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ong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拉开了新农村建设的序幕。对县域来说,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开好头、起好步,为全面建设新农村筑牢基础,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在实践中,我们沛县本着让农民受益的原则,抓住关键点,选准切入点,注重实效,循序渐进,赢得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
  
   一、立足发展和富民,从农民增收最快捷、优势最明显的产业抓起
  
   建设新农村,经济是基础,发展是关键,富民是核心。我县坚持把发展和富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着力发展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一是内部挖潜,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按照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服务社会化的思路,着力发展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优质稻米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强化其龙头带动作用。引进建设了华英、雨润等20余个大型肉鸭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8000万羽,形成了集种鸭孵化、规模养殖、饲料加工、宰杀分割、羽绒加工于一体的生态肉鸭产业体系;引进、扩建蔬菜加工出口企业22家,日加工能力达600余吨。新扩山药、牛蒡、苔蒜等创汇特菜20万亩,全县创汇特菜总面积40万亩以上。初步形成了集采后分级、包装、保鲜、速冻、脱水及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创汇特菜产业体系;整合了81家稻米加工企业,日加工能力达5500吨。全县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发展到50万亩以上,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优质稻米产业体系。三大产业体系带动了全县2/3的自然村加入产业链条,农民有1/3的收入来自这三大产业。二是外部拓展,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民营经济。我们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最快捷的途径,实施“三十万农民大转移”工程,按照“有计划培训、有组织输出”的思路,一方面加强对劳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另一方面积极拓宽输出渠道,组织好与输入地的对口协作,发展中介机构80余家,与全国各地40多个劳动部门签订了信息交流协议,提高了劳务输出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认真落实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带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目前,全县民营企业已发展到1800家,个体工商户15000多户,注册资本20亿元,形成了塑编、机电、运输、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涌现了一批专业村,全民创业的热潮正在各地掀起。
  
   二、注重循序渐进,从农民受益最直接、最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才能取得实效。在实践中,我们首先从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基本问题入手,让农民切实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和好处。一是以村庄河塘整治和骨干河道清淤为重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抓住冬春有利时机,集中开展村庄河塘整治和骨干河道清淤,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县共清理河塘316个,疏浚骨干河道39条,村塘100多个,清洁水面817亩。同时,注重将河塘整治、骨干河道清淤和农村道路建设、绿化造林、改水改厕等工作相结合,整治清淤期间,完成修复水毁工程500余处,整修村际道路28条,造林8200亩,新建、更新、配套农田林网11万亩等,不仅使农村环境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明显改善,而且有效提高了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以实施“农村五件实事”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在落实好农业税费减免、农村合作医疗、乡村道路建设、农村改水、草危房改造这老五件实事的基础上,全面组织实施“道路通达、教育培训、农民健康、环境整治、文化建设”的农村新五件实事。目前已修铺农村等级公路670公里,村通灰黑公路比重达80%以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班车。新增改水受益15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8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5%。实现了村村通广播,80%以上的村通有线电视。三是以落实困难群众生活保障为重点,健全扶贫帮困机制。从切实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具体困难入手,积极扩大各类保障措施覆盖面。农村低保做到了一人一档、应保尽保;开展送医解困活动,每年免费为全县60岁以上农村老人体检一次,为1500名贫困患病农民每人提供400元医药费;投资3亿元完成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建立副科级以上干部与孤贫特困学生“1+1”长期结对帮扶制度;开展“四送一帮”活动,县直机关每个单位帮扶10个贫困户,送技术、送资金、送物资、送信息、帮脱贫,通过这些措施融洽了党群关系,调动了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三、坚持试点先行,从农民积极性最高、条件最成熟的镇村抓起
  
  由于村镇之间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新农村建设不可能搞一刀切,追求一步到位。为此,我们先从农民积极性最高、条件最成熟的两个镇、十五个村抓起,集中物力、财力、人力,先行突破,以点带面,渐进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具体工作中牢牢把握三条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把两镇、十五村分为改造村、中心村、搬迁村三个类型,按照“集聚适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要求,分类规划,注重差异发展,防止千村一面;量力而行,科学制定建设标准,防止脱离实际;强化审批监管,防止“有新房、无新貌”和“空心村”现象。目前,试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展开。二是捆绑资金,集中使用。县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资金,配套省市投入,专项用于试点村镇建设,对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统筹安排、集约投放,向试点村镇倾斜。在投放方式上通过以物代款、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手段,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三是培植产业,发展经济。坚持把培植富民产业作为试点村镇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村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并列为重点考核项目,强势推进。试点村都要求至少有一项主导产业,90%的农户能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致富项目。
  
  四、突出建设主体,从最能有效提升农民素质、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工作抓起
  
  农民是农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新农村必须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必须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我们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有文化的农民。在加强基础教育、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同时,把塑造“勤劳、创业、合作、自强”的新时期农业文化精神作为农民素质教育的重点;进一步创新教育形式,以开展“百部电影送千村、百部戏曲惠农民、百台晚会联城乡、百册图书藏农家、百村比武强身体”活动为载体,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在社会上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强职业培训,培养懂技术的农民。实施“十万农民大培训”计划,根据农村发展需求,开设了种植、养殖、家政、建筑、电子、化工、服装、保安、营销、经营管理十大门类培训科目,每年培训200多期次,同时还开展了农技培训“镇镇行、村村到”活动。目前,全县90%以上的劳动力都掌握了1-2项致富技能。三是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培养会经营的农民。以优质稻米、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三个县级营销协会为龙头,以行业协会、产销大户、农民经纪人为基础,发展了合作经济组织398个,吸纳农户11.3万人,占农户总数的44%。农民合作组织代表农户与企业签订产销合同,按照企业、市场要求组织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改变了过去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的局面,有效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他们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能力。
  (作者系中共沛县县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尤健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介绍了双逆变变频调速技术原理及在桥式起重机起吊电机控制系统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本文介绍了线切割机床的加工原理,分析了电参数在生产中的合理选配。
在近些年审计工作的实践中,笔者深感审计工作人员应学会唯物辩证法,这样才能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思维能力,改进审计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坚持发展的观点,动态地看待审计质量。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人们对于审计质量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经过实践的积累,同样也是与时俱进的。经过20多年的实践,审计质量已有了较大的提高,对审计质量的考核已覆盖到编制
主要介绍了中型型钢厂对关标H型钢轧辊加工工艺的改进和应用。通过对轧辊材质和作业进行全面到位的分析,提出对加工工艺的要求,对比目前的加工现状提出的优化改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