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萦绕在我青春的梦境中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个月过去了,爷爷的身影总是在我脑海浮现。我看见爷爷被挂在墙上没有一丝色彩的黑白照片,却依然如梦似幻的觉着茶几前的沙发里就躺着爷爷。他用颤微微的声音说:婷婷,最近单位忙不忙呀?这几个月老板没让你去北京出差呀?什么时候给爷爷领个小对象回来,让爷爷给你把把关。爷爷总是这样语重心长的关心我,让我无法再向他说什么。时间带来了一切,却也带走了一切。
  我有五个姑姑,父亲排行老四。我是爷爷唯一的孙子,他很疼我,在众多的外孙子面前,爷爷的偏心也显得格外明显。
  记忆深处,还在念小学的时候,因为嘴馋,零花钱往往不够花。爷爷每次从老家过来看我,都会偷偷塞给我好多好多,生怕别人还有钱花而我没有钱花了。在每年过年的年夜里,他把我单独叫到一边,给我相比外孙们多出好几倍的压岁钱。他很疼我,我就是他的掌上明珠,他生怕在我算不见加减乘除,正苦思冥想,抓耳挠腮之际,循循善诱细心的给我讲解每一道题的正确答案,他也会在父亲因为我的不懂事而训斥我的时候和父亲急眼,他时常在我每次回来的时候老早就站在高速公路的口子上等待我,他也会在我吃饭时怕我把衣服沾一身油渍而弄的脏兮兮的爱护我,爷爷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却不懂说过一句感谢爷爷的话,哪怕简单的一个拥抱,都没有。
  他是一个可爱而又善良的老人,在生命倒计时的那些天里,自己逞强挣扎的样子总让人说不出口的心酸和疼。他明明知道自己独自上卫生间都有可能站不起来,还偏偏不让人跟着。明明知道自己浮肿的双腿走不成路,干不成活。可是他怕奶奶辛苦,每天咬着牙扫完整个院子。明明夜里肚子要命似的撕扯疼痛,冷汗像珠子一样向脸颊流下来。整个身体蜷缩成一团,但他不愿惊醒任何一个熟睡中的亲人,也不愿意给我们带来一丁点的麻烦。任何一个老人都很疼爱自己的儿女。任何一个老人,在生命将走向尾声的时候,会越来越害怕死亡,爷爷在住院的时候拉着大夫的手说:希望能拼尽全力给他治好病,这个花花世界他有太多的留恋和不舍。说着眼里溢满了泪水,在眼眶浮动。走进充满药味夹杂着消毒水味的医院走廊,我心里瘆瘆的慌,上天咋么这样残忍的对待我爷爷呀!
  五月的头一天凌晨五点,妈妈给我打来电话,带着哭腔告诉我说:“回来吧,你爷爷去了”。爷爷的最后一面我没有见着,也将注定成为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爷爷在弥留之际最爱吃的捞饭拌汤,已经没有咀嚼意识,一天只能强行咽进去两勺流食,在最后的日子里,我爬在枕邊,问爷爷我是谁的时候,爷爷费劲的睁开眼睛看了看我,模糊不清的说出四个字:“不知道了”。他的话不多,却足够让我体会到他的无奈与绝望。
  往事不堪回首,现在我长大了,也懂事了。时常想起过去的日子,如今只能回忆和爷爷一起走过的那些快乐的日日夜夜、想念二十好几个春夏秋冬的温暖相随、思念变得那样悠长和难忘。我多想与爷爷一起散散步,晒太阳看他温暖慈祥的笑脸。多想与他再牵着手,说着知心的话儿,多想和他享受天伦之乐,也多想再给他捶捶背揉揉腿,可这一切都成了永久的回忆,再也不能够做到了。
  孝,别等来不及才开始感慨陪伴不够长久,趁时光还在、趁一切并没有太晚,好吗?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老先生的吝啬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每逢两公里外的镇上赶街的日子,老先生都会提着他那只篾编的提箩去赶街。从肉铺到各类蔬菜摊子,挨个问遍价格。可是回来的时候仍旧提着空提箩的时候居多。学校里那帮年少轻狂的后生们背地里经常对老先生的吝啬之举嘲讽有加。当着面也常常略带揶揄地向他询问市场行情,他一点也不介意反而认认真真地告诉他们,鸡蛋几角一十,白菜几分一斤,猪肉哪家的肉质最好,哪家的价格最合理,一样一样说得清清
期刊
昨夜,梦回当年,我跟爷爷看菜园的场景。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人民公社时候,我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爷爷当时六十多岁,他在生产队常年照料看护菜园。所谓跟爷爷看菜园,就是傍晚时分,我给爷爷送饭,顺便陪着爷爷,在菜园屋里睡觉,第二天清晨,我再回村上学。  园子不大,有一亩半地,种些时令蔬菜。  园子中间是看园的屋子,屋子呈半地穴状,屋檐离地面不足一米,室内空间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覆盖着麦秸的屋顶爬
期刊
在母亲的照料下度过十八个春夏秋冬,像十里春风拂过脸颊般柔和舒爽,又像阳光般抚过肌肤。母亲同我在一起的日子,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中……  我自小体弱多病,稍有天气变化、流感侵袭,便像约好一般上火感冒,总要病上许久,吃许多药,打许多点滴才能恢复。记得一日放学,不幸的正赶上一场大雨,母亲还未来,我也未来得及找到避雨的地方,一下子被淋了个落汤鸡。晚上回到家,也未觉得什么,如往常一样到了时间去睡觉,正在熟睡,
期刊
周涛《天山的额顶与皱褶》(原载《新疆60年文学精品丛书:周涛散文自选集》(2017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史小溪《西部和西部散文》(原载《西双版纳》杂志(2017年第5期))  贾平凹《条子沟》(原载贾平凹散文集《游戏人间》(2017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王宗仁《玛尼堆上向日葵》(原载《散文诗人》2017年总47期)  祁建青《战将与猛士》(原载2017年4月5日《解放军报》)  李光泽《红军圪崂
期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唐代诗人孟郊在离家出走之前一晚看到母亲在昏暗地烛光下为自己缝制衣服时写下的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年幼无知的我不懂事读到了这首诗不知道这诗中的真正内涵,而今岁月变迁,在外几经波折,异地求学找工作,经历了岁月的磨练,我终于明白这首诗真正的含义,回想起来我早已泪水盈眶。  我的母亲出生于1973年云南省曲靖市某县的一个贫困小镇
期刊
吴学良《湿地:水墨禅韵》(《西部散文选刊》2017年第1期)  谢耀德《东城小学记》(《西部散文选刊》2017年第1期)  黄国钦《南粤大地旌旗红》(《西部散文选刊》2017年第1期)  谢李·林桦《敖包相会》(《西部散文选刊》2017年第1期)  陶瑰丽《灵魂深处的奶奶》(《西部散文选刊》2017年第1期)  凸凹《对一条古驿道的文化勘厘》(《西部散文选刊》2017年第3期)  北城《西藏情谣》
期刊
巴尕滩草原位于囊谦县西北部64千米的着晓乡境内,平均海拔4100米以上。每年的7—8月份是巴尕滩草原最美的季节,其它季节风大、雪大、最低气温超过零下30℃。我曾经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只是后来搬迁到县上再也没有去过巴尕滩草原。  这两年,一直听住在巴尕滩草原上的老乡说,三江源生态资源保护项目退牧还草工程启动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给他们修建了新房和太阳能养畜暖棚,他们从流动放牧改为定点放牧之后,巴尕滩
期刊
中国西部散文,雄浑大气,粗犷凝沉。始自上一世纪八十年代下半期受到散文文坛关注起,像一条大河在奔荡不息地拓宽着自己的流域。“在当今沿海地带和都市经济圈被后现代思潮和物欲横流扫荡时,西部散文以其濃郁的地域色彩、昂扬的生命激情、独具的精神特质和超凡脱俗的纯净,而傲然独立”(著名评论家范培松语)。今天,更有许多西部散文正力图跨越地域,探寻其深厚的寓意价值——走向与人类相通的自然、人文精神高度。  关于“西
期刊
北方的冬天是空旷苍茫的,时不时会让人感觉单调而又沉寂。  冬的寒冷,封锁住了大地。花草树木经历过春的萌芽,夏的繁茂,秋的凋谢,在冬的怀抱里像是安然地睡去了。万物似乎都变成了大地一样笼统的颜色,干涸的树木高举着光秃秃的枝桠,在呼呼的北风里站立着,没有了叶子的装扮,如同一幅幅粗细不一的线条所勾勒出的素描画。尽管田野里的麦苗都还尽力保持着它们的绿意,只是也如同休憩了一样,一层薄薄的尘埃附着在上面,焕发不
期刊
她是一匹大山,我只能算她山旁的一颗小树,她有三得:吃得,睡得,长得。那年她十八岁,家住四川遂宁。她的伯伯,也是我家好的不得了的邻居,都姓王,所以,我两家人亲热的胜过亲兄弟。  到大城市来是她的梦想,独生女的她鼓励爸爸同伯伯签了个抱养协议,以便顶伯伯的班进城当工人。伯伯的独生子,她的哥哥在江油特钢厂当轧钢工。她来到重庆,我理所当然就成了她的哥哥了。  天上掉下个山一样的妹妹,我高兴了,一有空就带她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