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三人”到“相对人”:民法典语境下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债权人执行争议的裁判路径研究

来源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ayu0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持股情形下,名义股东名下的股权被其金钱债权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时,实际出资人能否通过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排除执行,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分歧观点。《民法典》澄清法人登记事项的对抗范围后,两种观点不但未能有效融合,反而呈现出立法向“肯定说”靠拢而司法坚守“否定说”立场的分化。反向解构两种观点可知,两者的分歧实际上是法律适用中逻辑与价值的背离,而造成这一背离的根本原因则是虚假登记民事责任的缺失。随着执行异议之诉制度演化出不同的逻辑形态和子类型,在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中树立“肯定说”的基本立场,而将“否定说
其他文献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作为假释的实质条件,是对未然事实的评估。但其内部逻辑冲突、缺乏细化的评定标准及风险责任的利益抉择等导致假释适用率低、文书说理不足、具体罪名把握上差异较大。基于司法治理功能的考量,按照合理分担风险及提升司法能力要求,充分考虑社会支持与“黑盒子理论”,再犯罪危险的量化评估可区分主体功能,分为刑罚改造因子、预防性因子和可控性因子,分别归属监狱、法院、社区矫正机构,方可回归监狱再社会化的改造功能。强化法院专业且综合的全面审查地位,突出社区矫正机构查控和矫正作用,监狱、法院、社区矫正机构各司其职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三个维度的批判都超出了政治哲学的范围,具有更广泛的一般哲学意义.第一,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唯心主义世界观,马克思指出头足倒置既是黑格尔法哲学的特征,也是黑格尔全部哲学的特征,进而确立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第二,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发展逻辑",揭示黑格尔辩证法的泛逻辑主义方法的缺陷,马克思走向"在事物自身的发展中揭示事物发展的逻辑"的唯物辩证法的哲学道路;第三,对黑格尔法哲学的自由观的批判,得出自由的实现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创建新国家的结论,马克思完成了政治立场的转变,为自己确立
习近平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认知、制度、能力、科技和价值五个维度.在认知之维上,主要体现为对重大风险根源的系统性理解,对重大风险议题的体系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100年光辉历程,是不断追求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和推进实干为要的奋斗本色双向互嵌的伟大历程.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实干为要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本色,是践行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生动写照和品质凝练.作为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通过有效机制联结,基于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通过理论武装与学习机制、推进工作运行机制、干部担当作为机制、共商共治共享机制,把依靠人民和服务人民有机结合,以实现全体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不断推进革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