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快,还是慢?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ght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大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文章饱含别情,诗文情真意切,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品味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从中体会他们的深情厚谊。为了更好地体现送别的场景,我给学生播放了个PowerPoint动画(我在网上搜到的,画面展现的就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看着孟浩然的船不断远去的情景)。我想,动画的播放一定会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看着动画,先是一阵惊奇和赞叹,很快就传来了这样的声音:
  “老师,孟浩然的船走得太快了!”
  “是啊,船走得太快了,我们看得不太清,再放一遍吧,老师。”又有不少学生跟着说道。
  其实,我也感觉动画做得不够好,船儿远去的速度看上去真有些“迅雷不及掩耳”。于是,我又重放了一遍,希望孩子们能看得更清楚些,可是看了这一遍之后,又有学生说话了:
  “老师,不太可能吧,船儿不会走得这么快吧?”
  “是啊是啊,怎么可能呢!”这个学生的回答又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原本想利用这个动画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没想到现在却成了学生们怀疑的焦点。怎么办?正在我犹豫间,班里又传出了另一种声音:
  “老师播放的课件没问题,船就应该走得快些!”
  “不对不对!怎么可能这么快!”反对的声音立刻出来了。
  李白与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声中渐去渐远。正常的教学已经难以继续进行。看着孩子们各执一词,争论得热火朝天,我突然想起,与其让他们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争个面红耳赤,倒不如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看法。于是,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
  “对于船儿远去的这个画面,有的同学认为该快,有的同学认为该慢,到底该怎么样呢?咱们再到课文中去找找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记住,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哟!”
  听了我的问题,学生们变得理性了些。是啊,得寻找理由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学生有的到书里寻找答案:有的则凝神静思,不一会儿,教室里小手林立。
  “老师,课文中‘依依惜别’这个词告诉我们,李白和孟浩然是舍不得分开的,就算离别,也会恋恋不舍的,不会走得那么快的。”
  “我们常在电影电视里看到分别的场景,分别时人们总是难舍难分,总想着时间能过得慢一些,再慢一些!”
  “是啊,他们的情谊这么深,孟浩然就算上了船,也会边走边回头看看岸边的老朋友。谁也不知道这一去要等到何时才能再见面,怎么舍得走得那么快呢?”
  这些孩子说得很有道理。
  “刚才认为应该快一些的同学不想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吗?”我进一步引导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的水流是很快的。孟浩然既然是顺流而下,那船行进的速度一定很快。”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开始发言了。
  “我认为小船应该走得快一些,因为孟浩然说,他们只是暂时分别。我想,他一定是想快去快回,这样他们又可以在一起饮酒作诗了。”
  “老师,我也认为船应该走得快一些。他们的感情很深,彼此难舍难分。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终究还是要分开的。既然一定要走,那就当机立断,走得干脆些,犹犹豫豫的,反而会生出更多的伤感!”
  我要感谢这个课件,是它给了我的学生一个交流思辨的机会。该快该慢,孰对孰错,我想,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通过阅读、思考,生成了自己的见解,这个过程是弥足珍贵的。它是学生“寻求心灵交流的活动”,是学生“自我本质的深化和升华”,更是语文课堂上最为美丽的一环。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是基于语文的综合性特点和人的全面性、整体性的发展需要,旨在实现语文学习对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与全面提高。经整理、研究发现,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编排分为“离散式”和“整组式”两种,可以从编排形式入手,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优势,使得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形散而神不散”“以不变应万变”中,有“形”可依、有“料”可供、有“章”可循、有“事”可做。  【关
摘 要:在器械体操类教学内容边缘化的背景下,笔者通过寻找合适、有趣、有效的替代活动器械,从体能核心素养入手构建单元教学设计,通过合理的组合练习和活动方式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和次数,促进体能发展。实践证明,体能视角下的单元构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练习欲望和兴趣,有助于学生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巩固技术动作,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能水平。  关键词:器械体操;体能视角;单元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96
小学音乐课应当努力建构音乐课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有效性,落实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不少探索,如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当地引入一些相关的少儿电视节目是一种比较好的做法。《巧巧手》是小学二年级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本地区一位优秀教师为我们作了很好的展示。    [教学流程]    1、歌曲律动(《小手拍拍》)。多媒体课件演示各种手影,形似鸭子、小狗、兔子
【摘 要】在当前小语界大力倡导“语用”的语境下,教师们对如何有效落实“语用”教学内容,作了不同的思考与实践。管建刚、张祖庆两位特级教师执教的《祖父的园子》,突破了以往为语言而语言的纯技术性的语言训练,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体现了“言”“意”互转、“言”“意”融合,可以为一线教学提供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语用” 阅读教学  萧红的《祖父的园子》以其诗意的笔触、细腻的观察、随性的表达深深地吸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个修改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强调了课程目标和内容需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有效搁置了多年来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进一步明确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主攻方向。“语言文字运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
【摘 要】微信有着极强的交互性特点,可以为彼此的隔空交流提供多种方式。因此,借助信息技术支持下微信的各种功能,让低年级学生的非书面作业成为一项可以同时展开对话的过程性作业,从而提高其实效性。  【关键词】微信 非书面 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与延伸,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已成为刚性
【设计背景】  常教高段的老师往往有这样的感受,即第三学段的学生习作,很多缺少立体的架构能力。学生在明确习作任务之后能主动列提纲的几乎没有,多数学生有些朦胧的想法就开始进行习作。他们常是“边设计边施工”,造成习作详略不分,前后无序,缺乏层次性与完整性。写作提纲,犹如工程建设的蓝图,是对文章格局、材料铺陈的大致设想,是构思成熟的标志。因此,笔者建议从五上开始着力培养学生列提纲的能力,逐步建立学生“写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样式,它采用比喻、象征、夸张的手法,通过一个个隐含劝喻或讽刺性的趣味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个版本的小学教材,累计所收中外寓言60多篇,如《买椟还珠》《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骆驼和羊》等等。虽然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形式的文本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是寓言文体的特殊性对语文课程有着特别的价值。严文井先生在《关于寓言的寓言》中指出,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也逐步告别了粗糙的时代,在对语文教学改革“主旋律”弘扬和坚守的同时,也展现了一幅“流派纷呈”的景观。在幸喜语文教学思维之门洞开、教学个性绽放之余,也需要我们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象中稍稍抽身,冷静面对。站在课程改革新的高点,如何进一步推进语文教学的改革深化?如何真正做到守正与出新的辩证统一?是否可以在恪守语文教学本真之道的同时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做出新的探索?等等,这些问
不久前有机会欣赏到特级教师盛新凤的一堂“婉约清词”之课,盛老师教学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如梦令》,如一杯极品的香茗,似一支出水的清荷,淡淡的清香弥散我心间,久绕不去,让我沉醉于婉约中。  且看我们今天古诗词教学的目标,一般都定位于培养学生品读鉴赏古诗词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上。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对古典诗词的教学重在赏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意境,体悟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