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自信的一片蓝天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21
  本人通过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培训,以及对新课标的感悟,新教材、新课程的实践,不断内化新课程改革体现的“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我校“三成”科研课题的研究,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为目标,重视课堂教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空间,成为放飞学生自信的一片蓝天!
  1、重视学情、因材施教,让学生树立自信。
  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由于学生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有所收获,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合作意识,树立学生的自信。
  其次,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转变“教教材”的传统模式,而要充分利用教材将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实现符合学生特点“用教材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正视教材的相对性,开放教材,充实教材,超越教材,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有力凭借。课程标准粗化具体知识内容,突出地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死”握教材不放,预设的教案也将是灵活的、有弹性的,在实施过程中,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说、多动脑、多实践,让学生感受到自已是课堂的主人,有增强学生的自信。
  2、关注发展、春风化雨,让学生找回自信。
  “头脑不是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束被点燃的火把”。人的后天发展潜力巨大,只是有适宜的教育,每个人都有能获得充分发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教师善于把握学生的“发展可能性”, 转换角色,走出 “师道尊严”。 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新课程要求地理教学要彻底走出“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这样学生“会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树立自已的自信,找回个别学生因自尊心作怪而失去的自信。
  3、展示自我、张扬个性,让学生放飞自信。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师应该用爱心去呵护学生的“不同想法”,鼓励学生“再发现”,恰当处理学生学习中的不同反馈信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课堂上,面对学生的个性化的理解,自由化的表述,独立性的思考,甚至是错误的答案也不要去指责,而是用欣赏的目光去激励他们,给学生自信,促进他们去争取成功。新课程评价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
  “挑战无处不在,有了自信才会更加精彩”。自信心是成功大厦的基石,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师创新的课堂情境中,让学生创造性思维,张开想象的翅膀,让课堂所蕴含的生命活力得以绽放,使课堂成为学生放飞自信的一片蓝天。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导入是高中各学科教学的重要一环,良好的课堂导入能短时间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化学知识点多,内容比较抽象,为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应注重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的探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对高中化学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导入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8  化学是高中阶段极
提出了一种利用声能进行管道智能化检测的方法和技术,分析了管道内的流体发声原理,并对管道各种缺陷造成的波动特征和检测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