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意整合思维建设课程思政支持系统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一个完整的支持系统的构建至关重要,二级院系则是课程思政支持体系中的关键性环节。二级院系须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鲜明的创意性要求,课程思政支持系统的功能表现为以创意思维推进课程思政整合建设。课程思政整合建设突出了“聚”与“合”的理念,其主要路径体现在几个方面:对二级院系课程建设管理体制进行更新;对二级院系课程建设组织体系作出重构;对二级院系课程建设成果链条予以延伸。
  [关键词] 二级院系;课程思政支持系统;创意思维;整合建设
  [作者简介] 方 军(1972—),女,上海人,博士,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艺术管理、党建思政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0-0034-04    [收稿日期] 2021-02-23
   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标志着已在全国高校中形成一定规模的课程思政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可以预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必将朝着全覆盖、纵深化的方向发展,进入更高阶段,迈向更高水平。在这一发展趋势下,各高校应努力构建一个完整清晰、相互协调的课程思政建设支持体系,特别是强化二级院系这一关键性环节,更具有现实紧迫性。
   一、高校课程思政支持体系的构建
   课程思政建设因其特殊性,极其需要高层次、整体性的创意思维来规划、统筹与推进。课程思政作为一种育人方式的变革,贯穿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涉及每一门课程和广大教师,学校只有加强制度和机制保障才能将课程教师充分动员和组织起来,落实落细[1]。因此,构建有序、有为、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支持体系必不可少。
   目前受到较高关注的高校课程思政支持体系是两个层级。一个是校级领导层面。校领导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导向在课程思政的支持体系中具有先导性的作用。另一个层面是同课程思政建设关系密切的职能部门,主要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和保障。除此之外,高校课程思政支持体系中还有一个更为基础,同师生关系更为直接的层级,即二级院系,尤其是课程思政建设在向更高阶段、更高水平发展的进程中,二级院系的支持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然而,二级院系作为课程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管理者,对于课程思政建设整体的支持作用依然相对有限,同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鉴于这一现象,在高校课程思政支持体系中,强化二级院系这一环节的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二级院系课程思政支持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
   二级院系在高校课程思政支持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创意思维推动课程思政整合建设。二级院系是高等院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最基本、最直接的单位,对于所属教师及其课程情况有较为清晰的掌握和全面的了解,其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实施、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形态的组织所无法替代的,因此也具备了推动课程思政整合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课程思政建设是面向所有课程、针对所有教师提出的。既然是全域性建设的新事物,在经过一定的初始期之后,必然会由零星散落的状态向着更高阶段发展,从而产生整合的需求及整合的条件。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课程思政建设以整合方式推进,能够打破教师“闭门”建设课程思政的状况,进一步在教师之间、课程之间形成协同效应,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效果,以更好地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在二级院系构建的课程思政支持系统中,创意思维与整合建设原则是相互协调统一的。如前所述,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路径、过程和结果等都具有高度的创意性,这不仅是针对教师个人而言,同样也决定了二级院系构建课程思政支持系统所应遵循的原则。二级院系在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支持的过程中,必须以全新的思维和方式加以推进,而整合建设的思路与方法本身也是创意思维的体现。
   三、二级院系课程思政支持系统建设实施路径
   二级院系层面以创意思维推进课程思政整合建设,构建课程思政支持系统,主要通过以下路径实施。
   (一)更新课程管理体制
   根據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对于课程建设管理体制的更新需要进行全局性的布局。
   1.前期阶段。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课程。课程及相关的教学活动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二级院系要特别关注课程思政建设前期阶段的支持、服务和保障。课程建设的前期阶段是教师对授课内容的准备。对于一般意义上的课程建设来说,这个环节更多属于教师个体行为,而课程思政建设则对院系层面在这一阶段的介入有较高需求,要求把推进举措落实到对内容供给的有效规划与统筹上。应当说,这一阶段相当突出地体现了课程思政整合建设的特点。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期阶段,可采用的方式有。(1)制定实施指南。《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这相当于一份最具统领性和基础性的课程思政建设“指南”。在此基础上,二级院系则可根据自身的学科专业特点,制定更为精细化、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思政建设指南,以指南的方式引导优质的课程思政内容供给。(2)组织集体备课。在课程思政建设指南的框架内,二级院系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关于课程思政的集体备课。这一环节的实施,使二级院系既引导了课程思政的内容供给,又在前端便对课程思政的内容供给有了一定的掌握,为成果的后续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3)探索贯通联动。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二级院系可依据课程思政建设指南,有意识地将各门课程所挖掘的思想政治元素进行对照,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关联。在一定的条件下,探索不同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的贯通渠道,以进一步强化优化深化其育人成效。    对于部分课程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充分尊重其特点的前提下,可尝试结合国家重大主题,通过协同策划的方式,为教师提供课程思政建设任务“菜单”(“菜单”较之“指南”更加具体和细化),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等。“菜单”有相对明确的任务导向,但教师绝非被动、消极地完成任务,而是主动通过这一过程提高自身课程思政建设的素养和能力。因此,一方面必须紧紧依靠教师,一方面又应当给予教师以必要的引导、启发、培训和鼓励。
   2.中期阶段。课程建设进入中期阶段后,管理主要表现为对课程建设质量进行监督和追踪。二级院系在课程思政建设的中期,应努力运用更多综合性手段加以管理,如开展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举办课程思政教学公开展示等。在必要的情况下,二级院系还须在这一阶段根据课程的具体需求,引入一些新的要素以支持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这也是课程整合建设的体现。
   3.后期阶段。课程建设在后期阶段,管理的主要任务通常是对其进行评价和修正。二级院系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后期管理,除了必要的评价(如树立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案例)之外,还应特别注意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果进行提炼和提升。对于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管理是课程思政整合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思政需要隐性地融于课程之中的,但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果却完全可以显性地彰显出来。部分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甚至可能实现从课堂内向课堂外的溢出与辐射。
   (二)重构课程组织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向是强化课程的育人功能。育人工作的全局性、全域性特征,决定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体系应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包容性、可塑性,因此对原有相对封闭的课程建设组织体系有重构的必要性。
   课程建设组织体系的重构,根本目的是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最大程度、最有效力的支持。在重构过程中,二级院系应发挥整合优势,充分吸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支持要素进入课程建设组织体系,要整合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组建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撐、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3],使这一体系呈现新的结构与新的样貌。这些支持性包括二级院系党组织负责人、辅导员、专职思政课教师,以及其他能提供相关支持的各类人员,并可拓展到校外。这些人员未必都直接走入课堂,而是更多地作为组织体系中的新要素体现其作用:(1)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指南的研究和制定;(2)参与课程思政集体备课的咨询和讨论;(3)参与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培训和指导;(4)参与课程思政建设过程的策划和辅助;(5)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的监督和评价;(6)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利用和开发。
   这些要素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全程性支持,覆盖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前端、中端和后端,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只有课程建设的组织体系被重构,支持性要素才能充分被吸纳进去。在重构的过程中,支持性新要素与课程建设组织体系中的固有要素(如教师、教研室、教学主管等)之间应构建起良好的合作与和谐关系,发挥支持作用并不意味着取代。在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固有要素和新型要素都要形成合力。即使在某些情况下,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支持的人员直接走进课堂,也不能在课堂上替代或忽略本课程授课教师这一根本主体,其主要任务还是帮助教师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三)延伸课程成果链条
   由于学科专业及课程自身的千差万别,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果也必然呈现复杂性、多样化的趋势。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是依托于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通过广大师生及各方的协同努力而获得的极其宝贵的育人资源。毫无疑问,它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不应止步于课堂之内,而应创造各种条件使其进一步向课堂之外延伸,实现课程内外更为紧密的衔接。牢牢抓住产生于课堂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果,为其打造一条联动贯通、富有生机的育人链,使育人要素不断进入动态式循环,是二级院系推进课程思政整合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之一。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向课堂外延伸与辐射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举办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展览展示。展览展示的形式面向一定的受众,便于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分类、集中、鲜明地予以彰显,建立课程内外的联通渠道。展览展示活动既是教学成果的直接体现,一定程度上又具有其独立的思想价值、审美价值、欣赏价值,并可作为校园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养成的一部分来看待。
   2.鼓励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参赛参展。一部分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特别是师生以报告、视频、设计等形式呈现出来的教学果实,基于其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应鼓励其积极参加校内外同成果所涉及内容有关联的竞赛、展览等活动。参加竞赛展览等活动,有利于在师生中继续延伸课程思政的建设效应,并通过课堂之外的开放式平台对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提供一种评价,强化激励作用。
   3.引导课程思政建设成果进入党团活动及其他思政项目。组织开展学校党团活动、筹划其他各种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项目等,都应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纳入视阈中,以资源意识、资源观念和资源视角审视课程思政建设成果这一新型育人要素。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吸纳并以适当的形式利用转化好课程思政建设成果,促使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尽可能地充实活跃在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项目中,成为一个生动流转的育人要素,不断激发出新的生命力,更好地服务于师生。
   4.沉淀课程思政建设成果。部分课程思政建设成果,还可能通过一定形式的转化与提升,成为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优化等方面的要素,并长期地沉淀下来。学校展示室、图书馆等功能设施都可以以适当的方式沉淀课程思政建设成果。二级院系亦可开辟适当的空间,以长期陈列的方式使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得到系统的梳理,同时也应允许课程思政建设成果以“散落”的方式融入校园环境与教学生活等空间之中,润物细无声地发挥其作用和功能。
   延伸课程思政建设成果链,一方面是丰富充实高校育人事业所需要的各类要素,另一方面也是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肯定与激励。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有效运用,为课程思政建设注入持续的动力和活力,这一基本原则不应被忽略或动摇。    四、結语
   二级院系以创意思维推进课程思政整合建设,其根本目的是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系统。这一支持系统把课程思政建设从教师个体的“碎”与“散”发展到了院系整体的“聚”与“合”。通过“聚”与“合”,二级院系可对课程思政建设开展指导、统筹、评价及成果运用等一系列活动。为了使二级院系对课程思政的支持作用更加充分地显现出来,这一系统也必须做好自身的建设、管理和调整,从制度、方法、流程、人员、环境等各个方面确保这一支持体系健康、高效、有序地运转。二级院系课程思政支持系统的建设是长期的、动态的、持久的。院系党政领导首先要在这一问题上形成共识和合力,从立德树人出发,切实担负起二级院系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使命和责任,制定科学规划,探索合理途径。院系的各个教研室应主动跨前、有所作为,努力落实院系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举措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院系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等也要建立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强烈意识和积极心态,自觉履行育人职责,同教师与课程形成良性互动,发挥出自身的独特优势。
   二级院系课程思政支持系统,关键在“支持”。因此,在这一系统的建设和运转过程中,始终要尊重教师、帮助教师、鼓励教师、锻炼教师、提升教师。只有建立了这样的基本出发点,“支持”功能才能真正到位,从而产生课程思政支持系统建设的收益和效能。二级院系课程思政支持系统的建设,同课程思政建设本身一样任重道远,同时又是必须有所作为,也必定大有可为的。
  参考文献
  [1]夏文芳.课程思政中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的政治引领[J].上海党史与党建,2020(4):55-57.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1-01-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李树涛.课程思政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师作用[N].光明日报,2020-06-16(15).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lete support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and the secondary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are the key links in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pport system. Second-level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should realize that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has distinct creative requirements, and the fun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pport system i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with creative thinking.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ighlights the concepts of “convergence” and “integration”, and its main path is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renewing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secondary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reconstructing the organization system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secondary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extending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 chain of secondary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Key words: secondary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pport system; creative thinking;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其他文献
[摘 要]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高校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效与课程思政的成效息息相关。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并重。在坚守师德底线的基础上,注重发挥育德功能,提升育德能力。高校教师应修立身之德,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应修立学之德,具备宽厚扎实的学识和恪守学术道德;应修施教之德,课堂内外将育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于从人的本质出发,进一步疏导人的思想问题,从而实现人的观念转变,其宗旨是关心人、激励人、发展人、实现人的价值,调动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人为本”理念正体现了这种人性的关怀。以对“以人为本”的解读为起点,深入反思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缺失,并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提升实效性,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工作理念提出看法。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 当前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心偏高”问题和“高速空转”倾向,表现为过于强调“评估分析”和“监测控制”等外在性或行政性因素,而缺乏激发教学质量保障的内生活力因素。结合教学质量文化理念,分析指出教学团队是教学质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强有力且可持续的内生动力源,以教学团队为核心可将教学质量文化有效落实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为了推进以教学团队为核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当下科技人才发展现状与科技创新发展需求不对称,其中一个表现是科技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不足.立足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需要,通过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缺口进行分析,借鉴美国康奈尔技术校区等美国大学的人才培养经验,提出启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跨学科培养工程,为建设科技强国、高等教育强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人才基础.
为提高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实效,初中英语教师也需要全面了解小学英语教材.基于话题融合,初中英语教师可以设计有助于初小衔接的听说教学活动,即通过Interlinkage(互联)、Development(发展)、Practice(操练)、Production(输出)四个教学环节,开展听说衔接教学,促进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自然衔接和运用中提升能力.
[摘 要]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和信仰的统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具有重大的国家战略意义,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政治保证,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形成科学系统的世界观、树立青春奋斗的人生观、塑造积极正向的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按照“知马”“姓马”“信马”“行马”基本路径培育新时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即加强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促进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培养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追求、
义务教育关乎社会公平和国家发展.基于中小学POI数据,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20年大连市主城区街道尺度的义务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现实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大连市主城区中小学设施点均表现出东南多、西北少的空间分布态势,小学设施点空间分布相对公平,初中设施点呈现“东南—西北”方向的非均衡发展态势;中小学均呈现城市核心区连片集聚、城市外围区多中心散布的空间集聚特征;中小学空间分布具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冷热点呈“东南热、西北冷”的分布特征.
高考读后续写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是全方位的,对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都有涉及,而这也使读后续写成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可关注以下几点:立足语篇,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想象生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多维展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摘 要:高中英语课堂“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普遍存在,而基于主题的中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改善这一状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应关注三大核心问题:以主题为引领,基于调研和大数据分析;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程规划;教学材料編写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范式”。   关键词:高中英语;中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
[摘 要]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全面提升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基于新农科建设的时代需求,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饲料安全方向专业基础课程“水产动物营养学”为例,以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和道德修养等为切入点,从课程整体设计、思想政治素材挖掘、思想政治素材融入的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三方面开展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