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分析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fairs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了语文大讨论,教育界对“语文”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见解,为语文教学新理念的产生打开了大门。许许多多在语文教育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甚至是一线的语文教师都在重新审视“语文是什么?”这个重要的问题。经过一段时期的讨论、思考、整合,最终确立了语文的新内涵——“语文”即是“言语”,并把它引进语文课程教学。章熊(1997)指出:“准确地说,语文课涉及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没有注意到二者的区分,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弊病之一。” 韩雪屏(1998)也认为“语文教学,说到底,应该属于言语教育范畴” 。李维鼎(2000)同样也明确指出“‘语文’就是‘言语’;‘语文教育’就是‘言语教育’” 。还有雷良启、余应源(2000)认为“语文教育是母语的言语交际教育;以言语和言语交际规律的系统知识指导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是它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汉语文的言语交际能力是它的根本能力” 。以上专家都不约而同地指出语文教育中“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性,然而落实到基础上就是“口语交际能力”,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语体学的灌注,如果没有语体学作支撑,口语交际就好比地基不牢的高楼,搭建得越高越危险。
  然而,由于教学目标的模糊,教学手段的单一,教学现状的束缚和教学辅助工具的缺乏,在长期以来的现实教学中,“口语交际”训练被忽略甚至被抛弃的现象卻是客观存在的。走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多的只是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学生的“细心领会”;更多的只是教师精彩全面的分析讲解和学生苦苦寻觅的解题手段,“口语交际”被遗忘在“升学”的角落,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或成为应试教学的附庸,或成为教师蜻蜓点水的表演,它已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十分缺乏“口语交际”的元素,缺乏师生、生生之间平等、民主和关爱地沟通与交流。为此,作为一线教育者的教师们,是否应该审慎反思,锐意探索!
  笔者认为具体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缺乏对“规范性口语交际”深入细致地了解和认识,具模糊性。
  记得北京大学谢冕教授说过“语文的工具性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先学会说话,再学会用文字来表达,然后通过工作和交流对社会做出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叶圣陶老先生也非常明确而详尽地指出“语文是所谓的‘公器’,是大家使用的工具” ,还有“就个人来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的工具” 。近几年来,语文教学界对语文的工具性问题都提出了明确的界定——语文具有工具性。所谓工具性就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见,语文课很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利用有效得当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进行得体地“对话”,也即是规范性口语交际。
  如今的课堂,很多的语文教师大都对语文的本质属性缺乏正确的判断和认识,都没有真正发挥其工具性,往往忽略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只一味片面地追求分数和成绩,不擅于利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着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尤其是规范交际的能力,只注重训练考试技巧而使语文真正的利用价值丧失殆尽,而将语文教成“失语”的语文。从问卷中看出,很多教师还不具备“规范性口语交际”的概念,心中无数,很模糊,这就为培养学生“规范性口语交际”能力设置了较大的障碍,使得我们现今高中阶段的“口语交际”无法正常的推进。
  第二,学生对“规范性口语交际”没能持重视的态度,没有充分接触,理解较为肤浅。
  教学相长,教学观念的转变也应该是教和学双方的,现在的大多数学生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仍然处在懵懂期,他们不了解什么口语交际,简单肤浅地认为就是说话,认为从小生长在中国,说中国话是最简单的了,只要能用“母语”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能用“母语”发问就万事大吉了。一般人认为言语谈吐张嘴即来,吐字发声,无师自通。还有就是如今关键的升学考试只考“默”读和写不涉及到听和说,更别说什么得体、大方、恰当规范地“说”,因此“口语交际”不练也罢。尤其长期积存的狭隘的想法使得很多学生从小与人交往的能力就很差,而我们的课堂长期缺失听说教学,我国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遍较低。比如“说话”,孩子们都呈现出词汇贫乏,内容空洞,条理不清,词不达意,嗑嗑巴巴,语不成句的通病,更有甚者干脆沉默是金、一声不吭,更不要说让他们慷慨陈辞、侃侃而谈、谈笑风生了。一句话,就是大多数学生都是不愿说话、不敢说话、不会说话。这一在学生时代延续的弊病将对他们以后的事业发展、社会交际乃至一生有着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有了“沉默”的语文教学模式,培养的也必然是只懂得“沉默”的语文的学生。要他们用标准的语音,以规范的语法形式与人交流看来更是相当困难的。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很多学生对“规范口语”表达不理解、不认识、不重视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他们在客观上对“规范口语”表达的接触甚少,在主观上对“规范口语”表达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便形成了当今口语交际教学的阻碍。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的成长离不开音乐,将音乐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中,是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音乐游戏魅力无穷,让孩子们乐在动中,乐在趣中,乐在创造和参与中,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满足。  关键词:音乐游戏;创造力;合作;交往;表现力  幼儿园的孩子们每天都接触音乐,音乐对于幼儿的作用可以说是多方面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中指出应该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音乐游戏则
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儿歌凭借其节奏押韵、富有情趣、朗朗上口等特点深受幼儿的欢迎,对于聋幼儿来说儿歌的作用远远不止于此,它有助于聋幼儿对有声语言节奏的把握,在一定的听力训练、发音训练上起到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使枯燥乏味的语言康复训练变得活泼有趣、生动形象、易于接受。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总结出儿歌对于聋幼儿语言康复发展的几方面作用:  (1)儿歌的语言十分浅显,通俗易懂,符合聋幼儿的语言水平,如《小花
摘 要:当今数学与经济的关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任何一项经济领域的研究、决策,几乎都离不开数学的运用。本文从数学与经济学的关系出发,介绍了数学经济模型及其重要性,讨论了经济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分析了数学在经济学中运用的局限性。  关键词:经济学;数学模型;运用  当今数学与经济的关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任何一项经济领域的研究、决策,几乎都离不开数学的运用。例如,在宏观经济中的综合指标控制、价格控制
文章对四川省七个地市妇联进行深入调研,研究发现,各地市妇联在网上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也普遍面临关注度低、缺乏互动、理念亟待创新、定位不清、服务性弱等发展困
摘 要:补白教学是一种课堂教学艺术。教师运用的恰当合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培养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补白情境,让补白贯穿于教学中,使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让读书具有个性化,具有创造力。本文阐诉了几种创设补白情境的方法,和大家共勉。  关键词:小学;语文;补白;情境  在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有作者有意的留白,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摘 要:幼儿教育要形成儿童自发的、积极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应适应儿童的心理需求,遵循兴趣、爱好,能力和情绪倾向来选择学习题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的需要,采用幼儿易于接受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进行引导,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教育;品德教育;探索 ;发展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师的教起主导作用,而学生的学则起主体作用。教固然
立德树人、培养兼具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使命任务.高职学生的素质能力起点、高职思政教育方法适应性、思政工作系统协调性、资源整合性等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