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dd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目的小学课堂大部分还是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学生学习不主动,课堂气氛沉闷。为使现在的小学生成为2l世纪的合格公民,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因此要推进素质教育的课堂,渗透“问题解决”,增强学生提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氛围。经常听老师叹气:“现在的孩子呀,我在台上讲得流汗水,学生在台下听得流口水。”众所皆知,一位知识再渊博的老师即使上课绘声绘色,如果学生没有大脑的接受、加工、组合,也是事倍功半。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去思考和判断,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看法。只有当学生在学习中与自己认识结构发生矛盾时,会主动去问“为什么”,这时思维才真正启动。如何激发学生思维迅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创设问题情境是关键。
  一、问题情境现实化,激发学生教学的兴趣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组织教学,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探索,理解新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实际运用中把数学变成生活中的教学,进而体验成功,就能变成学生的内需。
   如在数学“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我设计了一段开场白:“现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部分家庭有一幢“小别墅”,摩托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买车了,为了进出方便,院子门口需盖一块梯形的水泥地斜坡。为了不浪费材料,工人师傅需做些什么?“学生兴致极高,有多种看法:(1)测量梯形的上下底和两腰的长度。(2)测量梯形的面积。(3)测量梯形的上下底和高。……我给予初步肯定后,问:”工人师傅怎么测量梯形的面积?”学生各抒已见,争论不已,我建议他们探索一下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请各学习小组拿出自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进行拼摆,发现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进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最后再回到建水泥地斜坡问题中,学生发问:梯形的面积跟两腰有没有关系?梯形的面积公式为什么要除以2?除以2表示什么?……全班学生齐心协力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习兴趣盎然,反馈说明,学生学习效果相当好。
  二、问题趣味化,激活探索欲望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了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新奇”对每个人都富有吸引力,每堂课的导入可变换花样,设置趣味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让学生想学,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告诉学生要和他们调换“角色”,让他们当一回“老师”。学生怯喜:机会来了,肯定学生任意说出一些数学,我便能又快又准确地说出能否被3整除。学生毫不留情,数字越来越大,我都一一给予答复。我的出色表现引起学生的啧啧赞叹和疑惑。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老师有什么秘诀?到底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我趁机鼓励,只要你们认真发现规律,同家你也可露一手。学生带着强烈的求探知欲望寻求知识规律。这节课,每位学生都积极、仔细地去发现问题。寻求知识的奥秘。
   三、问题情境动态化,激起学生质疑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注意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思维的开启需要各种刺激和诱因,各种刺激和诱因莫过于由疑问引起的思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要使学生在敢于提问题,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前不久,听一开课老师利用电脑课件,让学生在屏幕上栩栩如生地看到吊车上的沙子慢慢流下,成一个圆锥状的沙堆。学生争先恐后地问:“这堆沙子有多重?这堆沙子的形状叫什么?这堆沙子有多少立方米?怎样计算它的体积?等等。老师不揭示谜底,而是拿出教具:一个圆锥以及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在空圆锥里装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体里,正好倒三次。老师有条不紊地操作,引起学生一肚子的疑问:(1)为什么正好倒了3次?(2)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这样的结果?(3)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4)换个圆柱会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四、问题情境民主化,激发探索未知的积极性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学习过程中,老师只有启发和鼓励学生去发现,学生学习才会出现“保底不封顶“的效果。因为经验再丰富的老师讲授完一节课也可能出现漏洞,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教完新知识要留出一段“自由”空间,让学生提问题,解决问题。每堂课我都会腾出五、六分钟,让学生发表看法,重复一句:“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如教完“长方体的知识”,学生提出许多问题:水池没有盖是不是长方体?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还有其它方法吗?……在这样民主的氛围下,学生“不耻下问”,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尽管有的提出的问题还很幼稚,但毕竟是他们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团体的帮助、合作精神,又训练了小学生的“说”的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教师只有努力去创设良好的教学问题情境,消除他们“等待结论”的惰性习惯,调动他们积极的思维状态,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才能,自己去探索推论,自己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比较思想的充分利用可以是学生能够更容易的接受数学知识,在采用比较思想的同时应以相关的知识特点为基础,选择比较适合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的形式,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牢固地掌握知识,本文旨在对“比较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比较思想应用    所谓比较思想主要是指将事物的突出特点加以分析、综合归纳,之后将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加以确定,
英语学科在高职院校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放式课程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本文重点阐述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开放式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以便更
【摘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规律,转变教学理念,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讲述生动的故事,介绍巧妙计算或有趣的数学游戏,或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新精神思维能力    问题情境是一种氛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并随着一种精神体验,形成对知识的渴求,对客
摘要:学会了拼音有助于识字的学习,借助拼音,学生就能认识生字,加快识字的步伐;学习汉语拼音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这些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进行自读实践,他们通过反复朗读,能把字音读正确,能把课文读通读顺,能提高朗读能力;学习汉语拼音,还可以帮助说好普通话。而从小学识字阶段抓起,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汉语拼音是小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是迈向科学高峰的阶梯。本文阐述了教学汉语拼音的方法。 
期刊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是搞好工程建设的关键工作,它自始至终贯穿建设的全过程。本文主要从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及竣工决算阶段论述了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管理。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造价管理  一、建设工程存在的问题  1、项目决策阶段存在的问题  在项目决策阶段,建设单位大多是委托设计单位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但设计单位在本阶段工程量不明确,所以投资估算的准确性也较差
期刊
预设与生成,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且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预设则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它体现了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