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装费”纠纷到处都上演

来源 :理财周刊月末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ao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关于取消“燃气初装费”的争议引来了全国消费者关注的眼光。实际上,早在此之前,全国就不乏状告这项收费行为的民事诉讼,但一直没有引起足够大的反响。
  在北京,也是因为燃气初装费,通州某小区的58位业主从2004年9月开始,已经与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打了十多起官司,虽然并不顺利,但业主们坚持要讨个说法。
  在长沙,去年6月,同样是因为燃气初装费问题,某小区27位业主将开发商告上法庭,这一案件被称为湖南“2006年公益诉讼第一案”,但以业主败诉告终。
  在福州,福建省首例燃气初装费官司在去年4月开庭,某楼盘业主起诉开发商的11个案件同时审理,最终业主败诉。
  在成阳,某退休职工因同样的问题,于去年4月状告市政府和天然气工程建设筹资办,诉请最终被法院驳回。
  虽然目前广东省物价局已经顺应民意地站出来公开反对收取初装费,但是这个举动能否落到实处,还令人有些担心,因为国内有些省份已经发生过在物价局明令取消之后,燃气初装费又假借其他名义卷土重来的闹剧。
  
  巧立名目照收不误
  
  然而“围剿行动”即使取得了一定范围内的胜利,也并不意味着这个费用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记者了解到的发生在四川省的一场取消燃气初装费的运动就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进行着。
  早在2005年2月1日,四川省物价局、建设厅就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从2005年2月1日起,房屋的销售只能按照一个价格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应按规定施行明码标价。同时,销售合同已明确配套建设的基础设施,如供电、供气、排气、通讯等设施的建设费用,一律进入房价,不得在销售价格之外另行向消费者收取。
  然而在“一价制”颁布1年多的时间里,部分消费者仍然没有切实地感受到“一价制”所带来的好处。个别楼盘收取天然气初装费的事情仍然屡见不鲜。
  面对公众的质疑,开发商回答说:“一价制”执行时间不一造成了这个费用继续在收。
  根据四川成都某媒体的报道,2006年1月,四川市民彭先生购买了“加国枫韵”内一套商品房。按照当初约定的合同,彭先生需要在房款外再缴纳4000元的天然气初装费、3000元的自来水一户一表安装费、540元的光纤入户费。当彭先生向开发商提出质疑后,得到的回答是“加国枫韵”是2005年4月以后开盘进行销售的,但开发商的房价制订工作是在2005年2月1日即《通知》颁发前制订的,如果不收取这笔费用,等于是开发商亏本了,所以还得向购房者收费,对于退款一事也不予理会。
  在市民郁先生与四川名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燃气入户费纠纷中,所售商品房无用气设计,用气需住户另行缴费安装是开发商给出的另一种解释。
  据郁先生称,2005年12月,他与名人公司签订了购房合同,并交纳了相应的房款。但在一份补充协议中,开发商要求他交纳3750元的天然气入户费。他认为此项收费不合理。
  名人房产公司负责人廖总称,郁先生所购的楼盘为公寓,本身没有天然气使用的设计,居住的住户一律用电。这一情况在售楼过程中已向郁先生说明得非常清楚,并明确写入到合同当中。正是由于设计上的原因,所以公司在房款中不含燃气入户费。在此前提下,业主提出需要另行安装天然气,额外缴纳这笔费用合情合理。何况这笔费用本来就是替天然气公司代收,不存在重复收取,所以不能退还。
  
  把公众当猴耍
  
  相比于四川“明火执仗”的对抗行政禁令的行为,湖北武汉市的收费主体则玩起了“换汤不换药”的把戏。
  武汉也曾有公众呼吁取消当地的燃气初装费,得到武汉市物价局的批复说:“湖北省物价部门从未审批过‘初装费’一项。”然而,市民还是纷纷反映当地的天然气公司一直在收取每户2300元的“初装费”。
  经过多方质询,公众得到了一个啼笑皆非的答复称:“武汉市天然气公司向用户收取的2300元并非‘初装费’,而是‘天然气庭院管网建设安装费’,由成本调查队审核,并经过物价部门批准,是正当收费项目。”
  就此,武汉市物价局商品处处长涂杰说:“初装费一项,天然气公司目前向每户收取的2300元是经过省、市物价部门审批,指从进入小区或庭院的中压支管起,到入户表尾阀这一段管网工程所需的设备、材料、勘察、设计、施工等费用。”
  “初装费”改头换面成“安装费”。每户人家不论住几楼、安装难度多大、具体安装成本多高,统一要收2300元。有人不禁要问,这种收费和“初装费”何异?
其他文献
“牛市的风险就像和你擦肩而过的貌似平凡人的杀手,在冲你不经意地微笑一下之后,从你身后出刀刺过你的软肋。” 一位基金经理形象地形容了近来的股市,而在暴涨暴跌之间,喻示的是股市机会还是股市陷阱?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牛市未必一帆风顺  冯庆汇    近期市场反复震荡又连创新高,机构对市场调整的预期正在不断增强。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认为,牛市未必一帆风顺,需要审慎面对市场震荡。多数投资人还沉醉在牛市
期刊
2006年以来,基金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其中封闭式基金表现尤为突出,加权平均年涨幅高达151.51%,远高于上证指数以及其他同类投资品种的回报,成为2006最赚钱的投资工具。  封闭式基金收益的高回报一方面得益于净值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则因为折价率的存在。2006年全年,封闭式基金净值年平均增长107%,折价率则由2005年底的平均36%下降到20.71%。  目前大部分机构仍然认为2007
期刊
近年来,篆刻精品拍价屡创新高,反映了篆刻精品正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想步入篆刻的收藏投资市场。首先要特别多看一些名家篆刻的作品,关注相关的印谱就是非常必要的。其次,熟悉了印谱后,可以重点从民国时期的篆刻名家作品入手。  由西泠印社推出的国内最大规模的篆刻专场拍卖,在近期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近千方印章仅两方小印流拍,整个专场斩获了1335余万元,成交率达到了98.5%。其中除了一
期刊
现在大盘在工作线下,暂时“下班”,下错了也要下。反之,下周要下。反之,实质利好,指数“梅开二度”,那你再“线上阴线买”也不会迟。  炒股还是技术第一吧!跌了,而且是暴跌。2841点是理论涨幅,机构操盘手果然严格遵守规律,月收盘在2841点之下,配合市场风险论把K线大幅往下运行。我想本栏读者应该看得明明白白了吧。  上几期文章笔者盯着2841点分析,特别是上期用了“生死关口”字样,本周月收盘低于28
期刊
近几年来,垄断行业虽然强势依旧,但遭受公众的口诛笔伐多了,态度也收敛了许多,一些乱收费也得到了一定的遏制。比如电话初装费、手机月租费、桥梁隧道超期收通行费等,或免或降。但是笔者注意到,还有相当一部分行业,虽然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垄断行业,依然利用自身的种种优势,在收取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费用。我们或许可以把这种行为称作为“准垄断”,比如本期文章中重点讲述的广东省收取“燃气初装费”的行为。  广东省的燃
期刊
2007年初,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发行了《猪年》地铁纪念卡,如此自1996年开始发行的一轮生肖题材地铁卡也宣告落下了帷幕,十二生肖终于得以大聚会。由于生肖题材历来受到集藏者的重视,因此随着上海地铁发行的第一轮生肖卡的大团圆,投资者也开始逐渐青睐生肖卡的市场表现。    实现一轮大满贯    可以发现,近年来生肖题材在各类藏品中的热度有增无减,且无一例外地成为收藏者追逐的对象,地铁卡上的生肖题材
期刊
目前广州游艇拥有量约为30艘,私人游艇占50%。价格基本上在300万~500万元之间,游艇主任大多来自制造业,房地产、外贸公司等行业。随着广州富人生活观念的变化,游艇的商务功能开始弱化,休闲娱乐功能逐渐提升。  “邀上三五个好友,驾一艘游艇,在珠江上缓缓游荡,晒着太阳,吹着清风,欣赏两岸风景,一杯芳香的红酒,远离纷繁尘嚣……这种感觉真是太美了。”一位广州的资深游艇玩家有声有色地描绘。“如果愿意远游
期刊
在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不久以前举行的2007年股市投资报告会上,该公司的投资总监王国卫提出,2007年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持续性将是股市长期向好的基础,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值得期待。  投资者要想准确判断2007年的市场走势,就要对经济形势和政策、制度变化、公司业绩等一些制约因素作出正确的分析。  政策取向从依赖外部走向内外并举关系  2007年的关键词是“和谐社会”,以及所产生的政策路线,如分配和再分
期刊
无论是出演英雄还是枭雄,荧幕上的徐锦江总是给人一派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殊不知,经历了大风大浪的他,生活中腼腆内向,柔情万分,对金钱看淡,对现实满足,更是喜好十足文气的书法和古家具。  《舞林大会》的后台是众星云集的地方,然而,很少在影视剧中出演男一号的徐锦江却异常显眼,因为高大伟岸的身材,因为显眼夺目的舞衣,更因为身边和他一样留着光头的太太。他笑说:“我们一家三口包括我儿子都是光头。生活太繁杂,何
期刊
金融投资计税方式不一    各种金融投资收益所得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包括各类金融投资品中所获得的利息、股息和红利所得,都属于个人11类应税项目中的同一类,该类税率一般为20%,当然也有特殊减免的情况。    各类存款利息:要缴20%个税    大家最熟悉莫过于个人普通银行存款,在1999年11月1日以后孳生的利息,需要缴纳20%的利息税。如李先生2006年所有存款利息所得为2500元,则需要缴纳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