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对远期视力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对远期视力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临床检查确诊的缺血型BRVO继发ME患者41例4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3例23只眼,女性18例18只眼。平均年龄(56.49±8.94)岁。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BCVA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82±0.41;平均CMT为(512.61±185.32)μm。依据治疗后1个月时CMT降低值将患眼分为无应答组、应答组,分别为15例15只眼、26例26只眼。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8、−1.708,P=0.767、0.096);注药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9,P=0.010);患眼平均logMAR BCVA、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56、−1.876,P=0.460、0.070)。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将随访时间≥6个月时的logMAR BCVA定义为远期视力。观察两组患眼治疗后1、6个月CMT和远期视力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远期视力与年龄、治疗前logMAR BCVA、治疗前CMT、注药次数、治疗后1个月CMT降低值的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远期视力与年龄、性别、治疗前logMAR BCVA、治疗前CMT、注药次数、治疗后1个月CMT降低值、椭圆体带完整性、外界膜(ELM)完整性的相关性。

结果

治疗后1个月,患眼CMT较治疗前降低(231.48±177.99)μm;ELM、椭圆体带平均完整性分别为0.56±0.50、0.41±0.50。治疗后6个月,患眼平均logMAR BVCA为0.48±0.34。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远期视力与治疗前logMAR BCVA以及治疗后1个月CMT降低值、注药次数呈正相关(P<0.05 );与年龄、治疗前CMT无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远期视力与治疗前logMAR BVCA、治疗后1个月CMT降低值、ELM完整性、注药次数相关(P<0.05 );与年龄、性别、治疗前CMT、椭圆体带完整性无相关(P>0.05 )。治疗后6个月,无应答组、应答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86±0.23、0.26±0.14;平均CMT分别为(398.93±104.87)、(255.15±55.18)μm;平均注药次数分别为(2.53±1.46)、(1.31±0.74)次。两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CMT、注药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293、5.773、3.589,P=0.000、0.000、0.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药物、玻璃体腔注射相关的并发症。

结论

缺血型BRVO继发ME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远期视力与治疗后1个月CMT降低值、外界膜完整性相关;与治疗前CMT、椭圆体带完整性无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根治性手术治疗腹壁巨大硬纤维瘤,并应用合成材料补片修复大面积肌筋膜缺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及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疝及腹壁外科诊疗中心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31例腹壁巨大硬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肿瘤切除并处理被肿瘤浸润的组织器官。采用合成材料补片对腹壁缺损行一期全前腹壁
目的 探讨miR-26b在结直肠癌侵袭与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公共芯片数据库数据,分析miR-26b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选用Caco2和DLD1两种结直肠癌细胞系,应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构建miR-26b高表达结直肠癌细胞系。通过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及划痕愈合实验分析上调miR-26b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通过成球实验分析上调miR-26b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
腹壁疝的主要手术方法是直接缝合结合补片加强修补,放置补片的最佳位置是肌后间隙(即sublay)。常见手术方式有开放sublay补片修补和腹腔镜腹腔内补片修补(IPOM)。但开放sublay手术创伤较大,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高;而腹腔镜IPOM的肠管损伤、补片相关并发症和术后疼痛等风险较高。结合上述两种术式的优点,德国专家Reinpold首先提出了"微小切口开放sublay(MILOS)概念",利用微小
目的 观察以便秘为主诉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患者的症状分布、严重度及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期间,南京市中医院盆底中心专病门诊以便秘为主诉的FPF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病史,汇总包括肛门痛、阴道痛、尿道痛、尿失禁、夜尿症、尿频、排尿障碍和直肠前突等合并症状,并对以下常见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针对便秘主诉症状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推广疝病外科治疗工作以来,我国的腹壁切口疝的治疗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例如制定了我国的腹壁切口疝诊疗指南,明确了切口疝治疗的目的,强调了其手术原则为通过手术重建腹壁的完整性并恢复腹壁的功能。常用的切口疝手术方法包括直接缝合修补、桥接修补、组织结构分离技术等开放手术,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手术在我国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我国已建立了《腹壁切口疝质量控制标准》,规范化
目的观察分析内源性肺炎克雷伯杆菌性眼内炎(EKPE)的眼部特征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分析EKPE 7例8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4只眼,女性4例4只眼。年龄39~ 76岁,平均年龄57.29岁。双眼发病1例,单眼发病6例。7例患者均无外伤史、手术史,但均存在前驱感染病史、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肝脓肿、肾功能不全行透析治疗、霍奇金淋巴瘤行化学药物治疗等易感因素。所有患眼均行视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Ozurdex)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临床确诊为RVO继发ME的39例患者3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7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1.9±16.3)岁,平均病程(5.0±5.3)个月。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检查;同时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视力检查采用早期
期刊
目的观察经滑车上动脉逆行或颈外动脉顺行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伴同侧颈内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CRAO伴同侧颈内动脉闭塞的9例患者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5.2±18.1)岁,平均发病时间24 h。视力无光感4只眼,光感3只眼,手动2只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视网膜动脉荧光充盈延迟,可见动脉荧光充盈前峰,部分患眼可见逆行充盈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