亘在两人之间的一堵墙。程骁深知老妈对他的诸多不满,但婚后我们小两口在省城,老妈和老爸在几百公里之外的
期刊
我曾经是撒过谎,也是情非得已。飞出一个“凤凰男”,对于并不富裕的农民家庭会有多大负担?男大不婚,对于父母是多大压力?这一切对于品学兼优爱面子的我又意味着什么?一般人是不会体会到的。  当我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读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成绩好可以分配工作;终于毕业了,就业成了自主择业;不能赚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能赚点小钱的时候,房子已经买不起了;没进入股市的时
期刊
1  我妈喜欢宋丹丹的小品,更喜欢宋丹丹在访谈节目中说儿子的那句话:“儿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气妈妈的吗?”  说实话,我妈认为我跟她唱反调,唱了大半辈子。其实,我也不想事事跟她作对,但我俩如同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永远背道而驰。  1992年,我备战中考。我妈把所有人脉捋了一遍,锁定了远嫁到省城的远房表姐。据说她的婆家小叔子,在我心仪的省城师范负责招生。我妈三天两头往表姐老家跑,将她空巢的老妈伺
期刊
有句话:福人居福地。意思是有福气的人,不管住在哪儿,深山也好陋巷也罢,那个地方一定会成为一块风水宝地!婚姻也是如此,一个好的婚姻,不管男女主人公贫富丑俊,家中一定是一片祥和之气。  凡是美满的婚姻都有一个好气场!这个好气场就是一片祥瑞之气:男人有担当,如山般支撑起一个家,女人柔顺有爱,如水般润泽着这个家,孩子品性纯良动静皆宜,老人宽厚大度慈爱有加。  滋养婚姻好气场的四味良药:包容、欣赏、责任和爱
期刊
那天晚上和老公聊天,发现我们认识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想起当初初见时的青春与懵懂,便忍不住怀念过去和斥责当前。当初的幸福感,已经被麻木的平静所代替。我“呼”地从床上坐起来,说:“我必须得改变。”可是怎么改变?真的不知道。第二天,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我还是过得平淡无奇。  懒懒地打开电脑,却接到好友子持发来的入群邀请。子持不是个喜欢网聊的人,我想她的邀请应该是有着不同之处,于是接受。我从来没想过,
期刊
小长假,好友菁来我的城市玩,晚上就住在我家。菁的化妆袋忘在家里没有带来,于是我拿我的给她用,她却拿着洁面乳问我:“你就用这个?”我点头,大家不都是用这个吗?可菁说她一直在用手工皂。  手工皂?我很惊讶。记得很久以前有个朋友发给我一个博客,博主是旅居国外的华人,她每天都会利用空闲时间来做手工皂。我还能够清楚地回忆起当时的震撼,因为我从来不知道一块肥皂也可以美得那么惊人,而且几乎每一块手工皂都能够轻易
期刊
说起樊含笑这个名字,不少人也许会感到很陌生,但像《HELLO甄嬛》、《大头娘娘和小头皇帝》等众多爆笑网络配音视频,你也许不经意间点击过,其实它们全都出自这位江南美女之手。如今她的“淮秀帮”不仅在娱乐江湖大名鼎鼎,影视公司纷纷找她为新片做宣传,就连李冰冰、陈凯歌这样的大明星大导演微博都转发视频并求“虐”呢!  “帮主”是个“软妹子”  苗条的身材,白净的皮肤,脸上略带稚气。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根本无
期刊
我给我家先生取了一个“花心先生”的外号,他非但不恼,还说这是我对他最大的褒奖,四处炫耀。  一天,朋友小聚,小美说:“昨天和老公在外面吃饭,看了场电影。话说现在的电影票好贵啊,好在我老公办了卡,可以打折。”在场的女人都无比羡慕:“你家老公好有情趣的,还知道陪你看电影。”小美的老公坐在一旁不说话,脸上却写满自豪。小美说:“你们以为他生来就会啊,都是我培养出来的。告诉你们,多数男人的情趣都是要看人培养
期刊
一  周末一大早,我还在美美地睡懒觉,就听见老爸在外面稀里哗啦地刷牙、洗脸。“起这么早,干吗去啊?”老妈问。“周六局里有调度会,要比平常早走半个小时。”  “什么?哈哈……”老妈大笑。我也笑出了声,打开房门,只见老爸衣着整齐,腋下夹着个黑色公文包,皮鞋锃亮,完全是一副职场打扮。  “你们笑什么?”老爸莫名其妙。“你前天不是刚办了退休手续吗?你看看你这记性!”老妈提醒。“哎呀,”老爸一拍脑门,“真是
期刊
看到一篇文章,说一个女儿将要离开故乡,母亲依依不舍,为了多送女儿一程,不惜多跑了几十路里,在冰天雪地里冻了几个小时,女儿感动得热泪盈眶,说以后不管去哪儿,都要带上自己的母亲。  我丝毫也不会怀疑,文章里所描述的母女深情,并且也被深深感动,但我更知道,“主人公”所说的,“不管去哪儿,也要带上母亲”,只能是“纸上谈兵”。无论当母亲的如何牵挂,长大成人的儿女,总要离开,这就像成熟的豆子,总要离开温暖的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