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与云南民族乐器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kie2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手风琴这件西洋乐器是在借鉴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笙”的发音原理之上而制成的。而在云南各民族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也有着各自所喜爱的民族乐器,其演奏方式也各不相同,并在民间歌唱、舞蹈、戏曲的伴奏中广泛使用。从而我们可以看出,手风琴与各民族乐器之间不仅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它也与云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关键词】手风琴;芦笙;葫芦丝;小闷笛;三弦
  一、芦笙
  芦笙,是云南彝、苗、瑶等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是其表达思想感情的纽带。它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鸣管构成。笙斗又称气箱,就像手风琴中的风箱一样,由于簧片振动,通过气箱共鸣发出声音。笙斗多以杉木、松木、梧桐木制成,其中多以杉木居多。笙斗中可插入两排笙管,但也有四管、六管和八管,其中多以六管使用最为常见。笙管的高度也长度不一,音区越高笙管越短,音区越低笙管越长。常用的六管芦笙,下端装有铜簧,外侧开有音孔,每簧一音。芦笙音色浑厚明亮且丰富多变,多用单吐法吹奏,常以腹部震动和口形变化相结合奏出气震音,可奏纯四、五度、大二度、纯八度等音程双音,也可演奏三音或四音和弦。可用于独奏、对奏、合奏或伴奏,独奏者常边奏边舞,既活泼又生动。
  手风琴音色丰富且多变。例如由杨铁刚老师创作的《欢乐的葫芦笙》、《景颇欢歌》以及曾健老师的《吹起芦笙跳起舞》等传统手风琴曲目的演奏中,就可以采用全组合变音器,或是颤音与高音变音器来对芦笙音色进行借鉴模仿。这两种变音器音色较为浑厚,但又不失其手风琴簧片发声的明亮。左手则采用中音与次中音的变音器音色处理,在左手触键时,手腕用力向外开风箱,通过风箱共鸣发出具有重低音效果的声音,就如同芦笙通过笙管进入到笙斗以后产生出的声音共鸣。再加之手风琴右手多采用带有滑音和音程同时演奏,以及左手低音和弦相对长按的顿音技巧处理,除了在对芦笙音色借鉴的基础上,还对其进行了声音上的创造性模仿,更加展现了手风琴音色的独特魅力。
  二、葫芦丝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乐器之一,主要流行于傣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活动中,属簧管类乐器。其结构由一个完整的葫芦和三根竹管、三枚金属簧片组成。以葫芦腔体做气箱,在其底部插进三根粗细不同的竹管,在插入葫芦中的竹管上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其中,主音管顶端装有金属簧片,插入葫芦,通过气息让簧片振动,穿过葫芦腔体发出声音。
  葫芦丝音色甜美、圆润,外观古朴、典雅,常用于吹奏山歌、小调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抒情的乐曲。它的吹奏技巧丰富多样,使其可以演奏出不同的声音效果。因为在葫芦丝的吹奏中,主要是主管单簧震动发音,其音色与手风琴中高音与中音变音器的音色最为相似,轻柔且甜美。如杨铁刚老师创作的《傣家欢庆泼水节》,乐曲一开始的前奏部分就是模仿葫芦丝吹奏的连音效果,发出连绵起伏,清新优雅的音色,仿佛让人置身于傣族的丛林之中。因此,在演奏这一段旋律时,可采用高音变音器,或是中音变音器进行演奏最能表达葫芦丝的柔美之情。
  风箱是手风琴的呼吸,没有了呼吸,再好的作品和演奏技巧都是徒劳。因此,在右手触键的同时,左手根据乐曲的乐句气息进行平稳的开关风箱,可表达出傣族音乐最有特色的柔美之情。此外,在葫芦丝音乐中也有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它会采用快速的吐音、打音等演奏技巧。而在手风琴的表现中,亦可采用双音、和弦进行跳音、顿音,或是轮指连音等技巧进行对其音色的借鉴与模仿。
  三、小闷笛
  小闷笛,主要流行于云南楚雄彝族和大理的彝族聚居地区,是双簧竖吹乐器。民间运用最广泛的传统小闷笛,以四孔小闷笛为主。它由管身和管哨组成,管身多用当地生长的凤尾竹或苦竹稍制成,管身上有四个音孔,前方三个,背后一个。管身上端管口内,插有一个双簧哨子,气流进入管哨后让簧片振动发声。它的音色清脆、明亮、悠扬,且富有田园风味,表现力较强,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最适于表现山歌风格的曲调。再加之它携带方便,因此深受彝家男女老少的喜爱,长期流传不衰。
  在手风琴的演奏技巧中,与小闷笛最为相近的演奏技巧要数跳音、轮指和刮奏了。而音色最为相近的是其第二中音的变音器。例如在根据云南民歌《放马山歌》改编的手风琴曲《对歌》的演奏中,在第一乐段主旋律演奏时就可采用第二中音变音器,它音色清脆、明亮,和小闷笛音色较为相似,同时也更能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情景。在除此之外,在部分单旋律的演奏中,左右手部分均可采用跳音触键的方式来表现小闷笛的欢快活泼的演奏风格,并且可以通过手风琴中短颤音、长颤音、波音等演奏技巧进行表现性再创造,让手风琴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多、更丰富、更有表现力的音色。
  四、小三弦
  小三弦在云南少数民族使用中较为广泛,其中以彝族、白族小三弦最具有代表性。彝族小三弦属彝族弹拨弦鸣乐器之一,其形制与汉族三弦相似,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和琴弦等部分组成。它音色柔美清悠,音量较大,演奏时左手按弦,有滑音、打音、揉音等技法,右手则持牛角片弹拨,弹、拨、滚、扫等技法。同时也成为了彝族“打跳”中的主要伴奏乐器。
  例如在根据云南彝族撒尼支系跳三弦曲调改编的手风琴曲《组曲——“节日”》的演奏中,主旋律情绪热烈且欢快,演奏技巧多以双音与和弦居多,再加上抖风箱以及拍打风箱或琴身的演奏技巧来重新再现彝族“打跳”的欢快场景。变音器也可以在手风琴的全组合、中音以及颤音与中音变音器的音色之间来回变换,以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而在小三弦舒缓、轻柔的音乐部分,手风琴可通过轮指连音对其进行音色的借鉴与创造。
  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还有很多,而每一件乐器的背后都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体现了云南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手风琴是一件来自于西方的乐器,用它来表现与西方音乐有着截然不同的云南各少数民族音乐,并且要准确体现各民族音乐特色与特点,只有深入到这些民族音乐中去,用心灵去体会和感悟其音乐精髓和文化内涵,汲取民族器乐演奏之精华,才能让手风琴可以在民族音乐的创作中继续创造出更多、更丰富的声音,从而找到手风琴表现其音乐文化的最好方式。
其他文献
【正】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以后,一九二四年一月召开的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使国民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
在有线电视线路中,大部分采用磁饱和稳压型供电器,此供电器能在交流电压140~260V之间正常工作,适合在农村有线电视线路中使用,但也有不足之处,就是使用1年以上的供电器容易出现输出
【正】 十四、十五世纪英国封建社会、经济发生了一系列大变动,一些西方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之为“危机”。这个危机实际上意味着封建制度的衰落。这个变化有着深刻的历史前提。
【摘要】本文从高师钢琴四手联弹的具体教学与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如选择曲目,分析作品,合理运用踏板等,旨在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四手联弹;听觉;踏板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苏联钢琴家、杰出的钢琴教育家涅高茲认为:“四手联弹是快速发展才能的最可靠的方法”。这句话充分肯定了四手联弹的重要作用。四手联弹即两人在一架钢琴上合作演奏的一种形式。它那充满吸引
【摘要】本文通过对合唱排练中“教歌”这一现象入手,探寻目前中小学合唱发展中的“瓶颈”,试对训练时间、音乐课堂教学、音乐教师的合唱素养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教歌;中小学合唱教学;瓶颈;音乐教师;合唱指挥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何谓“教歌”?本文中的“教歌”是指合唱排中教师唱一句,学生学唱一句,从音高到节奏,从歌词到发声,直到学生完全唱会唱练熟为止。由于歌是
【正】 庄子《佝偻承蜩》:“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此句的解释有两个疑点。一是“五六月”,现在不少注本释为“夏季五六月正是捕蝉时节”,主要依据可能是陆德明
系统开发的目的是克服GIS时空分析能力的不足 ,实现地下水模型与MAPGIS的耦合集成 ,在集成的基础上构建系统的可视化功能 ,在GIS平台上为地下水模拟的全过程提供一个统一高效的计算机环境。系统开发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对各种地下水模型进行分解、抽象 ,建立基本的C ++类类型 ,每个模型都是基本类及其派生类对象的聚集类。系统实现的技术途径是以MAPGIS的二次开发函数作为“后台”支持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尤其是音乐教育的功能更是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关注。将音乐教育应用到中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已成为当前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鉴于此,文章拟从人格培育、专业知识、心理素质、交际能力等四个方面,深入探讨音乐教育在中职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或借鉴。  【关键词】音乐教育;中职;创新型人才;重要作用;
1概述视频会议系统,又称会议电视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互传,实现即时且互动的沟通,以实现会议目的的系
通过对大别地区不同超高压岩石和同一超高压岩石中不同变形期次石英的变形特征的研究,探讨超高压岩石折返时的流变学特征和状态。运用野外构造解析、组构分析、透射电镜和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