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公共政策的创新发展成为推动区域协同治理的重要支撑。公共政策的创新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应有之义,对提高区域协同治理水平和区域总体效益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政策创新的相关文献并厘清政策创新的基本概念,从动力来源、政策主题、实现过程以及评价标准四个维度构建区域协同治理下的政策创新发展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针对影响政策创新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从提升政策主体的政策创新能力、优化行政决策机制、加强财政扶持力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四个视角探索创新性政策系统运行新模式从而推
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基于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得以确定并使得权利进入诉讼模式。检察机关通过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相关组织和个人未代为起诉的督促、支持起诉职责,通过对涉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和涉公共利益的提起公益诉讼职责,共同推动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发展。修改后采取较为开放式的规定,应基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等精神理念,未成年人群体可诉讼权利保护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提倡泛化解释。通过全面构建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法律制度体系、多机构协同下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
法官绩效考核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司法效果的信用程度,从而建立起一种有信用的司法。为客观、科学发现信用司法建设路径,基于全国法院1988-2017年30年的司法数据资料,采用因素分析、回归分析方法,客观检验了法官绩效考核办法中有关办案数量、办案质量、办案效率、办案效果四方面指标设计的有效性和计算标准的正确性。经检验,办案数量、办案效率指标的创设有助于法官绩效考核目的实现,但其计算标准的科学性存疑;办案质量指标设计未区分案件性质、类型的不同情形而将改判率、发回率均设定为负向指标,其正确性明显存
本次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相较原法在许多方面作出了细化、更新,相应地,检察机关的未检部门需要根据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根据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