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撒旦作为诱惑者的变化--从《失乐园》到《复乐园》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R66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乐园》中的撒旦作为诱惑者,他的骄傲、狡猾、自欺、偏执和绝望,是由他的身份和堕落的基本事实决定的,这些在《复乐园》中的撒旦身上都有体现。然而,由于经历、境遇和对手的不同,《复乐园》中的撒旦在形象、心理和手段策略上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一方面向普通人、世俗化靠拢,一方面又有工具化、讽喻化的倾向。
其他文献
加达默尔以诠释学的理论方法来探讨历史理解的哲学意义,他认为历史理解的过程是主、客体相互规定的过程,理解的对象也是主、客体相互规定的统一体;是理解行为使主体成为主体,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备受关注,在对那些以李、杨爱情故事为对象的文学作品的梳理中,一些事实慢慢突显出来:历史在接受从道德批判和审美同情两种角度阐释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政治文化研究方法发生了转变,主要表现在从对西方政治文化研究成果的译介转向对中国政治文化、西方政治文化及其比较研究、从关注传统因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