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通江-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断缝体储层特征及成因

来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mu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盆地东北部通江-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受多期构造运动叠加影响,构造变形强烈,发育多套规模砂体,须家河组发育特殊类型“断缝体”储层。运用钻井统计分析与区域构造演化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储层特征、形成机理及发育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储层是规模网状裂缝与相对高孔基质孔隙叠加形成规模网状缝孔储渗体,具有高孔、多缝、孔缝相关的特征。“断缝体”储层的形成与通江-马路背地区3层构造样式和多期构造活动关系密切,区域构造应力场与深部海相流体活动是“断缝体”储层形成的外部力学背景与内部成因机制。通源断裂具有通源与控储
其他文献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分为3个步骤,其中封存是将二氧化碳永久地封存于多孔岩层中.埋深超过800m、厚度和面积适宜、孔渗性佳并有盖层防止气体逸散的地层都是潜在的二
期刊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气藏整体表现为“储层致密、大面积含气、局部富集”的特点,开发生产中普遍呈现出储量丰度低、普遍产水和裂缝控产等特征,储量动用难度大。近年来,以有效建产和高效勘探为主要目标,应用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思路,开展了四川盆地中国石化探区须家河组的新一轮勘探开发攻关研究,在基础地质理论认识和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成藏模式、天然气富集规律和圈闭评价方面,建立了“先成藏后致密、超压驱动、晚期调整”的成藏模式,明确了“早期构造控带、差异致密控储、构造调整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时期经历了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沉积环境的转变,龙门山隆升过程中坳陷周缘不同物源供砂的差异性致使盆内砂体展布规律复杂、储集体非均质性强。以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为研究重点,结合钻、测井以及地震资料,阐明沉积地层及砂体展布特征,揭示须家河组沉积时期沉积充填过程及其对龙门山隆升的响应。须二段沉积时期,龙门山北段局部隆升,弱挤压与强物源供给背景,以米仓山-大巴山供砂为主;海-陆过渡相三角洲前缘叠置河道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与继承性,北部主河道向东迁移。须三段沉积时期,龙门山北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资源丰富,是四川盆地主要的致密砂岩气产气层段之一。以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四段(须四段)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岩石学特征、物性分析和成岩作用的研究,分析须四段砂岩的致密化过程及致密因素,并结合油气成藏史,探究须四段储层的致密-成藏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造成须四段孔隙损失的主因是压实作用,但导致储层致密的关键因素是成岩系统处于半封闭-封闭状态下沉淀的晚期碳酸盐胶结物,使得须四段相对有利储层在中成岩A期的中、晚阶段砂岩孔隙度降至10%以下,对应地质历史时期为早白垩世。包裹体及激光拉曼成分
为进一步扩大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雷口坡组四段浅滩叠合岩溶型储层探井成功率,实现高效勘探开发.基于区内丰富的钻井、取心和室内分析测试资料,对雷口坡组四段(雷四段)储层基
四川盆地新场构造带须家河组二段(须二段)地层水化学特征复杂,矿化度分布范围广,部分井在生产过程中地层水化学特征发生动态变化。因此,利用矿化度、氯镁系数、变质系数和诺瓦克相图等分析了须家河组各层段地层水化学特征,探讨了地层水的动态运移。结果显示:须二段地层水矿化度主要集中在70~110 g/L,氯镁系数大于50,变质系数大于10;须四段地层水矿化度主要集中在50~90 g/L,氯镁系数小于50,变质系数小于10;两者诺瓦克相图也具有明显差异。上述特征可作为地层水分布层系判别指标。须二段大部分井在生产过程中水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三段和五段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同时发育规模较大的三角洲分流河道和席状砂沉积,具有较好的源内成藏潜力。根据储层岩石学、微观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结合录井与测井解释成果,系统研究了川西坳陷须三段和须五段“甜点”储层的特征、成因机制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川西坳陷须三段和须五段以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细粒碎屑岩沉积为主,主要发育薄层砂岩型储层,但在成都凹陷南部地区须三段发育单层及累计厚度均较大的三角洲分流河道厚层砂岩型储层。薄层砂岩型储层岩石类型多样,沉积物粒度细,碳酸盐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三级储量规模大,但储量探明率低、试采效果差。其主要原因是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相对优质储层分布不明。因而采用了先精准预测砂砾岩,然后在砂砾岩中寻找相对优质储层的思路开展研究。在单井沉积微相划分基础上,通过岩性逐级识别,实现岩性准确解释;进而分析须家河组三段各砂组顶、底界面处岩性组合及其地震响应特征,明确地震剖面上波峰和波谷的地质含义,同时考虑井-震分层的差异,多方法确定提取地震属性时的合理时窗,进而提取相应范围内、不受上、下地层影响的多种地震属性,以钻井结果为比照,优选对砂砾岩最为
致密砂岩气藏甜点评价是储量有效动用的关键。基于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精细解剖,阐明了气藏甜点地质特征,建立了气藏甜点模式和识别标准,明确了甜点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致密气藏甜点形成机理。结果表明:①有效储层划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平缝发育的中-粗粒砂岩和块状层理的中粒砂岩,且有效裂缝为倾角大于30°的构造缝;②气藏甜点可以划分3种类型,分别为断缝型、层理缝型和孔隙型甜点,断缝型甜点高角度裂缝较发育,主要分布在SN向断裂所控制的断缝体内,层理缝及孔隙型甜点高角度缝不发育,主要分布在断缝体之外的优质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须家河组二段(须二段)砂岩储层具有埋藏深、致密的特点,天然裂缝的发育对储层至关重要。通过地表露头调查、岩心观察、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解释等手段分析新场须二段气藏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认为须二段储层裂缝可划分为网状缝、立缝、高角度缝、斜缝、低角度缝和平缝,以低角度缝和斜缝为主;裂缝主要发育在新场构造带中东部地区的须二段中、上亚段,走向主要为NE-SW向、NW-SE向和EW向,以EW向晚期构造裂缝最发育,并与区内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基于裂缝参数与产能参数交会分析,明确不同类型裂缝对产能的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