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然敬礼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_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芦滩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西溪的美是不动声色的,立秋早已过去,古老的柿树用固有的方式与生命进行着对话,蔓延的绿色开始呈现暮年的昏黄,平野陆地长满杂草,河边池畔溪流周遭也是连绵不绝的树影,舟行水中,清香扑鼻,使我们零距离地贴近大自然,陶醉在它温馨的怀抱中。河岸的芦苇绽开了银白的花,把西溪湿地辉映成一片彩色斑斓的世界。一行六十多人,亦游亦学,缓缓悠悠,渐渐走近西溪,也渐渐走进了人文与自然共驻的湿地景观世界……
  关键词:西溪湿地;生态;自然;人文景观
  中图分类号:B028文献标识码: A
  
  西溪湿地之行
  ——游览日志
  杭州二西,久负盛名。早在孩提时代,随父母就来过几次杭州,那片被文人墨客形容为人间天堂的土地,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回忆。西湖静,人俞静,凌晨时分在西湖又重新拾掇起了所有的念想。翰墨飘香,纸笔理趣,再一次站在西泠印社的门口,那份涌动的情愫丝毫未变。西溪,这次实习的主题,也是我一直不懂欣赏的地方,作为杭州的第三西,这一次我真正有机会踏上了它最神秘的部分,揭开了它的些许秘密。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它占地10.08平方公里,原是连成一气的三个村庄,2003年策划开发,2005年向游人开放,一下子就获得“2005年杭州最具魅力景区”的赞誉。
  泛舟水上,闲步岸边。西溪湿地充满了“冷、野、淡、雅”的意境: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鱼塘鳞次、诸岛棋布, 情趣各异的水乡景观,征服了杭州市民也征服了全国人民,它是杭州市区的野生后花园。以舟代步,穿越于芦苇荡与温婉的小桥之间,视线也随着周围的景致,时而狭窄,时而广阔。
  跟随着导游的脚步,缓缓的深入西溪,这不动声色的美,我们不经也为之所动。西溪之美在于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更在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社会人文景观。
  
  自然之美
  生态·水·生物
  谈到西溪的自然景观,不得不提到水。“西溪之胜,独在于水”。复杂的“荡、滩、堤、圩、岛”造就了丰富、多样的水景地貌结构;“芦、柳、柿、竹、梅、草”等品种多样的水边植物成为绿色主旋律,使整个西溪水乡景观浑然一体,组合成多样、统一的连续整体。
  乘小舟在河上漫游,满眼是莽莽苍苍的风景,水边飘满浮萍,浮萍上立着一种叫的水鸟。浮萍随水波摇晃起伏,鸟儿却定定地屹然不动,像一座座凝固的雕塑。水,这里到处是潺潺流淌的水,宁静无波的水,湿润土地的水,青山照影的水,既怡悦着游人的耳目,又滋润着游人的心灵。
  除了水之外,草木杂多, 是西溪湿地另一个显著的特色。一进西溪,满眼恢宏豁达的青色。这里的草木是一簇簇丛生的, 柳树、榆树、樟树、竹子和各种不知名的植物都交杂错综在一起, 虽然有点儿乱头粗服,却也不失乡野的本色。听导游说, 每年的九月二十五日是这里的柿子节,到时满园的柿树悬挂着红红的果, 将是多么盛大的场面。
  多样的植物群落结构,丰富的水资源,是西溪自然景观与生态构架的基础元素,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景观的设计,从高矮、疏密,叶色,叶形等多个方面,利用美学的原理,组织出了奇妙的景观。在西湖西进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中利用植物的不同特性,采用多层次的配置,使林冠线有起伏,林缘线富有变化,种植成组团树种,以乔灌木组成复层林,错落栽植,有高有低,有前有后,栽植于空间的边缘,形成一个常年绿幽幽的绿色屏障,既有植物高低前后产生的树影,又有四时不同的季相变化。
  在这次游览中我发现西溪的一些变化,整个开发过程中不仅拆除了大量地域民居,而且还填埋了许多河湾与小池塘,重新开拓了大面积水景,并造就了连片的新土地以利于建造旅游设施与人工景点,使河塘堤岸的水陆边缘形态以及原有小尺度蜂窝状池塘结构等发生了改变。
  邦凡蒂(Bonfanti)等学者所说:“人工景观的高速增加,严重改变了自然环境的景观结构系统;产生的后果是景观失去了生态和文化的多样性,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结构异质性、历史影响和风景吸引力”。
  西溪湿地的大规模旅游开发,改变了渔耕为主的产业结构,河塘形态、水陆边缘结构等空间斑块、景观生态格局都发生了改变,也就标志着具有生物相的自然河堤大量减少,生物繁殖种类将会衰退,继而导致生物化学过程中的代谢活动退化,以至削弱水体的自净能力。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讲,湿地景观的开发更要审时度势,适应自然的规律。
  
  文化之美
  草根·人·书香
  浙大的王紫雯教授曾在“城市湿地旅游开发中的景观特质保护”一文中指出“景观具有自然的物质属性与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反映出景观系统具有在某一瞬间的结构状态与经过长时间延续后的文化、生态过程的时间属性。”
  在烟水渔庄一带,我们可以一览此处特有的民俗乡风。大量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农居建筑与村落分布在狭窄的塘、田地角处,紧密围绕着大小不同的河塘水体,隐落在各种高大的树群内,与形态各异的河塘、田埂、古树、草丛组合成层次丰富、人文氛围浓厚、时代气息强烈的个性化景观空间结构。
  “桑·蚕·丝·绸故事”把我们引进古老的劳作生活。蚕宝宝在一箩箩桑叶中蠕动, 蚕茧在一束束的草山上蜷伏, 再陈列着缫丝的器具, 丝绸的织机, 这一条龙的工艺过程, 使我们想见当年西溪居民辛勤劳动的繁忙景象。婚俗馆则把我们导入往日那欢乐的节日。灶台旁,妈妈难舍出嫁的女儿在暗自抹泪; 大堂上, 穿戴齐整的新郎和头披喜巾的新娘在叩拜天地; 尤其是置于船舱里的婚轿更是显示出水乡的特有风致。酿酒坊酒香绕梁, 许多游客在兴致勃勃地品尝甜蜜的酒酿; 老船茶屋, 居然以狭长平浅的船舱为桌,游客们趣味盎然地围坐在两旁饮茶作乐。
  由于它邻近西湖山水,与杭城有着千丝万缕的文脉联系,那些散落在西溪湿地内的大量农居建筑形态与杭州环湖地区有许多共同之处,具有“中西合璧、小巧玲珑、简洁素雅”的水边建筑特色,保持了地域景观的整体联系。尤其是如屋顶平台、阳台及其围护的瓶式石柱栏杆等建筑细部手法以及門前屋后的石阶、河埠及其石质、垒砌形态等都与环湖街景的元素保持了一致,展现了强烈的杭州地方特色。在那些池塘、小河旁,处处都有农妇洗衣与船只停靠的场面。这种展现湿地环境人们的生活场景是最生动美丽的,充满了景观文化的魅力与地域活力。
  西溪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离繁华的杭州城不远而又属于荒芜幽僻之地, 因而历来被文人视为绝妙的隐逸去处。梅竹山庄、西溪草堂、秋雪庵、泊庵在历史上都曾是骚人墨客的诗意栖居之所, 他们为西溪留下许多令人难忘的诗词文章。据说清代大文学家洪癉也曾驻足西溪,导游说: 在深潭口一带至今还有 “红楼十景”的遗迹哩!
  这方充满书香和草根情结的土地,显示着人与自然,民俗与文化的和谐之处。然而,与生态景观相似,还是看到有些许批远离现实环境、毫无历史沉淀与时代气息的假古董与“标本化”人造景点毁灭了西溪湿地的景观历史,切断了与杭城、周边大背景的整体联系,割断了历史文脉的可持续性,改变了历史形成的空间结构,破坏了西溪湿地原本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景观特色。这是需要斟酌与考虑的。
  
  结语
  在游览的过程,我渐渐体味出一个城市的发展需对自然和人文更多的关注和关怀,也发现了杭州的努力和追求。随着现代城市的不断扩张,自然生态不断萎缩。杭州出手保护了西溪,保护了城市文化血脉,也保住了“城市之肺”,在丰富杭州生态之美的同时,“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建成更是和谐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对历史的回归,对自然的敬礼。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步伐的逐渐加快,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测绘工程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功能,并简要探讨了其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可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一、地理信息系统含义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属于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发展中的关键一环。
期刊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工作原理,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以及相应的静态效益与动态效益。  关键词:抽水蓄能电站;作用;静态效益;动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U665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我国的电力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基本上达到了电量充足,限制用电的情况已大体消除的程度。但是,大部分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还很差,为此,许多火电厂被迫使用中型热力机组来调峰。如此以来,既耗费了燃料,又损伤
期刊
摘要: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人与自然相互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不断突出的今天,结合温州市绿地建设实际情况,对城市绿地建设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城市;绿地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绿地可以美化周边环境,净化空气,调节局部小气候,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吸声降噪,维护城市生态和动植物种多样性的功能,是
期刊
摘要: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城市建设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满足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要求,就必须要做好道路工程的管理工作,从而创造出优质的建设产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对道路施工中的技术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道路;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道路施工管理工作不能停滞不前,应该结合有效的管理经验和借鉴其他先进技术,结合实际的需要
期刊
[摘要]传感器技术是一门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相连并正在不断发展的学科,也是现代职业学校里电子、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我们分析了传感器及应用课程的特点,对该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优化教学大纲和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课堂中采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完善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课
期刊
摘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政府项目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简化审批手续和创新管理模式的建议,强调培育和发展项目回购模式,减少个人干预环节,从源头上消除腐败,建设阳光政府。  关键词行政审批 政府项目 项目管理 招投标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新型城镇化会使中国未来10年增加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如此繁重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不改善目前的政府项目管理办法是很难完成的。
期刊
[摘要]根据相关标准,介绍了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要点,抗震构造措施及相关问题,设置地下室的问题 。   [关键词]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 抗震设计要点 抗震构造措施 地下室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是我国砌体房屋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沿竖向刚度变化且上下由两种不同材料和承重体系组成的复合结构体系。但由于其能为多层房屋建筑下部(一层或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占据着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地位。轨道交通网络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的概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换乘优化的必要性及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站规划设计及网络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轨道交通;网络化;换乘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近年来,由于轨道交通工程
期刊
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无锡地铁2号线五爱广场站的消防系统设计,包括消火栓系统、灭火器设置、高压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等,并就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为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设计提供思路。  关键词:地铁车站;消防设计;消火栓给水系统;高压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Design and Summary of the Fire System of a Subway
期刊
摘要:现阶段,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各大城市之的沟通交流,因此各地路桥建设工程项目不断增加,本文主要就公路桥梁上部构造施工工艺进行了简单的解析,意在能为完善我国公路桥梁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桥梁;上部构造;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为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一些新的施工工艺不断涌现。优质的施工工艺水平能为公路桥梁上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