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大唐雄风(连载.中)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han2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集强军战略铸成的盛世国威
  丝路上的驼队和唐军的烽火台在唐朝前期的半个多世纪中,这里是战马嘶鸣、狼烟蔽日的战场。随着唐朝军队的三军怒吼,大唐国威远播西域,仇敌拱手求和,干戈化为玉帛,阻塞的丝绸之路畅通了,长安出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世之境。
  “新欧亚大陆桥”上飞驰的货运列车
  如今,古老的丝绸之路已被“新欧亚大陆桥”所取代,但仍然是在丝绸之路上的继往开来。
  北方草原的马群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自秦汉以来一直是中原人民的大患。大唐帝国创立初期,突厥虎视眈眈,不时侵掠唐朝边镇,威胁京城长安。
  《贞观长歌》中“渭水之盟”的镜头贞观初年,突厥20万大军突袭长安。面对突厥颉利可汗的大兵压境,李世民胸怀浩然正气,沉着冷静,与颉利隔水对话,采用缓兵之计,与之签订明显带有让步性质的盟约。
  歌舞《梦回大唐》中的《秦王破阵舞》“渭水之盟”以后,李世民认识到强大的国防对于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忧患危机意识更加强烈。在迅速平息内乱的同时,李世民展开一系列砺兵秣马、富国强军的举措。
  《梦回大唐》中的《梦邀秦王》他一反前朝不许臣下带武器上殿的规定,每天引数百士卒在显德殿习武射箭,他告诫士兵:外族入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国之主贪图享乐。朕平时不建造花园,只学习弓箭,战前做教师,战时做统帅,大唐称雄于世就有希望。这种尚武清廉之风上行而下效,文武大臣纷纷习武,很快培养出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
  唐朝推行府兵制的告示经过隋末10多年的战乱,唐王朝人口急剧减少,为了动员所有的力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于是实行亦兵亦农“府兵制”。
  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上的义务兵制,特点是“兵农合一、寓兵于农”。府兵由农民充当,国家不但不发军饷、津贴,还责成他们自备兵器、战马和粮饷。府兵平时可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节组进行军事训练。据史料记载:唐朝初年全国共征集府兵“约六十八万”,为巩固新生政权、收复唐朝故土、保证丝绸之路畅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唐灭东突厥的战争场面从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正月开始,李靖率3000骁骑乘夜袭占襄城,直逼颉利巢穴,颉利乘闻风而逃,李靖率大军歼灭突厥军万余人,颉利被李绩大军堵截俘获。
  唐宫廷凌烟阁中庆功酒宴颉利被抓到长安,当晚皇帝、太上皇、诸王、妃同上凌烟阁。李渊亲自弹奏琵琶,李世民闻乐起舞,热烈庆祝,通宵达旦。此次战役是唐朝历史上拓边战争中最辉煌的胜利。
  “唐”字旗幡在猎猎招展 唐军气势如虹,主动开疆拓土,在百余年间灭突厥、攻契丹、灭高昌、破百济,开始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又一“英雄史诗”时代。
  法国人勒内·格鲁塞和他的著作《草原帝国》 法国人勒内·格鲁塞在《草原帝国》一书中这样赞叹李世民:“一个受到震惊的亚洲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绝不向蛮族求和,也不以重兵去收买他们撤兵,唐太宗扭转局势,战胜他们,使他们害怕中国。”
  碑林博物馆和大唐芙蓉园中的“昭陵六骏”“昭陵六骏”是李世民尚武精神的永恒纪念。他在创业征战过程中与骏马有着不解之缘。“六骏”分别是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和拳毛驹。“六骏”在李世民开辟大唐基业的重要战役中都立有赫赫战功,有的血染沙场,宛若悲壮之烈士。李世民非常珍爱这六匹名马,每当谈论他当年征战疆场的情景,总不忘这六骏的贡献。当长孙皇后病故葬入昭陵时,他下诏雕刻“六骏”,陪葬于昭陵。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学与考古学博物馆民国初年,“昭陵六骏”中的两骏“飒露紫”和“拳毛騧”不幸流落海外,现存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学与考古学博物馆。
  “两骏”修复过程2010年5月,西安曲江管委会派专业技术人员赴美国,与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学与考古学博物馆共同修复了受损的“两骏”。并进一步达成了“两骏”通过“文化交流”方式回国团聚并在全国展出的协议。
  大唐芙蓉园中凌烟阁开国功勋的画像 在这24名唐代开国功勋中,有几位是著名的军事家。他们不仅辅佐李世民运筹帷幄,而且率兵东征西战,为唐朝的保疆拓土、安邦兴国大业立下汗马功劳。
  柴绍像柴绍曾是一名文武兼备的隋朝官员。作为-个军事家,他不仅彪悍豪爽,而且果断善谋。在唐武德初年,的一次战斗中,吐谷浑居高临下,向柴绍军营射箭。士卒皆惊慌失措,柴绍却安坐不动,并让人奏乐起舞,显得悠然无事。吐谷浑怀疑柴绍营中藏有重兵,遂停止射箭,探头观望。柴绍派出精兵从敌后袭击,吐谷浑只得溃散而去。
  唐代军事家狄仁杰、张说、郭子仪盛唐时代,文武兼备型的人才层出不穷,朝臣中既可入相,又可出将者比比皆是。薛仁贵、郭子仪都是平西征东、定国安邦的军事栋梁,而狄仁杰、张说这样的文臣宰相都有过戎马生涯。甚至连诗人陈子昂、高适、岑参、李白等都有戍边平乱热血豪情。
  影视资料:唐军在疆场浴血奋战唐朝的军事天才们之所以能战无不胜,其中有一条重要的因素,是君主对将帅赋予的充分信任。“将在外,帅命有所不遵”,这条在战场上因时因地而灵活应变的规则,在唐代前期得到了有效的发挥。贞观四年,李靖袭占襄城、阴山大破突厥的战役行动,都是在未经请示、自行相机决断的成功战例。军事统帅们没有事先定下的条条框框,手握军事指挥实权,完全可以在辽阔疆场上纵横驰骋,展示自己精湛的军事艺术才能。
  李绩像李绩是大唐王朝的开国元勋,他原名徐茂公,因为功勋盖世而被赐姓李,改称李绩。一次李绩生病,李世民听说胡须灰可以医治,就把自己的胡须剪下烧成灰,给李绩做药。后来征讨辽东时,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中箭受伤,李世民当场用嘴为他吸允出箭毒,军士们杀敌更加奋勇。
  长城遗址为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秦代、隋代都修过长城。贞观初年,有人建议整修长城。李世民反问“朕要长城何用?”他指着文武大臣说:“你们就是朕的长城啊!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依赖修筑长城以防备突厥。朕今天委派李绩出任并州都督,就可以让突厥闻风而逃。这岂不胜过修筑长城?"
  不修长城,以攻为守,以文臣武将的智慧和威名作为国家的安全屏障。这其中既包含李世民对前朝国家安全观的深层思考和批判,也显示了他对文臣武将的信赖和倚重。
  唐军骑兵在战场驰骋综合国力和军事科技的发展,也大大强化了唐朝的军事优势。战马,作为冷兵器时代军事力量的重要元素,在唐代更为突出。
  唐代画家曹霸、韩干、陈闳、韦偃的画马之作据史料记载,开元初年的军马24万匹,开元十三年增至43万匹。这使得唐军形成了雄厚的军事优势基础。
  唐军装备精良、威风凛凛的阵势据估算,唐军在鼎盛时期全国总兵力接近百万,武器装备也在冷兵器时代堪称精良。《太白阴经》对唐军的编成装备做了这样的记载:唐军的主力部队多是步骑混成,一个军团包括步兵12500人,骑兵5000-6000人,辎重兵1000-2000人,合计约2万人马。
  唐军骑兵为了应对当时的主要对手游牧民族的轻骑兵,而且是以长途奔袭出击作战为主,所以唐军更多的发展轻骑兵。唐骑兵每人身背长枪一条,配圆盾一面,弓一把、箭30支,长短唐样刀(横刀)各一把。为了配合骑兵完成对运动速度快的游牧军队,唐军主力步兵部队都是坐车马机动运送,在赶到战场时才下车列阵作战。
  陌刀兵在12500名的军团中,编有2500名陌刀兵。这些陌刀兵每人在两腰分别挂有弓一把、箭30支,背后交叉插有长柄陌刀一柄,长枪一条。恰似当今时代的特种兵。
  唐陌刀图片唐陌刀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中国古代冷兵器,号称战斗力最强悍打造工艺最复杂的双手长刀。传说陌刀长达3米,分为刀身和刀柄。平时分开携带,陌刀兵抵达战场后下马组装陌刀,列成刀墙,轮转陌刀步行如墙推进,可以要阻挡者人马俱碎。这种巨型长刀的制造对优质钢铁的消耗极大,而且要保证刀身要有极好的刚性和韧性。一把陌刀的造价据说是一个县级官员15年的俸禄价值。
  日本皇室外景唐陌刀在漫长的岁月里渐渐隐身。就像谜团一样,至今竟连一件实物都无法找到。由于唐代严禁兵器作为陪葬,至今唐代墓葬中不见陌刀的踪迹。据传说,在日本皇室深藏着一把唐代陌刀,作为镇国之宝,秘不示人。
  元帝忽必烈像元朝忽必烈派海军远征日本,史称因遭遇强台风而全军覆没。但据现代兵器学家考证,当时蒙古大军所使用的军刀工艺粗糙,在与日本军队所用的优质军刀相搏时一碰即断,也是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西安北郊·中国兵器博物馆2008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将联手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西安北郊建设一座中国最大的兵器博物馆,主要用于展示中国兵器发展里程。
  中日白村江海战影视资料 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中日海军在朝鲜白村江海面爆发海战。唐朝海军以少敌多,大获全胜。军事历史学家认为,取胜的关键在于唐朝海军拥有先进的装备、高超的航海技术和成功的战术。
  唐朝战船唐朝战船两翼装有浮板,能抗风浪。楼船则上下三层,下层可装铁石压舱,增加稳定性,上层和两舷则可分层排列作战,居高临下使用弩、炮,乘风下压往往能犁沉敌船。而日本同期的造船技术则落后许多。当时最先进的遣唐使船也“非常脆弱,船身前后拉力小,一旦触礁,或因巨浪而颠簸,便马上会从中间断开”。
  日本遣唐船和遣唐使唐朝海军在白村江战役中的胜利,让崇尚强者的日本民族虔诚地派出一批批遣唐使。时至今日,日本学者一来到西安大明宫遗址就激动不已,因为唐朝皇帝在这里多次接见过遣唐使。日本的文明史从这里揭开了全新篇章。
  大明宫,万国来朝的盛况强大的唐朝军队,为盛唐的崛起发展和繁荣昌盛提供了安全屏障。然而,历史的经验证明,单纯的军事强势只能陷敌城池而不能让天下归心。
  盛唐是如何让异族外邦望而惊叹进而心悦诚服呢?
  一位西方人说过,中国唐代“是一个让远方而来的洋人自感是野蛮人的朝代”。当时唐王朝社会制度卓越先进,人民生活文明富裕,显示了巨大的“磁石效应”。而唐政权对少数民族的宽容、安抚政策,又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归附感。
  字幕: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追根溯源,是李世民 “华夷一家”的民族融合理论,让唐代中国进入“天下归心”的境界。
  唐军每次与周边少数民族部落武力较量、取得压倒性胜利之后,紧随而至的不是血腥的镇压屠城、种族灭绝或宗教迫害,而是广播文德,宽待优抚。甚至重用原有的部落首领,并帮助他们发展生产。
  《贞观长歌》中李世民赦免颉利的场面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三月,东突厥首领颉利兵败被俘,李世民免除他的死罪,将他安置在长安,后来还封他为虢州刺史、右卫大将军。北方草原出现了百年和谐。
  唐军征讨辽东的场面 李世民首次征讨辽东时,为了表示宽仁之心,一次就释放了3万多名俘虏;二次征讨辽东,未能攻破城池。临撤军时,他下令给守城将领留下一批布帛,以示对敌手的敬意。
  《长安夜宴》中的“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就了汉藏友谊的千古佳话。
  青藏铁路通车 武则天时期,东突厥看到唐朝社会出现矛盾,便开始在西北边境地区滋事作乱。武则天恩威并用,使得边境再次罢兵息战,友好互市。
  大明宫。武则天接见突厥使臣武则天在用兵打击东突厥的同时,不断派遣使臣,向突厥默啜可汗陈述“合则两利,战则两害”的关系。当她得知东突厥想要求自治时,武则天立即归还突厥降户数千,由其自治。并赠送谷种布帛,农器生铁,帮助他们发展生产。突厥默啜可汗知恩图报,两次出兵帮助唐军打击骚扰西北的契丹军队,使西北战火很快平息。武则天因此授予突厥默啜"立功报国可汗"的称号,东突厥由此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梦回大唐》中唐明皇亲擂战鼓 当“府兵制”实施100多年后,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唐玄宗李隆基审时度势,接受了宰相张说的改革主张,建立募兵制。这相当于实现了从义务兵制到雇佣兵制的转变。唐军重振声威,安北都护府得以恢复,回纥等少数民族也自动取消独立割据的称号,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权。
  “唐”字旗号在风中招展天宝六载(公元747年),唐将高仙芝率骑兵万余名,千里奔袭小勃律王国,神勇击败阿拉伯帝国与吐蕃联军。此次战役将葱岭以西尽归华夏版图,中国和印度从此接壤。丝绸之路的南线畅通,使唐朝政府首次在帕米尔地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控制管辖。
  李隆基在大明宫接见各国使臣李隆基时代,外国使臣以每年的“元旦”能在大明宫受到大唐皇帝的接见而感到荣耀。中国的礼仪风尚、管理制度、科举制度和科学发明成果,通过丝路向西方传播,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电影《马可·波罗游记》的镜头《古兰经》曰:“要学知识,就到中国去”。《马可·波罗游记》说,中国遍地都是黄金和鲜花。《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数代西方人对盛唐中华梦幻般的憧憬。能找到传说中的中国,无疑是欧洲发现新航道的动力之一。
  第四集 “水陆丝路”造就繁华长安
  电影《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40岁时回到了故乡。传说他脱下乞丐般的破大衣,衣衬里塞满了各种珍贵的宝石。20年后,他将把自己在中国的精彩见闻叙述成《马可·波罗游记》,此书唤起了几代探险家的寻找中国的激情与梦想。
  西方宗教油画中的地狱图马可·波罗所见证的中国,和盛唐的恢宏气象相比,已是落日余晖。然而和当时还未走出中世纪黑暗的西方世界相比,仍然光彩夺目。西方英国著名学者威尔斯认为,“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盛唐长安的繁华市井唐代国运昌盛的奥秘之一,就是国门敞开,交通便利,有着宽松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丝路的驼铃、漕运的风帆为长安载来了西域的奇珍异宝,也带去了盛唐的丝绸、茶叶、瓷器和四大发明。这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通途,犹如畅通搏动的血脉一样充满张力,让盛唐社会充满长盛不衰的强大生命力。
  法门寺地宫中的宝物:丝绸、秘瓷、茶具,外来的玻璃制品 1981年8月23日,位于西安以西100多公里的唐代名寺法门寺宝塔轰然倒塌,考古人员在地宫中除了发现佛骨舍利、大量用佛教有关的金银器外,还在后室发现一大批极其珍贵的宝物。
  法门寺地宫出土珍宝博物馆这些价值连城的丝绸、秘瓷、茶具和玻璃制品,只是唐代社会中外文化艺术、商品经济交融流通的缩影。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北京奥运会开幕后,加拿大《环球邮报》发表文章说,唐朝的中国也曾让世界眼花缭乱。首都长安是世界级城市,四面八方的来客纷纷为它的富有、美丽和力量而倾倒。唐朝皇帝用的是波斯的银器、欧洲的玻璃、中亚的宝石和印度的金具。开放、自信、世界性的中国从容地与世界相连,吸收新的观念并展示本土的创造发明。
  西安城玉祥门外张骞出使青铜像汉代开拓的“丝绸之路”,其功能在唐代发挥到极致。在这条人类史上最古老的亚欧大陆通道上,输出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金银器、造纸术等等当时领先于世界的技术和商品,迎来了西域的宝马、水果、香料、乐器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带有“胡”字的“舶来品”,至今还影响着国人的日常生活。
  丝绸之路上的朝贡使团 贞观时期,"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唐朝政府在北方"置邮驿总六十六所",有的民族"以貂皮充赋税"。唐朝对朝贡使团有很多优待政策和措施,如根据路程远近给付资粮,安排住宿,馈赠赠物(往往超过原进贡物品的价值),允许人市交易。邀请参加皇帝举办的"宴集"。
  唐朝对外交通图唐朝时,商品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对外贸易亦随着国力的强大、交通的发达而扩展到更广阔的国家和地区。除了陆路"丝绸之路"外,还有广州通向海外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条航道途经30多个国家,远达西亚和东非,总长14000公里,是当时世最长航线。
  《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的封面美国汉学家爱德华·谢弗所撰写的《撒马尔罕的金桃--唐朝的舶来品研究》,又被翻译为《唐代的外来文明》,是西方汉学的一部名著。这本书详细研究了唐代同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引进,让我们惊讶的发现:丝绸之路上引进的东西,令人眼花缭乱。从飞禽走兽到植物花卉、从美食香料到颜料矿石,以及金属制品、世俗器物、宗教器物、书籍等等,凡生活所需、日常所用,几乎无所不包。
  葡萄、桃子、椰枣、无花果、郁金香、水仙、莲花这些国人再熟悉不过的水果花卉,也是随着大漠中的驼铃声来到大唐,进入了中国百姓的生活之中。
  秦岭野生动物园的大象、狮子、犀牛、长颈鹿它们的祖先都是通过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客人。
  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的“东方第一狮” 这“东方第一狮”,曾镇守在武则天母亲的陵墓前。据说这种石狮雕刻艺术来自古代阿富汗。
  西域边境“互市”场面丝绸之路上的民族贸易活动,当时称为“互市”。唐高祖武德八年(公元625年),突厥、吐谷浑等西北少数民族请求互市,唐王朝及时恢复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互市",在较短时期内就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现了"杂畜被野"的盛况。
  阴山互市阴山曾是唐军歼灭突厥主力的战场。唐代中期,这里成为唐朝与西域各民族进行互市贸易的场所,史称“阴山互市”。每年在此举办的"马市"贸易尤为繁荣,突厥等民族用马匹及畜产品交换唐朝的金帛与粮食,从而首开唐代马市贸易之先河。商品交易过程的讨价还价,代替了曾经的刀光剑影。
  电视剧《狄仁杰断案》中古凉州城的贸易景象西州、沙州、凉州都属于丝绸之路上的交通重镇,也都是互市贸易的商阜,因中西贸易的活跃而成就了城市的繁荣。
  古幽州城遗址 幽州地区自古以富庶而著称。它不仅是北边军防重镇,同时还是联结河北与长安、洛阳,中原王朝沟通北方、东北各民族及朝鲜半岛的商品交易转运枢纽要地。唐中后期,渤海国使者频繁地朝贡长安,同时在幽州开展大规模的对唐官私贸易。
  西安“丝绸之路国际论坛”盛况2006年6月,西安“丝绸之路国际论坛”在西安隆重举行,并发表了《西安宣言》。宣言表明,丝路沿途国家将共同在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投资30亿元建设"西安丝绸之路国际区"。“丝绸之路国际区”占地1600亩,总建筑面积约130万平方米。项目包括驿馆区、丝绸之路国际街区、丝路国际商务区(国际商贸区、亚欧大陆金融街区)三大功能区。盛唐故地,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无疑将迎来一次重新崛起的黄金机遇。
  大唐西市唐朝的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在当时都是商品流通中心枢纽、内外销商品集散地、辐射全国具有国际性意义的贸易市场。据《新唐书》载,长安向各地辐射的陆路主要有14条,水路交通则可借环绕城周的灞河、浐河、渭河等水系与漕渠干沟,进入黄河和京杭大运河沟通包括四川、华北、江南、湖南、福建、广东等在内的广大区域。
  长安城中的东市、西市,洛阳城里的南市、北市,都是规模浩大的市场。大唐西市被公认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2009年,西安市在大唐西市遗址上重建西市,使这座千年名市再现风采。
  大唐西市琳琅满目的商品然而,单凭陆地丝绸之路上的货运量,远远满足不了唐代庞大的国内外市场需求。这就让我们不禁想起中国市场上“舶来品”,大多与航船有关,有不少都带了一个“洋”字。如火柴叫“洋火”,土豆称为“洋芋”,肥皂称“洋碱”。等等。这就让我们不能不把目光投向海洋。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应运而生了。
  唐代沿海港口城市的图形广州自西汉以来就是中国对外商贸往来的重要港口城市,至唐代时又发展成为岭南节度使治所。水运交通的发达,尤其是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包括珠江在内的五大水系及其支流,以广州为中心枢纽的对外贸易更为活跃。当时在广州从事中外贸易活动的外国人竟达12万人以上,他们带着香料、药物和珠宝,换取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物。
  长安广运潭遗址和浐灞河道条条大路通长安。海运、漕运也通往长安。“八水绕长安”,在唐代不仅仅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而是沟通国内外的水上交通命脉。据说,当年海外的奇品异货、南方的珍贵木材,就是通过漕运从遥远的南方运进大唐西市的。广运潭遗址就是见证。
  《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特写这本美国人写的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唐朝在西京长安以东兴建了一座人工湖,这个湖其实就是一个货物转运潭。唐朝人喜欢说的一句俗谚叫做"南舟北马",但是在这一年,以马代步的北方人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们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船只都汇集在了这个转运潭里,船上满载着货物和各地被指派向朝廷进献的贡品——来自北方的红毡鞍鞯,来自南方的略带酸涩的红橘,来自东北的用粉红色丝绸作为缘饰的毛织物以及来自西方深红色的绛矾。所有的货物都被换装到了小斛底船上,运往城中的西市。这个转运潭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广运潭。
  广运潭遗址、西安市关于举办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宣传口号、吉祥物 据《旧唐书》记载:“天宝元年三月,(韦坚)擢为陕郡太守、水陆转运使……奏请于咸阳拥渭水做兴成堰,截灞、浐水傍渭东注,至关西永丰仓下与渭合。于长安东九里长乐坡下、浐水之上架苑墙,东面有望春楼,楼下穿广运潭以通舟楫,二年而成。”广运潭给唐代长安带来了交通和运输的便利,成为全国各地向京城漕运的重要港口,同时也极大的推动了长安城经济的繁荣。史载唐明皇李隆基曾在广运潭上举办了一次规模盛大的水运博览会,有300多艘船只参加,天南海北珍奇异宝、特色物产齐汇于此,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让大唐百姓大开眼界。
  广运潭在沉睡一千多年之后,重新风光起来,如今成为西安古城水量最丰盈、环境最优美的区域。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这里隆重举办。
  当今的西安航空港、列车编组站当世界各国的客商从陆海丝路涌进长安、洛阳、广州、扬州、明州(宁波)等地时,对这个庞大的中外商业群体的科学管理成为唐朝政府面临的一大挑战。然而,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成熟而鼎盛的时代,已经积累了完成的国家政治经济乃至贸易市场的管理经验。长安、洛阳这样的大都市有专门接待胡商的店坊,名叫鸿胪寺,还有单独供胡人居住的蕃坊。朝廷为规范胡商的经营有专门的立法,管理西北丝路边境贸易事务的管理部门叫“互市监”,在沿海重要港口城市的叫“市舶司”,专门掌管对外贸易,规范贸易行为。
   大唐西市的繁华景象 市场管理规范而有序。东市、西市都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称为“市局”和“平准局”,对市场上市货物的质量、价格、交易是否公平进行监督检查。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制度也因贸易的需求而与时俱进。货币金融制度的创新,是当时带有国际性色彩的一大亮点。
  浐灞国际金融中心图就在当年“广运潭”遗址附近,在21世纪之初,崛起了一座中国西部金融中心。
  欧亚经济论坛永久性会址 这块被称为“浐灞三角洲”的地方,欧亚经济论坛永久性会址已成为一个标志性建筑。
  这块土地上的奇迹,和1000多年前的盛唐景象,有着生生不息的联系。
  特写:外国的金币、中国的“开元通宝”商业的发展,促进了金融业的进步。唐中央政府实行了开放式的货币政策,很多境外货币可以在唐朝流通。
  西安古钱币市场上的“开元通宝” 外商乐于在华贸易,除了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有利可图之外,大唐金融市场的稳定,世界各国的货币可以通用,唐朝政府牢牢控制“开元通宝”的铸币权,币值坚挺的状况,给了各国客商极大的信心。
  "开元通宝"从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开铸,在唐代近300年的历史中未有中断,成为终唐一代的主要流通钱币,这在货币史上也是罕见的。
  "开元通宝"还在形制和重量上树立了中国货币的标准形象。 "开元",正是创新纪元的意思,而"通宝"则指在统一之国度内的通用宝货。从这个钱名里,我们也不难领略到唐王朝开疆拓土的气派和昌盛繁荣的社会风貌。
  当今西安市区的各种银行招牌长安城中逐步出现专门存放货币的“柜坊”,也叫“钱柜”,类似今天的银行。不过当时没有利息,相反是要交纳租金。原始的支票也应运而生,当时长安人称之为“飞钱”。
  丝绸、茶叶和瓷器特写国门的敞开、交通的拓展、金融服务的跟进,让丝绸、茶叶和瓷器这几种中国特产,大批量地集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价值在贩运过程不断地放大,成为唐朝社会的滚滚财源。一项成功的产业,必然会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繁荣。如丝绸的畅销,带动了纺织业;陶瓷的外销,带动了制陶、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繁荣。
  长安城中的豪宅、富绅的高马车轿社会生活的安定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唐代涌现出一大批靠经商致富的群体。在长安和洛阳,有不少富可敌国的商人。富商郑凤炽曾夸富说,终南山上每株树挂绢一匹,山树挂满,我家里还有余绢。贞观年间,李世民证讨辽东,安州富豪彭通捐献布帛五千段充作攻辽东军费,被赐予文散官宣义郎名号。
  大唐芙蓉园中的唐市由于商贸的繁荣,唐中期以后出现了“全民经商,普遍致富”的局面。中唐诗人元稹与张籍,不约而同地写下了同名诗作《估客乐》,并由衷地称赞了商人经商活动,全面介绍了估客——长途贩运的贾商的经商之道,经商之法、经商之算计辛劳与成功喜悦,勾勒出了一幅形象的中唐商贸生活图画。
  大唐西市幻化为大明宫、曲江新区的仿古建筑群万国来朝,商品交流,财富积聚,强国利民。整个中国,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商贸市场,大唐百姓都卷入了创新价值,获取财富的潮流之中。全体国民真正享受到了国门开放、商贸繁荣的成果。
  这就是充满活力也充满诱惑的大唐景象。也正是这种活力和诱惑,让当时世界的目光都热切地投向华夏神州。(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