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类星体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0年,美国天文学家桑德奇用一台5米口径的光学望远镜找到了剑桥射电源第三星表上第48号天体(3C48)的光学对应体。他发现3C48的光谱中,在一个奇怪的位置上有一些又宽又亮的发射线。1963年,美国天文学家马丁·施密特发现在3C273的光谱中具有与3C48类似的现象,通过仔细研究,他发现这些发射线实际上是人们早已熟知的氢的发射线,只不过朝着红光的方向移动了相当长的一段距离,也就是说它们具有非常大的红移。由于在光学望远镜中观察,类星体与普通的恒星看上去似乎没有区别,因此得名类星体
  类星体的命名统一在前面冠以类星体的英文缩写QSO,然后加上类星体在天球上的位置坐标。例如:类星体3C48,位于赤经13h35m,赤纬+33°,于是命名为QS001335+33。
  计算表明,类星体的辐射功率远远超过了普通星系,有的竟达到银河系辐射总功率的数万倍。而它们的大小又远比星系小,这就提出了能量疑难,也就是说:类星体如此巨大的能量从何而来?它们的能量机制是什么?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观测技术的提高,类星体的谜团开始逐渐被揭开,观测到了类星体的宿主星系,并且测出了它们的红移值。由于类星体的光芒过于明亮,掩盖了宿主星系相对暗淡的光线,所以宿主星系之前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在望远镜上安装了类似观测太阳大气用的日冕仪一样的仪器,遮挡住类星体明亮的光,才观测到了它们所处的宿主星系。
  类星体与一般的那些“平静”的星系核不同之处在于,类星体是年轻的、活跃的星系核。由于类星体具有较大的红移值,距离很遥远这一事实可以推想,我们所看到的类星体实际上是它们许多年以前的样子,而类星体本身很可能是星系演化早期普遍经所的一个阶段。随着星系核心附近“燃料”逐渐耗尽,类埋体将会演化成普通的旋涡星系和椭圆星系。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南昌铁路三村社区居民的疾病谱及疾病多发时间,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社区护理水平和质量。方法系统普查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对有疾病的患者建立病历档案。
在众多UFO事件中,最能引起“蓝皮书”计划感兴趣的是兼备极离奇性和高可靠性两者的例子。因为那样的例子最有可能像人们期待的那样,为来自“宇宙的访问者”确实存在找到证据。  作为美国国防部代表领导“蓝皮书”计划的空军准将比尔·科尔曼将一件他认为是最刺激、最富有意义的UFO事件交给调查主任罗伯特·弗伦德去办。他原是空军的情报官,1958年调到“蓝皮书”计划任调查主任。他在大学时专攻物理学,在那方面具有充
由同济大学医学院主办,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第十人民医院、肺科医院、同济医院和杨浦医院共同承办的2015年同济机械通气论坛暨重症呼吸治疗高级培训班及仿真模拟通气实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