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完形填空解题技巧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cra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完形填空题是考查考生语言能力的综合性测试题型,其承接单项选择题,开辟阅读理解,它集词语的意义辨析,词语的习惯用法及搭配,句法、语法和语篇理解等于一体。此题既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又考查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这种题型文章的题材和体裁都很广泛、常见的有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其中以夹叙夹议的文章为主。该题型题材广泛,内容涉及到日常生活、人物传记和社会百科等许多方面。由于完形填空题量大,分值高,因此一直是高考复习的重点。所以,学生在了解高考完形填空命题指导思路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十分重要。完形填空的三步走原则如下: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先快速浏览全文,掌握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
  络,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跳跃空格去阅读文章并能基本上能够弄懂主旨大意。特别要注意文章和段落的首尾句,因为它们可能就是文章的主旨大意,把它们提供的信息当做解题的指导,然后理解内容,判断体裁,明确文章主旨大意,为选择答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获得这些重要的信息,对下面的做题十分重要,这一步骤往往是我们学生所忽略的一步。
  二、通盘考虑,推理判断,试选答案
  有了上一步的基础,即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按照文章的先后顺序,对每道题所给词语的确切含义进行比较和分析,并考虑全文整体语境的影响,做到瞻前顾后,上下文呼应,同时运用逻辑思维,根据行文线索及相关信息来推断文中人物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意图、语气等从而推理出文章的未知信息。完形填空不同于句子与结构,必须要从整篇文章入手,通篇考虑上下文确定答案。寻找线索就是秉承这一思想。有些题从单纯的句子来考虑,我们会发现四个选项都可以填入空格,一旦结合上下文线索,就能找到其恰当答案。从某种意义来说,“寻找线索”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考查学生对整体文章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做此类试题时切忌孤立地局限于某个单句所提供的语境,以免断章取义,顾此失彼。另外,做题时如果有的难题一时做不出来,应立刻跳过此题继续往下做,最好不要在某一题上花费大量时间,只要坚持做下去,空格就会越来越少,我们对文章意思更加理解了。当然,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也不能草率。在选择时,宁可空着也不能猜。因为一旦猜错了,很可能就影响到我们的语篇理解,对后面的空格有负面影响。
  完形填空的命题角度方面可分为三种设题类型:前制性设题;后制性设题;语篇性设题。题目的答案由已读过的上文决定的是前制性设题,题目的答案由未读过的下文决定的是后制性设题,题目的答案需要上下文或语篇内容综合决定的是语篇性设题。一般而言,前制性设题难度相对低,后制性设题难度较高,而语篇性设题的难度最高。遵循这一原则将完形填空的题型大致分成两类:
  1.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进行选择,即推理空格。由于完形填空所提供的是一篇不完整的短文,所设空格多为信息较强的关键词语。因此,在做题时要把握作者的思路,使自己的思路与作者的思路相吻合。这就要求学生在了解文章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运用逻辑思维比较推理选出既符合词义、句意又符合上下文情景的正确答案。
  【例】It has been many years since I was last in London,I still remember something that happened during that visit.
  A. and B. for C. but D. as
  解题指导:前句的“many years”和后句的“still remember”相对应,应选表转折的but。
  做题时要有全局的观念,运用连贯性思维把每个空白处的含义及词性与前后句联系起来理解,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利用选项和空白处的前后句子关系就会找到提示信息。
  【例】They are laborers—who know how to spread the weight of the rocks they carry.
  A. ambitious B. experienced
  C. potential D. energetic
  解题指导:根据四个选项的词性可判断空白处的词是做laborers的前置定语,同时联系后面的定语从句“who know how to spread the weight of the rocks they carry”(他们知道怎样分散他们搬运的石头的重量)可知,B项为正确答案。
  语篇与语篇之间往往有表明内在联系的词语。这些词被称为“语篇标志”。如表示结构层次的语篇标志语有:thus, therefore, however, so, but, while, on the other hand等。在做题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语篇标志语,就可以迅速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清上下文的关系。
  【例】He had spent those years well, gradually from college, completing two internship(实习) in Washington DC, and, becoming a technical assistant in Sacramento.
  A. hopefully B. finally C. particularly D. certainly
  解题指导:完成学业,经过实习以后他终于成了技术助手,B选项符合语境。
  完形填空考查的知识面广,从文化科学到地理和历史知识;从风俗民情到民族习惯等,无所不有。做题过程中有时需要结合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根据文化背景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正确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生活常识及文化背景知识,选出最恰当的答案。
  【例】 Todd was working at his gas station...“her up.”The man said sounding like any other driver.
  A. Cover B. Fill C. Check D.Tie
  解题指导:此处需对“her”的指代对象搞清楚,这也是本题的解题关键。按照英语习惯,人们常用she来指汽车、摩托车和其他车辆。水手常用she来指船只。此句中“fill her up ”指给汽车加油。这就是来加油站的目的,确定答案为B。
  2.针对一些常用词汇、语法知识,即语法和固定搭配空格。这类题目旨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法知识的掌握。对于这类的空格,要求学生在平时要积累知识点,夯实基础。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法知识就包括在单选题中所考查的几个方面:冠词、非谓语动词、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动词短语,特殊句式等。这一类的题目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的,需要循序渐进,积累总结。
  三、重读全文,验证答案
  所有的题目做完后,应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将选择的答案放入文中再重读一遍,从结构、词义及逻辑等方面全方位验证答案,必要时做出相应调整。通过检查前后是否贯通,内容是否含糊矛盾来弥补疏漏。通读的目的是借助语感来核实答案,改正填错的词,也许还能解决先前不会做的题目,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在做完形填空时,不仅要把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特定背景下的语篇相结合,还需要不断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推断能力。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健康的阅读心理,注意积累文化背景知识,尤其需要重点训练推理判断能力,培养自己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其他文献
由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领衔的空间暗物质粒子探测研究计划,目标是在卫星平台上搭载相关探测器进行空间暗物质粒子探测研究,目前已启动地面原理样机的研制工作。为了配合地面
<正> 炎为结石嵌顿在壶腹部,之后较多文献相继报告结石性胰腺炎,认为结石移动被嵌顿在壶腹部是造成胰腺炎的重要原因。当患急性胰腺炎时,进行大便筛选亦发现有结石存在。为了
原发性肝癌以肝外转移为首发症状,文献报道甚少。我所近5年来收治原发性肝癌423例,12例以肝外转移为首发症状,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2frlJ中91.7%(11八2)经肝穿组织学证实,共
以某工程为例,对船闸人字门振动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对人字门振动响应和自振特性进行测试的基础上,分析确定主要振源是闸室内水体的脉动压力,通过三维有限元计算提出了技术改
患者男,56岁,因右上肢乏力伴言语不清8 d,自觉症状缓慢加重就诊,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史。头颅MRI检查:双侧大小脑半球皮层区及皮层下区多发急性脑梗死。实验室
胎儿心律失常临床较常见,且多见于妊娠中晚期,其发生率约0.5%-1.0%[1]。以往对胎儿心律失常的研究多集中在孕中晚期,而对孕早期胎儿心律失常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组应用经腹彩
瞄准:阐明在有长期的丙肝的病人的 virological 反应和疾病严厉上的伪种类的影响。方法:有丙肝的四十七个病人[ 32 与长期的活跃肝炎( CAH ), 9 与肝硬化,并且 6 与肝细胞癌( HCC
孕妇,33岁,孕2产1,孕25周。本次妊娠为5年冻胚,孕期无特殊病史,未行产前血清学筛查。超声检查:双顶径4.5 cm,头围15.9 cm,小脑横径2.5 cm,腹围19.8 cm,股骨长4.1 cm,肱骨长3.8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f QRS)与心功能接近正常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左室同步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左室收缩功能接近正常和心电图窄QRS波的冠心病患
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计算了三种不同基质样品的效率,每种基质的样品计算了三种不同的样品高度,每个高度计算了15个不同能量处的效率,由效率计算出了自吸收因子,并用实验的方法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