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在肝癌诊疗领域的探索与应用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owap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肝癌(主要指肝细胞癌)是全球第二大致死性肿瘤疾病,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治疗的机会。肝癌对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均不敏感,而索拉非尼作为目前唯一的肝癌分子靶向药物,其不良反应较大,长期疗效不理想。因此,亟需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以有效提高肝癌的治疗水平和远期预后。纳米医学作为新兴学科,以安全、稳定、高效的纳米材料为基础,针对肝癌微环境的特征性变化,构建出靶向性强的纳米载体,并进一步衍生出以纳米载体输运体系为基础的多种高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如高性能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荧光成像等高效分子成像模式及声动力学、光动力学、热消融、诊疗一体化平台等新型治疗策略,为肝癌的精准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诱导U251人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相关规律。方法采用20~100 μmol/L姜黄素作用胶质瘤细胞24 h,酶标法测定姜黄素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姜黄素对胶质瘤细胞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胶质瘤细胞形态学变化;酶标法测定各种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
目的观察CD147抑制剂衣霉素及激活剂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的增殖、侵袭、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GBC-SD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衣霉素(5、10、20 μl/ml)、AngⅡ(5、10、20 μl/ml)及联合用药(衣霉素10 μl/ml+AngⅡ 20 μl/ml)干预GBC-SD细胞,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
目的运用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敲除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基因的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方法设计3对针对目标基因CXCR4的导向RNA(sgRNA),通过PX335质粒构建3组该基因的Cas9表达载体(CXCR4-sgRNA-1、CXCR4-sgRNA-2、CXCR4-sgRNA-3),测序验证后,将构建正确的载体CXCR4-sgRNA-1转染进至U
目的总结猪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经验。方法项目组自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共使用巴马小型猪124只,实施各类原位肝移植术62例,其中标准原位肝移植30例,劈离式肝移植10例,心脏死亡捐献(DCD)供肝肝移植11例,经体外膜肺氧合(ECMO)修复后DCD供肝肝移植5例,经常温机械灌注(NMP)修复后DCD供肝肝移植6例。结果124例供、受体手术中121例气管插管顺利,3例出现插管失败行气管切开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小鼠癫痫持续状态后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黄芩苷对癫痫发作后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48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持续状态组、黄芩苷治疗组(100 mg/kg)。采用腹腔内注入海人酸(12 mg/kg)建立小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尼氏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坏死情况,免
目的观察过表达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A(CDKN2A)基因对食管鳞癌细胞株TE-13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已构建好的PcDNA3.1_CDNK2A及空载体质粒PcDNA3.1_neo分别转染人食管癌细胞TE-13,分为实验组(PcDNA3.1_CDNK2A_TE-13),阴性对照组(PcDNA3.1_neo-TE-13)及空白对照组(只添加转染试剂)。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
目的观察斯钙素-1(STC-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细胞5637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取60例膀胱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膀胱癌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ST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随后分别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流式细胞仪、Transwell小室观察STC-1蛋白对5637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能力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尼古丁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性反应及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并利用噻唑蓝(MTT)法检测10-8、10-7、10-6、10-5 mol/L尼古丁对软骨细胞活力的影响。随后软骨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不含任何药物刺激),模型组(10 μmol/L IL-1β),尼古丁低、中、高剂量组(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