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仲裁协议失效情形的思考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仲裁法》对仲裁协议的失效情形并无明确规定,但从其条文内容可见仲裁协议的失效的身影。学界一般认为我国仲裁协议失效的情形主要表现为当、事人合意放弃仲裁协议、仲裁裁决得到履行或者强制执行、仲裁裁决被法院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附期限的仲裁协议因期限届满而失效四种情形。笔者认为,其中第二、三两种情形并不能导致仲裁协议失效。我国对默示放弃仲裁协议在立法上有所冲突,应以《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为标准。
其他文献
视听资料在我国是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它对于案件的审判具有其他证据无法替代的优越性,但其本身又具有易于伪造和篡改的缺陷。我国关于视听资料证据效力的认定经历了一个比较长
从“彭字事件”到“小悦悦事件”,一个又一个因“见危不救”导致救助者死亡的消息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眼球,“见危不救”是否入罪的讨论也日益热烈;本文从“见危不救”与“见义勇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越来越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目标.为了实现此目标,党和国家必须利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的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初主要适用于刑事诉讼领域,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这一规则逐步扩展到民事诉讼领域。虽然我国在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解释中有所规定,但
本文梳理和分析2004年—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公报行政类指导性案例的裁判要旨,指出发挥公报行政案例裁判要旨的法律解释功能并完善其制作及适用,对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统一指导性
2011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对于我国公共利益从法律上给予了明确的界定,是我国公共利益界定一次进步的改革,但是我国公共利益的界定方法依然不够完善,许多地方有待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与每个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誊而当今社会对网络的深度依赖以及个人隐私在网络环境下极易遭受侵害,亦使得我们急需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加
《婚姻法》的制定与修改,以及婚姻法司法解释的出台,充分折射出中党对待婚姻家庭关系的政策演变,反映了整体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制度创制、执行对社会变迁的约束、激励,以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具有自身的特点,最突出的表现是行政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能的要求,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既要行使行政权利
《真实的生命》中写道:“无法逆抗的时间,让我们跟随它的节奏,构成这个世界。”法必须要追随时间,一面跟住时间的脚步,一面却永远只能在时间的身后紧紧相随。时间因素发挥着重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