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敏方对变应性鼻炎mi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qa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鼻敏感方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的影响进行观察,探究鼻敏感方对变应性鼻炎miRNA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本实验于2018年月1份~2018年11月进行,取36只SD大鼠,按随机分类表法分为常规组、模型组、研究组、氯雷他定组。除常规组外,其他三组以卵清蛋白为致敏原,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成功后分别给予给予0.9%的NaCI溶液、鼻敏感方水提剂、氯雷他定水溶液,进行灌胃处理。对用药前、用药7日、14日、28日后大鼠的行为进行观察,28日后对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药物治疗7日、14日、28日后,使用鼻敏感方的研究组和氯雷他定组比模型组大鼠的鼻部症状改善较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敏感方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剂,对于miRNA的表达有所影响,治疗机制是通过对IL-4、IL-17、IFN-γ、IL-10水平的影响,来调节Th1/Th2和Th17/Treg细胞间的平衡去实现的。
  关键词:鼻敏感方;变应性鼻炎;miRNA表达
  【中图分类号】R24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1-055-01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国内外均比较多见的疾病,因其较高的发病率已受到高度重视,由于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中医将其称之为“鼻鼽”或“鼽嚏”。AR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反应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有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等,现阶段多将其分类为季节性和常年性两种[2]。AR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控制,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的有效性虽被认可,但这种方式也有耐药等缺陷。关于AR的发病机制研究,Th1、Th2和Th17、Treg细胞免疫的平衡,一直都是研究热点[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动物: 36只SD大鼠,3月龄,重180-220g,雌性。
  (2)药物:卵清蛋白;氢氧化铝;IL-17、IL-10试剂盒;氯雷他定片;鼻敏感方,水提后减压浓缩,灭菌后 4 ℃ 瓶装密封保存,生药浓度为1.6g.ml。
  (3)仪器:THZ-312台式恒温震荡仪;冰箱;酶敏仪;显微镜;相机;电脑。
  1.2方法
  将36只SD大鼠根据质量排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模型组、研究组和氯雷他定组,每组9只。常规组正常饲养,不予造模及给药。其余三组建立AR模型,以卵清蛋白0.3mg为抗原,氢氧化铝30mg为佐剂,调入0.9%NaCl溶液1ml,注射入腹腔,隔日一次,以8次为基础,再用0.25%卵清蛋白生理盐水溶液滴鼻,每侧50μl,每日一次,连续7日。攻击致敏7日后,观察并评分。造模后,每组给予溶液灌胃,剂量为成人的常规服用量。氯雷他定组以氯雷他定溶液灌胃,研究组以鼻敏感方水提剂灌胃。常规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研究组等量0.9% NaCl溶液灌胃。连续28天。
  1.3观察指标
  (1)对比鼻部症状评分;
  (2)各组间血清IL-4、IFN-γ水平对比、血清IL-10、IL-17水平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数据,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差异对比使用t检验,使用n表示计数资料,以 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鼻部症状评分对比
  给药前:模型组、研究组、氯雷他定组的大鼠,激发出典型的变应性鼻炎症状。如连续喷嚏、大量清涕、阵发性剧烈瘙痒抓鼻面。连续激发7日后给药前,各组积分都大于5分,对比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造模成功。
  给药7日后,对比模型组,研究组和氯雷他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氯雷他定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给药14日后,对比模型组,研究组和氯雷他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氯雷他定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给药28日后,对比模型组,研究组和氯雷他定组喷嚏等症状明显减少,偶尔流涕,抓挠鼻面部的现象基本消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氯雷他定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1。
  2.2组间血清IL-4、IFN-γ水平对比及血清IL-10、IL-17水平对比
  与常规组对比,模型组IFN-γ水平降低, IL-4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对比,研究组IFN-γ水平升高, IL-4水平降低(P<0.05);氯雷他定组IFN-γ水平升高, IL-4水平降低(P<0.05)。研究组与氯雷他定组对比,IL-4、IFN-γ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詳情附表2。
  与常规组对比,模型组IL-10水平降低,IL-17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对比,研究组IL-10水平升高,IL-17水平降低(P<0.05);氯雷他定组IFN-γ水平升高, IL-4水平降低(P<0.05)。研究组与氯雷他定组对比,IL-10、IL-17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附表2。   3讨论
  鼻敏感方是在益气温阳方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有相关研究显示,鼻敏感方对AR的疗效明显,相对西药而言,有疗效持久、副作用小等优点[4.5]。miRNA在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特别是对CD4+T向Th1/Th2分化极性进行调控,可能与AR的发病的Th1/Th2失衡有关。
  Th1细胞主要产生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β、白细胞介素-2等细胞因子;Th2细胞主要产生细胞因子IL-4、IL-5、IL-10等细胞因子[6]。鼻敏感方通过益气散寒的功效,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的IL-4起到调节使其降低,对IFN-γ调节使其升高。从而对miRNA的表达水平产生影响[7]。
  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时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变应原后,将其加工处理,变为变应原肽,传递给Th细胞。Th细胞诱导B细胞释放IgE。当相同的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时,与IgE相结合,肥大细胞脱颗粒后,释放组胺、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性递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强、通透性增强、嗜酸性粒细胞哦浸润等情况,因此AR症状便会出现[8]。早期研究认为,AR的发病机制是Th1/Th2细胞免疫失衡,AR的发生源于变应特异性Th细胞的分化发生偏移,导致体内Th1及Th2反应失去平衡[9]。又有研究者认为Th17介导炎症反应属于促炎性细胞,Treg介导免疫耐受属于抑炎性细胞,在两者功能及分化的过程,出现相互对抗,会保持两者的平衡,这有利于维持机体稳定的免疫状态[10]。
  综上所述,鼻敏感方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良效方剂,鼻敏感方通过影响AR模型大鼠血清IL-10、IL-17、IL-4、IFN-γ的水平,来调节Th1/Th2和Th17/Treg细胞的平衡,从而发挥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这一影响会改变miRNA的表达。
  然而,细胞平衡与细胞因子的关系和影响细胞因子分泌的因素都较为复杂,从细胞因子的角度对细胞平衡进行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泉. 变应性鼻炎治疗探讨[J]. 智富时代, 2017(2).
  [2]熊斯怡, 杨洋, 阮昊. 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 免疫学杂志, 2018(1):86-92.
  [3]霍美旭, 刘谦虚. 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免疫治疗与IgG4研究新进展[J]. 临床医学工程, 2017(12):1789-1791.
  [4]狄杨, 于睿莉, 王学艳, 等. 生物标志物在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 42(2):102-105.
  [5]陈玉莲, 王雪华, 黄雪琨. 变应性鼻炎皮下免疫治疗的心理护理体会[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7(7).
  [6]张文馨.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儿童变应性疾病中的应用[J].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7, 44(2):104-107.
  [7]宋庆均[1, 2], 杨秀海[1, 等. 变应性鼻炎致病因素及治疗的研究進展[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7(1):83-88.
  [8]许海艳, 杨见明, 汪维庆. 舌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重塑变化的研究[J]. 健康之路, 2017(3).
  [9]王虹, 吴静, 章如新. 速激肽-1受体小干扰RNA对变应性鼻炎多种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9, 54(4):280-285.
  [10]王微, 赵春源, 姚鸿超, 等. miRNA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34):2141.
  作者简介:彭文静,女,1986年6月出生,研究生学历,民族:汉;籍贯:山东泰安;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耳鼻喉专业研究。
  基金名称:佛山市自筹经费类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书(编号20161021010035)
  项目名称:鼻敏方对变应性鼻炎mi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高龄高危输尿管结石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高龄高危输尿管结石病人,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患者共55例。对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及住院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碎石成功率高。患者术后可以早期下床活动,并发症少。结论:输尿管镜钬激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DR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9例肋骨骨折患者采用DR诊断的相关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69例肋骨骨折病患骨折数量为102处,根据骨折程度给予划分,其中不完全性骨折48例、完全性骨折21例。同时,使用DR诊断的69例肋骨骨折患者诊断准确率高达97.10%,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R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准确率高,操作简单方便,在临床有
期刊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自2019年12月中下旬在湖北省武汉市确诊以来,已造成上万人感染,此病传染性强,病死率较高,现代医学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中医中药在治疗过程中,取得一定疗效,基于《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理论,新型冠状病毒属中医“寒湿疫”范畴,病位多在肺、脾,亦可陷膜原,伏于半表半里,清肺排毒汤为仲景经方融合运用而成,结合中医中药理论,可在诊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微波消融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對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3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挂号先后顺序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参照组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用微波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中术后情况、术后血清CRP情况。结果:治疗后,参照组的术中术后情况显著差于观察组;参照组的术后血清CRP情况显著差于观察组,有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提升急诊内科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临床方案。方法:将本院急诊内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奇偶随机分组法将其评分为两组。将入院顺序为奇数者纳入对照组行急诊内科常规治疗;将入院顺序为偶数者纳入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
期刊
摘要:目的 通过对若干年的若干民航飞行员冠心病患者的病例方面的总结,进一步对比相关临床发病的特点情况,对相关危险因素情况进行了解,从而了解此职业不同年龄危险因素的具体情况差异。方法 在本院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所有所收治的罹患冠心病的民航飞行员病例中,抽取70例作为研究群体,并根据年龄分为A组(年龄0.05),而在LDL-C对比时则可以发现,A组明显更高一些(P<0.05)。不同年龄组别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真武汤和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9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真武汤和血府逐瘀汤治疗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1)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3.1%、72.41%(P<0.05);(2)研究组患者疗后心功能指标、NT-proBNP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真武汤和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效果显著,有必要继续大力推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开窗减压术对儿童颌骨囊肿的治疗效果,观察此方法对于附近未萌出的牙齿萌出的影响。方法:临床中选取3例替牙期的儿童囊肿患者,行囊肿开窗减压术,术后随访一年。结果:通过CBCT观察发现囊肿骨密度增加,囊肿体积变小,附近牙齿合向生长。结论:开窗减压术不但是治疗儿童颌骨囊肿的一种有效方法,也为未萌出牙齿的保存增加了一种方法。  关键词: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  【中图分类号】R246.83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盐酸克林霉素治疗妇科急性盆腔炎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期间吉林省蛟河市天岗镇卫生院收治的76例急性盆腔炎患者,根据区域门诊数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给予盐酸克林霉素。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炎症因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炎症因子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胃溃疡患者常规治疗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8-2019年期间收治78例胃溃疡患者为对象,其中39例予以常规西药治疗,作为常规组,另外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黄芪建中汤治疗,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94.87%)高于常规组(82.05%),对比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黄芪建中汤在对于提升胃溃疡患者治疗效果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