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在我心中

来源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t315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10月1日,当巍峨的华表披上曙光,当雄伟的天安门迎来新一轮红日,当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伟大领袖毛主席洪亮的声音传遍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看那滔滔长江,滚滚黄河;看那连绵不断的山峰,蜿蜒盘旋的长城;看那雄伟气派的园林,金碧辉煌的宫殿,都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的心与祖国相连。
  历史不会忘记,1840年的虎门销烟;历史不会忘记,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历史更不会忘记,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钢刀……百年屈辱,不堪回首。
  我们记得,是七月的星火,是南湖的游船,唤醒了挣扎于噩梦中的东方雄狮,点燃了中华民族的民魂!“今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接,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这是诗歌《中华少年》中的一段,也是我们所有人应立下的誓言:我们中华少年要改写中国的历史,实现民族的复兴。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我们的祖國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载人航天、北京奥运、一带一路……中国,翻开了新的篇章!
  中国是东方的明珠,是神州大地腾飞的巨龙,是远方地平线初升的太阳。我们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
  点评
  这是一篇饱含浓厚爱国情感的习作。小作者以中国成立为引,描述了祖国从历经屈辱到崛起的历史,充分表达了自己“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决心。习作开篇将我们拉回建国那天,让我们心生骄傲;之后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也写到了祖国蒙受的苦难。但是现在,我们的祖国是“东方的明珠”“腾飞的巨龙”“初升的太阳”,读后令人振奋!
  (苏忠菊)
其他文献
我牙床上的一员老将即将退役,可它又舍不得和它同甘共苦的那些戰友们,因此迟迟不退。我一忍再忍,每天吃不好也睡不好。终于,我狠了狠心,发誓一定要拔了它,决不手软!  我做完了热身运动“降龙十八掌”后,心里默默地说:“将军,自重啊!”于是,我先使出第一招“翻天覆地”,派出两名得力的小兵——左手食指与大拇指,让它俩擒住老将,在原地不停打转。老将见状,不住地叫嚣着:“嘿!干吗要这样对我呢?我是多么忠诚呀!”
期刊
作文训练时,看到任修贤同学写的一个片段,我略作修改,记在下面:  光头强站在树下,举起电锯,用力向大树一挥。顷刻间,大树倒下了。熊大、熊二闻声赶到。  “光头强,你又来砍树!”熊二攥紧拳头。“咱们应该给他些惩罚!”熊大面露狰狞的表情(也十分气愤)。“想对付你强哥,门(儿)都没有。”光头强奸笑道(着)。熊大、熊二向光头强吼了两声,而光头强面不改色:“呵呵,想对付你强哥,你们太嫩了!”他一把抓起猎枪,
期刊
在谈及对创业者的建议时,王健林表示想做首富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此语一出,“小目标”立即刷爆了微信朋友圈等互联网社交平台。这不,福建晋江市龙湖镇阳溪中心小学六·4班的学生也纷纷制订起了各自的“小目标”——  翁翊翔:  珍惜时间,从充分利用每一点时间开始,从认真开始!  曾经有个日本马拉松选手山田本一多次获得马拉松冠军,记者采访他时,他只说了“智慧”二字
期刊
我的家乡江苏泗阳有许多的特产,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泗阳膘鸡了。  泗阳膘鸡可是家乡婚丧宴席上的第一道大菜,制作非常讲究。爷爷是制作膘鸡的高手,绝对正宗。我特别喜欢爷爷做的膘鸡,吃上一顿真有飘飘欲仙的感觉。爸爸饭店里的顾客也特别喜欢爷爷做的膘鸡,到饭店必点的一道菜就是膘鸡。  爷爷做膘鸡时,一定要选择上好的材料。先用瘦猪肉糊、鸡蛋黄、馒头屑、淀粉,和上适当的盐、碎葱叶、生姜、胡椒粉等作料搅拌好,然后摊
期刊
8.“黏豆包”误为“粘豆包”  “黏豆包”是北方的一种传统点心,采用黄米、红豆等材料制作而成,具有黏性特点。店招、广告牌及食物包装袋上基本上都被误成了“粘豆包”。“黏”(nián)和“粘”(zhān)本为两字,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颁布实施,“黏”作为“粘”的异体字废除。“粘”于是身兼二职,既表“粘”的意义也表“黏”的意义。1988年公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将“黏”恢复使用,被确定为规
期刊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
期刊
有的同学选材料时,胆子太小,不敢选用自己的生活见闻当材料。每到习作时,总是用老师讲过的和书上看来的内容。自己亲身经历的材料,还原封不动地藏在脑子里,久而久之,慢慢地被淡忘了,写起作文来,就感到越来越困难了。选材,请记住下面四句话:  书上的材料要少用。书上的材料是别人的材料,这和别人的财产我们不能随便拿是一样的道理。更主要的是,书上的材料是别人已经通过脑子思考加工过,形成的现成书面语言,没有经过自
期刊
东北铁锅炖  不吃铁锅炖,就不算到过哈尔滨。东北的炖菜在全国是出了名的,比如小鸡炖蘑菇和猪肉炖粉条。这些名字我早已烂熟于心,却从没品尝过。从雪乡返回哈尔滨的第一件事就是品尝著名的铁锅炖。三口大铁锅摆在我们面前,我还是头一次见这么大的灶台上放着这么几口大锅,那架势一看就很豪迈。锅里分别炖着土豆烧鸡、红烧鱼、粉条炖排骨等常见的农家菜,锅壁上还贴着一圈的玉米馍馍。饿急了眼的我们也不挑肥拣瘦,一阵狼吞虎咽
期刊
【阅读提示】  人们常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单说民居特点,许多地方也是各有特色,比如北京的四合院,内蒙古的蒙古包,土家族的吊脚楼,东北的马架房,上海的“石库门”房子,等等。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陕北地区典型的民居——窑洞。  《陕北的窑洞》一文以“事理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首先介绍了陕北窑洞的环境和条件,然后说明窑洞冬暖夏凉、防火防盗、结实等优点,最后说明窑洞的类别和结构。  作者在描
期刊
吃过大年三十那顿年夜饭,我家就开始准备初一的饺子了。妈妈和面,爸爸剁肉和菜,我和妹妹也不闲着,打下手剥个葱、蒜,包饺子的工作就在这叮叮当当中拉开了序幕。调馅儿这么重要的工作是妈妈的,她会往馅儿里放好多东西,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个调味品——香油。紅通透亮的香油往馅儿上一淋,再用筷子一搅,肉馅儿的香味立刻充满了整个小屋。闻着满屋的香味,我和妹妹总会深吸几口气,忍不住下嘴尝尝这肉馅的味道。  接着便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