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及引导策略研究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1583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健康发展,提升网络舆情工作效率、保证网络舆情工作质量,对于维护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部分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实践经验,对进一步加强高校舆情管理和引导提出有建设性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6.32亿,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舆论场,网络舆情也应运而生。具体来说,网络舆情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大众网民通过网络传播的对日常生活、时事政治等方面某些热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近年来,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力持续上升,据统计,90%以上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个小时,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资讯、沟通交流以及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思想动态,更影响其人格的培养。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这为当前高校突出宣传思想工作重点、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强网上舆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构建大网络大舆情全媒体工作格局,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工作,切实掌握网上舆论工作主动权。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
  高校网络舆情主要指大学生在校内外各种事件的刺激下产生的,并借助于互网联网传播,且在高校范围内形成的对于刺激事件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当代大学生普遍思维活跃、喜欢接受新事物、信息素质较高和较为情绪化,使得高校网络舆情在具备一般网络舆情所表现出的丰富性、透明性、自动性、离散性与聚合性的同时,更具有大学生独有的群体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表达的直接性
  网络以其及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改变了以往受众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的传统状况,让大多数的网民能够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直接通过微博、博客、BBS论坛等平台直接发表自身观点,无论是受众还是传播者都是完全平等的,而其角色也可互换,互为传播主体。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无论是思维还是情感都处在比较活跃的阶段,个性也显得较为张扬,信息发布和讨论所具有的匿名性让大学生免受“群体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中丝毫无所顾忌的进行自我表达,甚至是为了引起注意而炒作自我,把自己打造成“校园网络红人”。
  (二)意见领袖的少数性
  高校舆情传播主要以校园BBS论坛、微博、人人网社区为主要传播场所,由校内热点事件或是国内外重大事件引发的,其制造主体是由那些对事件具有相近看法的大学生组成的,他们以校园网络为媒介进行意见的表达和讨论。一般情况下,参与度较高的学生只占全体学生中的一小部分,一般是由校园BBS论坛上的活跃者、微博粉丝数较多的“校园网络红人”和引发舆论事件的受众群体组成。笔者于2014年7月在四川3所高校BBS论坛上做了关于“上BBS论坛做什么”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同学占21.3%,而“潜水,只浏览关注校园动态”的人却占到了71.4%,其余不到10%的同学表示“无所谓”,这反映了以BBS论坛、校园网络社区为代表的网络舆情的一个特点,即在BBS论坛上真正影响到舆情的只有一小部分,但这部分往往都充当着意见领袖的角色,所以他们的观点和思想对其他的网络舆情受众会产生导向作用。
  (三)舆情传播的突发性
  由于网络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具有及时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使得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非常迅速。一个校园突发事件,由于大学生网民的“自由”臆测和一些带有认识偏差的情绪化渲染,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其表现为,当某个大学生将一个突发事件的照片或者简单的带有情绪化的事件描述发布在校园BBS论坛、人人网或者个人微博上时,很快就会吸引大量关注的目光,让该信息被大量转载,甚至引来社会媒体的介入报道,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把学校推向风口浪尖,舆情难以控制,并在校园及社会上产生持续的影响。
  二、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效果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随着网络及新媒体在大学生当中的影响力不断加强,传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思想观念和工作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这势必影响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工作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式被动,观念保守
  当前很多高校的舆情管理者在观念的引导上还很保守,方式也显得被动。主要体现在一些校园的热点事件上的处理,多是采用删除、封堵等方式,没有真正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这种缺乏积极的处理方式让很多大学生的情感得不到合理宣泄,不仅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甚至会激化问题。很多情况下,在一些封堵之后,校园舆情平台可能会暂时沉默,但这并不表示解决了问题,甚至很可能在校园内充斥更多的猜疑和不满,大学生很可能会选择在校外舆情平台如百度贴吧、微博、人人网等社会媒体上宣泄情感、寻求关注,使得舆情管理和引导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机制欠缺,效率低下
  当前大多数高校在应对网络舆情时都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但却缺乏较为健全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和责任分工,这导致一旦网络舆情开始活跃,尤其是网络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往往是通过层层汇报,再层层下达指令的“行政命令”方式去开展管理和引导工作,且涉及突发事件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协调配合,相关人员在引导过程中无章可循,随意性大,责任、目标不够明确,甚至出现混乱的情况,使得舆情管理和引导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及时控制网络事态的发展。   (三)投入较少,队伍弱小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在舆情管理方面,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投入都较少,缺乏思想素质高、知识经验丰富的专职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队伍。舆情信息仅仅依靠宣传部门的少数工作人员兼任网络舆情管理员人工监测,虽然也招募了一些学生网络舆情管理员,但他们大多是利用课余时间来担任,一方面不能实现对网络舆情全天候的关注和引导,另一方面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也不能有效地及时引导。
  三、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工作的对策
  针对当前高校舆情管理与引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笔者认为,高校网络舆情要健康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思维,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方式方法,采用疏导结合的方式,引导和优化校园网络环境。
  (一)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机制
  一是要加强领导,成立校园网络舆情监督引导小组,制定舆情管理与引导的实施意见,建立校内各单位之间的协同配合,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二是要规范和健全管理制度,有针对性的出台相关规定,对学生网上发布行为和信息审核程序进行规范,认证网络客户端,落实实名上网政策;三是要制定网络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发挥校园网络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为保证学校的稳定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四是建立网络舆情地方与学校联动机制。高校应该积极与地方政府、媒体等单位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共同维护高校的稳定和安全。
  (二)增强校园主题网站的吸引力
  校内主题网站是校园网络文化的主要载体,是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的关键。为了增强校园主题网站的吸引力,扩大其在大学生当中的吸引力,要从大学生的需求出发,打造一批贴近学生、影响广泛、富有吸引力的栏目,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信息服务,使校园网真正成为大学生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要发挥“和学生学习生活关系密切”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大学生能够通过校园主题网站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比如校园网站的新闻栏目更新要及时,内容选择上要贴近学生,多报道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表达方式上要多用学生乐于浏览的图片、视频等。进一步建设数字校园,开发手机应用客户端,使其包含一切可以公开的校园信息,学生通过电脑或者手机登录客户端后不仅能够查询到和自己有关的选课、成绩、消费记录等,还可以查询到学校公共信息,预约各种服务,真正做到“校园生活数字化”,方便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同时还要增强网站的互动性,充分满足大学生的交流、表达和展示需求,开设互动性栏目,畅通网络表达渠道,鼓励大学生“晒”各种健康向上的内容,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共同营造积极健康阳光的网络文化氛围。
  (三)加强舆情引导和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强高校舆情引导的必要保障,高校汇集着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知识分子,也包括着大量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的学生,应当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起一支具有高理论水平和引导艺术的网络舆情引导和网络评论员队伍。一是要切实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机制建设。由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小组牵头组建专职相结合的网络评论员队伍,鼓励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及学生党员干部加入其中,负责学校的网络评论工作。建立定期的培训与考核机制,不断提高高校网络评论员政治业务素质、写作能力和网上舆论引导能力;二是做好网络评论员队伍的考核工作。对网络评论员队伍要实行规范化管理,对工作积极,发表评论员文章质量高、数量多,并取得实际成效的,要进行及时表彰。对工作不积极、不负责的,要根据情况,及时进行批评教育,重则取消网络评论员的资格,目的是为了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提高评论员的责任心;三是要建立网络评论员保障机制。高校应该加大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工作场所、设备设施上都创造良好的环境。学校可以将大学生网络评论员纳入到学校的勤工助学体系,为网络评论员提供适当的补助,高校各相关部门也要支持高校网络评论员工作,积极配合他们完成工作,从而不断提高高校网络评论员各项工作水平。
  (四)积极打造校园网络沟通交流平台
  高校应当充分运用网络及时性和交互性的优势,搭架学校与大学生及时沟通交流平台,为学生答疑解惑,疏导情绪。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实施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知情权,并且让他们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力,让他们能够自由表达想法。同时及时给予积极的回应。这既有利于学校的管理,也能够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为学校的发展共同努力。高校可以在校园网站、论坛等地专门开设学生意见平台,或者可以开一个领导意见邮箱,并派专门人员及时收发回复,了解学生的动态,控制网络舆情的发展。以西南财经大学为例,学校自2009年开始在校园BBS上设置“校园议事厅”栏目以来,累计开展校领导与师生在线交流35次,累计总点击量超过40万次,学校领导组织每1-2个月参与在线交流,和学生进行网上思想交流,共谈学校建设工作,对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进行切实了解,拉近了与学生距离、增加了亲切感,学校领以真实姓名加职务作为论坛ID。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交流方式不但拉近了学生和领导的距离,也使得交流更加畅通,不少问题都在交流和沟通中得到了有效解决,在BBS论坛上专门开设了“部门回声”专版,学校解决问题的情况及后续进展均在此公示,让在线交流的实际成效落实,提升了学校公信力,对有效引导网络舆情,构建和谐校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管理工作者应该顺应网络时代潮流,充分把握高校网络舆情特征,完善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打造网络精品,促进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潘清泉韦慧民:试论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影响及有效利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
  [2]任海: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特点及引导策略[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3]曹银忠许方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11.
  [4]胡雪艳:试析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5]周瑛:新时期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6]李育全鲁黎黎:高校网络舆论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能及其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对5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学生社团作为学校中常见的一种组织,是学校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拓展知识、展示个人技能和沟通的重要平台,是中学生在课堂外与人
对于线性回归模型,给出了它的设计矩阵呈病态时的充要条件。
据悉,贵州省锦屏县将投资建设清水江(锦屏一白市)高等级航道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2613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370万元,其它投资10243万元,将新建四级航道49.81公里。航道的项目建
目的探讨羊水栓塞患者动态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羊水栓塞患者31例,检测栓塞前、栓塞后1 h及2 h凝血功能及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清分泌型
自噬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方式之一,受多种信号通路调控,参与细胞生长和增殖等多种生物过程。不同情况下,自噬既可以促进细胞生长也可以诱导细胞死亡。因此,明确自噬对肿瘤细胞
现将我院2002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的30例老年急性闌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分析如下:
拟研究有压承插口管道工程的拆除技术克服现有施工技术的不足,该技术采取被拆除管道无损伤的柔性拆除方法。首先对已运行的管道进行停运及排水,将拆除管道周围土质清除,使管
山西省召开公立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采购工作推进会,决定从11月1日开始,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等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必须通过山西省药械集
江苏省财政厅近期下发通知,要求2015年政府购买服务的重点项目应在2014年基础上实现范围明显拓展,项目明显增加,金额明显增长。原则上项目增长幅度应不低于1/3,金额增长幅度不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