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曲谱》和“北叶《中原》,南遵《洪武》”

来源 :艺术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i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重要的戏曲典籍《康熙曲谱》,它提出创作押韵“北曲宜准《中原》,南曲宜准《洪武正韵》”。作者通过分别考察《康熙曲谱》南曲和北曲曲谱,认为它实际上不论南曲还是北曲都遵循《洪武正韵》,这是受康熙皇帝提倡和编者方言双重影响的结果。
其他文献
中国艺术的至高境界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只有主体进入自由创造的精神状态,使图式原本有的多种可能性空间,经由选择性和机遥性相协的图式构成,悟之于“道”,“寄之于象”、“
视觉文化素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眼睛到心灵的一种体验,是通过对现实生活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看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拟自然的作品,强调与自然结合的诗意象征和宇宙观,并在形式上承载寓寄内涵,传达精神化实质。通过实景的创造和对自然神韵的领悟和把握,在有限的实际空间中,营造
本文针对教学中素描与色彩的相关问题,阐述了学习素描与色彩结合的一致性,素描风格与色彩风格保持一致是一个画家成熟的标志。
南戏最初产生于民间,出自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书会才人之手,多采“村坊小曲”、“里巷歌谣”为之,透露出浓郁的不事雕琢、自然朴实的民间气息。南戏流传时间长、地域广。明代,南戏亦
<正>在古代人物画中,《芭蕉仕女图》是较为常见的题材。蕉荫下,美人更显典雅、脱俗。在各种日用瓷器,尤其是茶具的粉彩画里,以《芭蕉仕女图》装饰,则给人以"芭蕉夜雨伴清茗"
通过对李渔的设计实践与设计思想的分析,揭示出他已拥有近似与现代设计的思维和方法,其设计中已出现商业因素,而这一因素不能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是社会生产水平的总体低下,尽管如此
声乐是通过运用人声的各种音色来表现情感、情绪和描绘情景的艺术。论文主张声乐教师在学生具备一定演唱技巧之后,应注重提高学生驾驭自己音色的能力,并提出确实可行的办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