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征地监管的救济程序分析研究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土地征收已经成为各地必然趋势,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如何保证土地征收过程中被征地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关系到土地征收的顺利进行。基于此,本文分析研究认为,在对于被征地者进行征地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对于补偿过程中的法律救济程序进行完善,在此基础上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征收土地补偿的体制机制,对于征地补偿体制机制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确保被征地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完善土地征收批准以后的实施程序,建立健全土地征收纠纷救济程序。
  关键词:土地征收纠纷救济;土地征收监管;土地征收;征地程序;征收程序;救济程序;征地
  中图分类号:F301.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222
  目前,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土地的使用情况越来越多,因此要完善征地程序的体制机制,用制度保障被征地者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从法律的角度上来看,在征地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为了按照征地的一定的手续、顺序和方式而作出决定的关于征地的相互关系。但是,征地的当选程序不能简单地确认为决策的过程,因为这样一来,征地的程序还在一定程度上同时也包含着被征地者如何对自己的土地决定成立的前提和基础,也可能存在着左右征地当事人在征地的程序完成之后行为态度的现实情况,如果是这样,那么还有可能保留着对于被征地者客观评价决定过程的可能性。在现实征地的过程中,通过促进征地意见的理性思考、与当事人进行疏通、排除外部干扰、扩大选择范围,这样就可能保证决定的成立和正确性。同样的,在征地过程中也不能够违背法定程序任意地剥夺他人的财产所有权。因为根据国家目前的法律和法规来看,剥夺所有权人不动产所有权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国家任何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对些都没有决定权,而只有对于征地的具体执行权。
  征地程序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征地的公平性、正义性、公正性、公示性和可操作性,也就是说征地程序的设计应当充分体现法律法规的公平正义的精神,同时也要体现公共利益与私权人之间的均衡原则,还需要保护被征地人的合法权益的理念,这样一来就应当突出土地征收的公示性与可操作性,使土地征收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暗箱操作。如此一来,就可以对土地征收的程序进行相应的设计,确保土地流转依法有序进行。
  1 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审查征收土地合法性的权威机构
  土地征收公益性的目的国家目前还没有法律法规对此进行认定,土地征收是否具有合法性的唯一标准是判断土地征收有没有用于公益性,如果不能确定是否具有公益性而进行相应的解释就可能会导致政府部门对于土地征收权利的滥用,这样就就会发生不利于国家和集体对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因此,法律法规对此应当特别规定由一个具体的专门负责土地征收的机构进行严格的把关,以便于能够对土地征收过程中如何具有公益性进行具体的认定办法,特别是要对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之间相互区别的土地征收使用情况进行严格把关。在土地征地的具体认定过程中,需要征收单位提出征地申请,同时政府权力机关也要对征收的情况、征收目的、是否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理由何在等相关的事宜应当公示并进行告知。
  2 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土地征收纠纷救济程序
  土地征收作为具有公权机构强制征收公民财产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在操作过程中对于公民造成的个别损失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典型的具有损益性的行政行为,如果说没有法律对于土地征收的有效救济途径,那么被征地者作为保障公民财产权的最后一道屏障。因此当在征地补偿中应明确法律程序,建立健全征地补偿的体制机制,这些纠纷都属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的范围内。我国的相关法律明文规定,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对于行政征收行为不服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请本级人民法院进行行政诉讼,这就明确了征地补偿的司法救济程序。司法救济程序可以保障权利人在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通过有效途径对于自己被征地的具体情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可以通过司法途径制约政府机构的行政权力,用以维护经济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征地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被征地者的切身利益,在我国,征地补偿制度落后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因此,如何完善征地补偿的救济体制就显得尤其重要,征地制度的设计应当以计划经济的思路为指导,征地管理的指导思想主要是满足于国家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任何漠视被征地者的土地产权利益,对于被征地者的集体土地的征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如何按照市场经济的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去进行相应的补偿都是行不通的,也是难以为继的。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要保护被征地者的土地产权的合法权益和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土地收益关系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土地监管的救济程序,促进土地流转的有序进行。
  作者简介:李洪莉(1971-),女,汉族,吉林通榆人,现任职于吉林省通榆县国土资源局,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与规划利用。
其他文献
从辫状河沉积微相入手,通过砂体厚度分布的平面几何形态以及平面上沉积微相的组合特征确定储层成因类型;通过横向对比总结其分布模式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通过辫状河储层非均
加氢改质解析气压缩机组K401在拆检过程中,机组干气密封前端的梳齿密封环已磨损,采取的处理方案是更换迷宫密封环,并且车削密封环内圆周,锉削密封环圆周底部(6点钟位置),使间隙
财政补贴对前郭的农业保险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前郭县农业保险迅速发展的同时,因对财政补贴的规范性缺乏研究和误读,在实际工作中衍生出不少问题。本文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
无论压裂还是注水都会诱发微地震,都将产生一系列向四周传播的微震波,可以根据不同监测分站接收到微震波的到时差来确定微震震源位置,进而计算出注水波及区面积、水驱前缘、
主要介绍了Midway—Sunset和Cymrci稠油油田热电联供装置的工艺流程及取得的环保和经济效益,并根据我国油田自身特点,结合不同条件,给出我国油田应用热电联供技术的建议。
潜油电泵机组实验检测系统由空载检测、负载检测及数据处理三部分组成。空载检测主要是对潜油电泵机组进行检测,负载检测是对潜油电泵机组进行综合检测,数据处理是将测量的各
<正> 在六十年代高中《平面解析几何》中,有的习题已经涉及到椭园梯形和弓形的面积问题。本文用初等数学手段,给出椭园梯形、扇形和弓形的面积公式。并应用所得结果来处理一
水是农业的命脉,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其整个耕地面积的40%是需要通过灌溉来保证其正常生产。因此,合理开发和调配有限水资源,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林业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维持人与自然友好发展,提高森林系统生态作用的重要作用。我国林业产业经多年发展,森林总面积扩张明显,但林业
林业是我国自然资源产业中的重要部分,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林业的经营及预防管理是目前林业管理中的重要措施。只有合理的保护与利用资源,加强林业的管理,才能够使林业产生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