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篇:电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versk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小水电发展模式面临重考,“电煤供应紧张”因地震被继续放大
  
  5月18日下午,最后一批从华能集团太平驿水电站撤离的人员历经十多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了映秀镇。
  太平驿水电站位于“512”汶川大地震震中区。在地震来临时,华能集团公司所属四川水电公司受灾严重。距震中近30公里的华能太平驿水电站的十台水电机组停运,大坝也出现一定程度的损毁。当时正在厂房开会的89名员工和外出巡查的13名员工被困,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地震发生后的两天多时间里,太平驿水电站完全没有消息,100多人生死不明。”华能集团救援工作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地震发生后,水电站上游两座水库有溃堤的危险,下游因泥石流导致河道堵塞,不断上升的水位也在威胁水电站安全。华能集团总经理李小鹏乘直升机前往电站,飞机盘旋许久后终无法降落。其间,被困人员成立自救组织,派出七名“敢死队员”,徒步前行至8公里外的映秀镇求援。
  5月15日,剩余的被困人员对厂房采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在当地老百姓的协助下分批撤离,徒步行进了数十小时,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后抵达映秀镇。最终,华能太平驿水电站受困102人中,只有一人死亡、三人失踪,其余人员均转移到安全地带。不过,损毁大坝仍有待道路打通后,才能进行修复。
  太平驿只是此次处于震区的水电站的一个缩影。四川省多年来形成的以小水电为主的发电供电模式,在这场地震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危机至今仍未完全解除。随之而来的,则是业内对于震后四川电力发展模式的反思。
  
  四川“小水电”危机
  四川省内山势雄奇、水资源丰富,有发展水电的天然条件。在岷江干、支流上,分布着为数众多的水电站。在此次地震中,这些水电站都受到了较大影响。震后不久,803座水坝的安危就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
  就上市公司而言,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236,下称桂冠电力)的两家子公司天龙湖水电站与金龙潭电站水电站位于岷江上游,距震中较近。5月20日,公司宣布此次地震灾害所造成的预估直接经济损失在人民币3000万元左右。
  除了桂冠电力,四川岷江水利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131,下称岷江水电)、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674,下称川投能源)、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11,下称华能国际)也在震中附近拥有电力设施。而此次地震影响最大的上市公司,是主要发电资产位于岷江干、支流上的岷江水电。西南证券的分析报告指出,发电和电网资产的损失加上因地震而减少的销售额度,岷江水电的损失将超过1亿元。
  国家电监会首席工程师顾峻源透露,此次地震灾害对水库大坝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也使得灾区的发电企业遭受了比较严重的损失。国家电监会统计,此次地震致使26座发电厂停运。四川电网损失了444万千瓦的负荷,灾后最大负荷降至正常负荷的62%;陕西电网损失了189万千瓦的负荷,灾后最大负荷降至正常负荷的73%;甘肃电网损失了34万千瓦负荷,灾后最大负荷降至正常负荷的95%。
  5月1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顾峻源透露,电网损失尤为严重。“此次地震灾害对绵阳、德阳、广元、阿坝州及成都等五个地区的电网和供电造成了严重影响。”顾峻源称,虽经全力抢修,四川境内的绵竹、茂县、卧龙三县仍未能恢复供电。
  在此次地震灾害的重灾区,大部分电网几近瘫痪。受灾最严重的四川电网,灾后最大负荷降至正常负荷的62%(损失444万千瓦),灾害造成一座500千伏变电站、15座220千伏变电站停运;四条500千伏线路停运,59条220千伏线路停运。26座发电厂因灾停运。
  除了四川电网,陕西电网和甘肃电网的损失也非常惨重。灾害造成陕西省三座110千伏变电站、一座35千伏变电站停运,一条330千伏线路和两条220千伏线路停运,106条10千伏至110千伏线路停运。甘肃省内则有一座330千伏变电站、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停运,两条220千伏线路停运,194条10千伏至110千伏线路停运。
  由于水坝出现裂痕,很多地方不敢贸然恢复供电,担心因此引发更大危机。
  “仅四川电网,资产损失就约67亿元。”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处处长张海洋透露。
  这仅是初步的估计,受损更严重的是农村电网。四川电网体制比较特殊,在四川181个行政县里,共有213个县级供电企业为四川省供电。其中,国家电网下属四川电力公司直管的有69个,代管的有20个,控股管理的有46个;另外78个县级供电企业则由地方电网企业管理,其中地方直接管理的大概有46个,交叉管理的有32个。
  “这次受灾的54个县,既有国家电网公司负责供电的,也有地方电网公司负责的。”顾峻源指出,由于地方电网公司实力较弱,发生灾害后缺少抢修队伍和资源,所受影响更甚。
  “與年初的低温冰雪灾害不同,这次地震灾害对电力行业带来的,更多是如何挽救电源和电网损失,还有恢复生产的问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一位专家告诉《财经》记者,地震灾区目前的生产已经基本停掉了,电力供应更多是为了保障救灾和生活用电。“这么多电站都出现险情,灾害是不可抗的,但大家也在考虑未来水电发展模式的问题。”
  
  电力产业布局重考
  “小水电数量多,其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20%左右,对农村的供电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告诉《财经》记者。
  “此次地震后,我们需要重思能源结构调整的问题。”虎杰咨询首席分析师张寅告诉《财经》记者。四川是以水电为主的省份,在全国各省中,四川水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最高。
  2007年,四川水电装机容量1880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62%。其中,小水电分布最广泛。国家电监会新闻处处长张渝对《财经》记者称,在电监会大坝中心注册的水电站大坝有17座,归属地方所有的小水电数量更多,难以完全统计。
  地震发生后,大多数水电机组停机。四川地区的电力供应将更多地依靠火电。“我们采取从华中电网调剂的办法,弥补这部分电力缺口,同时四川省内也有一部分火电可以供电。”国家电网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透露,在灾区的输电设施修复后,电源供应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四川煤炭资源匮乏,煤炭的外购通道亦不通畅,发展火电亦非长久之计。
  近年来,四川逐渐将改变能源结构寄望于发展核电,但这一希望很有可能因为此次地震灾害而落空。此次地震后,四川省内核设施与辐射安全也广为各界瞩目。
  在2008年年初举行的四川省人代会上,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参加南充代表团讨论时曾透露,四川正在积极争取核电项目落户。“四川既有集科研、实验、设计为一体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又有常规岛丰富设计经验的西南电力设计院,又有为岭奥二期生产发电成套制造设备的东方电气集团公司,还有宜宾核燃料生产厂等。四川发展核电,有许多其他省份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
  根据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指明的核电站选址,将从广东、浙江、山东、江苏、辽宁、福建等沿海城市中优先选择。同时,湖北、江西、湖南、吉林、安徽、河南、重庆、四川、甘肃等内陆省市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核电厂址前期工作。但是地震的威胁很可能导致国家规划的重排。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透露,由于能源匮乏,近年来,不少中部地区省市已向国家提出申请进行核电站的建设,四川是申请最为积极的省份之一。但此次地震,将促使国家对核电站的选址持更为慎重的态度,很可能打碎四川省的“核电梦”。
  
  电煤矛盾激化
  地震灾害使得本已很脆弱的产业链再度绷紧。据国家电监会统计,截至5月18日,四川省巴蜀电力公司和攀枝花三维电厂的电煤供应为零,有七座电厂(嘉陵电厂、达州电厂、金堂公司、黄桷庄电厂、巴蜀电力公司、宜宾公司、高坝电厂)电煤库存低于警戒线七天的水平。
  专家认为,此次地震将在短期内加剧四川当地的电煤供应紧张局面,进而影响到国内电煤的价格。
  “中国西南地区仍是水电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应该坚持以水电发展为主的格局。但是在水电建设方面应进行调整。”中信证券一位电力资深分析师认为,应当改进的是水电管理制度,提高水电工程的建设标准。不过,这将带来水电成本的上升,从而增加电价上涨的压力。
  地震导致的断电只是一地,却因为国内电煤供应原本就亮红灯而导致反应被放大。国家电监会副主席王野平指出,河北、安徽、重庆等地统调电厂煤炭库存量降至七天以下的水平。根据电监会统计,截至5月18日,全国有428万千瓦的发电装机电煤储量在警戒线以下。因缺煤而停机的发电机组达32台。
  中电联秘书长王永干在2008年经济形势与企业改革分析预测会上表示,如果电煤需求得不到满足,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四川、重庆、陕西等省份仍可能采取需求侧管理措施来引导用电需求。然而,四川地震带来的电力供求紧张,以及由此形成的刚性需求,已使之前的需求侧管理措施推行可能性不大,而夏天用电高峰期也即将来临。
  中电联一位专家告诉记者,近期,电煤的价格和海运费同时出现上涨。一些发电企业的现金流断裂,买煤的资金都筹措不出来,出现停机局面。“这样下去,很有可能出现像年初那样的电荒。”
  据广东粤电集团的人士透露,在地震灾害发生之后,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家电力公司上报电煤成本增加的情况,而这一情况的上报在第一季度也曾进行过。
  “我们认为,这是发改委在摸底,以评估实施煤电联动的必要性。”一位电力行业资深人士指出,类似的摸底曾在“电荒”逼近的一季度进行过。“这次又是灾害和电价上涨搅在一起了。电网在两次灾害中均遭受了重大的损失,也增加了电价上涨的压力。”■
其他文献
以往挪用个人账户用于现收现支形成的巨额空账未回补,统筹的养老基金巨额结存却不断膨胀,后者更面对巨大的保值压力    多年来,中国养老金发放缺口尽人皆知。据以往社保部门透露,中国每年征缴的养老金收不抵支,当期发放一般都存在数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的缺口。  为此,各地不得不挪用个人缴费力保当期养老金发放,以至于个人账户出现近万亿元“空账”,愈显出养老金出现收支缺口的无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力资
期刊
未来五年,随着美国消费者减少其开支,美国进口相对于欧洲和日本的进口继续放缓,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更将下降,而当前的衰退只会加速这一趋势    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跌,以及美国经济渐渐走入衰退,亚洲的出口企业正承受着不小的压力。不过,以下这两组数据应该可以使它们略微感到欣慰。  第一组数据是纯粹的美元数额。2000年初,美国的消费者和企业从亚洲国家(日本除外,以下同)购买了将近3000亿美元
期刊
企业究竟应以何种方式来参与援建?政府如何进行资金监管和后续绩效评估?上世纪90年代娃哈哈参与三峡移民援建的始末,提供了一个值得思考的案例    汶川大地震发生一个月之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对口支援”行动正拉开序幕。6月18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公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中国东中部地区19个省份将对口支援汶川地震灾区的19个县(市)。  曾参与三峡移民迁建的娃哈哈集团,也紧锣密鼓地准备投
期刊
改善民生会加剧通胀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类似的问题是:通胀会损害民生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会有多大差异,通胀损害民生是显而易见的。其实,关键不在于回答问题,而是如何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视角就蕴含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如果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民生上,我们更关心的是通胀对民生造成的损害,沿着这样的思路,抑制通胀是途径、手段或工具,是为了改善民生。如果我们的政策目标是控制通胀本身,消费
期刊
“512”赈灾对现行官办慈善体系提出挑战,民间慈善力量正在改变中国的慈善生态    中国慈善体系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   冲击来自“512”汶川大地震。此次地震,迄今已造成近7万人遇难、近2万人失踪,殃及数省近5000万人口。巨灾引致空前浩大的赈灾捐赠,至今经官方渠道已汇集逾450亿元的捐赠款物和难以计数的志愿者人力投入。慈善洪流涌动,正持续考验中国慈善体系的公正透明和运行效率。   这一
期刊
国有企业的利润和租金不能混淆,现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国家收取资源租金的问题,国有企业上交利润是第二位的问题    30年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走过了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既有成功,也有失败,目前仍在继续。国发【2007】2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的发布,以及财政部和国资委据之制定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的出台,就是最新的改革举措。   《暂
期刊
转型期中国遭遇的这场最大灾难告诉了我们什么?    作家钱钢2006年再版《唐山大地震》时,重新撰写了序言,开篇是:“本书所记录的历史,时而被人淡忘,時而又被突然提起。被淡忘的日子,它本该被记忆;而突然被提起,却每每在不忍回首之时。”  一语成谶!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后,当人们突然想起唐山大地震时,汶川大地震已经刷新了1949年以来中国地震史的纪录。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速报震级为
期刊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截至5月31日,已造成68977人遇难    越来越多的人耗尽了精力,再也无法呼救。尽管他们能听到救援者们的脚步和呐喊,尽管他们明白呼救是惟一能获救的途径,最后的生的可能,便在这样的绝望中消失了。这时,从层层坍塌楼板的下面,从最接近死亡的地方,传出了微弱的童声:“叔叔,我在。”他身边是其他儿童的尸体,正是他那最可珍贵的微弱的童声,指示
期刊
地震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要小于年初雪灾,但对畜牧业特别是生猪价格影响则要更大和更长远一些    5月17日,在距汶川地震发生五天后,地震灾害给灾区农业造成的初步损害统计终于对外公布。   当日,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有50多万亩(约3.3万公顷)农作物受灾,大量在田夏收作物无法收获;死亡畜禽1250多万头(只),死亡或逃逸养殖成鱼、苗种8000多吨;农业基础
期刊
重大灾难让业界认识到,市场化改革成绩斐然的电信运营企业在承担社会公共义务中表现脆弱,运营商应急通信体系的提升未能与其市场业绩匹配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昔日便捷的通信网络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成都移动网络因话务量激增迅速堵塞,而通往震中汶川、北川、理县、卧龙等重灾区的通信完全中断。昔日高效的通信体系,在几分钟内陷入瘫痪。   电信运营商高层们反应相当迅捷。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