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主义对认识当下文学状况的启示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学在当代社会和当下生活环境和大语境中到底已经是怎样一种东西、怎样的情况了?应当如何为当代文学定义?有人认为,当下人们所创作的文学根本不可能是真正的“文学”了。“文学死了”。然而本文主张文学不仅没有死,它以更为年轻的姿态,更有活力的腔调,充实着、丰富着、彩饰着平平凡凡的芸芸众生。我们似乎应该接受这一新的情况。
  关键词:非理性主义;当下文学;自黑;脑洞
  作者简介:苏柳铭(1994.11-),女,河北省石家庄市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14级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02
  一、现如今,文学是什么
  许多杂志书刊都对“文学”一词有着个体定义和独到的见解,其中,卡勒的观点值得借鉴:“文学就是一个特定的社会认为是文学的任何作品,也就是由文化来裁决,认为可以算作文学作品的任何文本。”(卡勒《当代学入门:文学理论》)具体而言,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和文化早产生巨大改变,以往对文学的定义也是明日黄花。
  当代文学已经不是既定的、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了。传统意义中的文学就像亚里士多德对悲剧所提出的要求一样,必须有情节、性格,并且要有深刻的内涵。一般情况下,当我们提到文学,就会以《骆驼祥子》、《祝福》为例,无疑,它们都是小说的典范。但显然,现如今的文学褪去了很多沉重的担子,变得更加轻松了。
  童庆炳《由“我”自己伸张出来》一文中表示,作家,尤其是优秀的作家,都是运用“我向体验”来体验他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即以自己的生命体验来体验作品中的人物的。如此,那笔下的人物往往就是自己的影子、延伸、变态和扩张。
  作家是十分敏感的人,他的“我向体验”过于丰富,所以即便是与自己相差甚大的人物也是自我感觉的写照,比如曹雪芹笔下的刘姥姥、鲁迅写的祥林嫂或者托尔斯泰书中的安娜,这些人物所体验到的“悲欢离合的命运、酸甜苦辣的滋味、世态炎凉的浮沉、惊恐绝望的情景”,作家本身都体验过。鲁迅、茅盾、巴金、托尔斯泰等伟大文学家所写的文学作品无不是自己所感受到的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中的人和事。正如现如今正在描写实际生活的那些年轻作家。
  如果上天赋予现如今的某一个人一种能力、丰富的经历,允许他写作一部传统中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那竟是怎样的内容和形式?它必须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吗?必须揭露社会现实吗?姑且假如他写出了一部情节波澜壮阔、内涵深刻丰富、文字优雅庄重的文学作品,它是否能得到读者的认可。因为我们所认为的文学往往如此。
  不论我们情愿不情愿,现下的文学创作和创作的作品已是全然新鲜的。年轻作家已经占领中国文学界的很大一部分领地。
  二、为何如此
  一部分人自然而然认为,我们的精神世界荒芜了,21世纪是个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贫乏的时代。不能简单地否认,但必须清楚为什么会出现当下的文学现状。
  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潮流思想和政治环境必有关系。而现在这一状况就是以上原因综合结果。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盛,让人们脱离了肉体上的痛苦。从小接受的正统思想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总有自我反思的时候。网络的发展更是为人们打开了与外面的精彩世界联系的大门。那么,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真的荒芜了吗?
  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表示“无法确定。”她将其这一命题分为四种情况:以前丰富现在荒芜;以前荒芜现在仍荒芜;以前丰富现在并不荒芜;以前荒蕪现在丰富。分析来分析去,这一命题并不成立。说中国人现在精神荒芜的人,大概只是慨叹自己这一代大势已去,吃了那么多苦还是难逃时代发展的潮流规律,社会中坚力量成了一群根本没吃过苦的小毛孩子,所谓时过境迁,心里有些不大平和吧。
  因而现如今也不是缺乏文学家,而是缺乏创造文学家的社会,这里当然指的传统中的文学。难怪米勒会认为“文学死了”。
  三、进入当下文学内部作一浅析
  一个人或者一个学派的观点,哪怕再完备,但对现实世界和生存的人类毫无用处,那我们也不会对其重视了。也就是说,观点不能脱离现实世界而存在。了解现实状况,就拿现实状况来分析。叔本华、尼采提出的十分抽象的生命意志或者权利意志,也都是为了解答人类的存在问题。所以借此分析。
  每一段时期的文学情况在百年后都有被载入文学史册的可能,而不知后人在总结我们这一时期的文学情况时会用怎样的词汇来形容呢。如果是我,我想,有几个关键点不容忽视:1、自黑;2、展现平淡的生活中表现的一丝丝人性本就有的或善或恶的本质;3、脑洞大开。
  (一)自黑
  很明显,现在的作家作者写的并非严肃文学,他们往往借自我贬低、嘲笑、讽刺来表现心中所想,他们也因有足够的勇气自黑,赢得了众多粉丝,由此也显得文学不那么像文学了。比如郭敬明和韩寒,还有他们两人旗下的签约作家和发表作品的平台:“最文化”和“一个”。读上一些,自黑之风扑面而来,他们的微博也是条条都自黑得十分有深度,但不影响他们各自都有几千万的粉丝。这并非不好的现象,以尼采的观点为例。
  在尼采时代,正如现在,社会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许多社会理想和价值受到质疑,亟待重新评价,叔本华原被弃置一旁的非理性主义受到喝彩,西方文化正在经历自文艺复兴以来最大的历史转折。尼采以他的敏锐的眼光察觉到了这种转折。他明确指出19世纪的时代特征就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堕落和虚无主义,它使人丧失了对自己的生命力的信念,使人被禁锢于异己的力量之中,使人麻木、软弱。而原因是“由理性主义支配的传统形而上学的主要错误就是限制和扼杀了个人独特的非理性的生命和本能。” “越是那些被认为经过理性的严格训练的饱学之士,就越是成为理性和知识的奴隶,越易成为因循守旧、感情贫乏、思绪迟钝的人,从而就越是缺乏激情和创造性,变成一部机器。这样他们就丧失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而自黑,恰恰是对自我的反观和直面人生的勇气。我们都是普通的男男女女,为了能更好地生活,我们不得不在自黑中放下烦恼,卸下重担,获得共鸣,滋生勇气,剔除矫情,呈现自我,摒弃冷漠,拉近距离。
  尼采说,人生诚然是痛苦的,但这是悲剧的而不是悲观的。我们就是要以乐观的、自黑的心态面对悲剧的人生。
  (二)展现平淡的生活中表现的一丝丝人性本就有的或善或恶的本质,从一切寻常可见的现象中发掘背后所蕴含的意味,内容可以囊括任何生活要素
  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篇具体论述了世界是表象的观点:“‘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只不过只有人能够将它纳入反省的抽象的意识罢了。”
  既然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在的东西到底什么样,那我们就充分感受自己的表象世界吧。那些传统经典小说取材宏大,但究竟是不是小说中描写那样也难说。现在的小说就是在反观作者自己的生命和世界,将他们一丝丝一缕缕表现出来,不惧平凡,或善或恶,那都是我感受到的,只因我而在的。
  生命活动是意志的对象,也不分高下大小,我所看到的就是生命的本质。叔本华认为,人首先有意志,然后有所认识到的东西,正好与笛卡尔理性在前的观点相反。不愿活着如同死去的作者抓住任何可以表现出意志的事物,他们只是服从了感性、意志。
  “可以清楚地表明,生物所做的一切不是保存自身而是变得更丰富。”尼采认为,如果把生命意志仅仅归结为自我保存,那就会使人因循苟且、无所作为、逆来顺受,最后必然悲观厌世。如果我们一味以原有的标准要求自己,只能导致自我与环境的格格不入。而如果把“增长”、“改善”、“超越”本身当做意志的本质,那就会使人积极主动,更加富有活力。人不能满足于“已经如此”,而要代之以“我愿如此”。 “人只是将评价分配于事物中以维护自己,他最先给事物以意义,一种人类的意义!因此他自称为‘人’即评价者。评价就是创造,……没有评价,生存不过是空胡桃壳”。我们对周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和事以评价,就是给予事物以意义,意味着给自己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世界,也就给了自己以意义。
  (三)关于脑洞
  卡夫卡笔下的大甲虫形象在当时可能是极具荒诞性,然而现在,具有荒诞性的特征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人人皆可获得的技能,漫画家画笔下狗和人可以互换,而文学作品更是可以超越时空、物种的界限来一场偶然相聚或是相恋。以此崭露头角的网络小说也大有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类型的趋势。庄周梦蝶的故事也不难见到了。像那些以前我们称为荒诞性的内容,现在赋予它一个更加形象的形容词叫做“脑洞大开”。其实也是对现存世界的怀疑、质问,对世界的想象、补充,对自我认识的深化,对存在的质疑。完全顺从了“表象”这一不确定性。人的生命是一种冲动、冲力、创造力,或者说一种不断自我表现、自我创造、自我扩张的倾向。尼采把生命的这种倾向看作是生命的愿望、意志。“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意志。”这是与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尼采的权力意志的充分互证。
  “个人是一种全新的东西,一切行为都完全是他自己的。”脑洞大的人将不再是叔本华所说的那种因求生意志的支配而消极被動的人,而是不断地创造生命本身的价值的积极主动的人,是具有哲学家气质的人。叔本华和尼采与其他实用主义或者解构主义哲学家比起来,总觉得要更高端,而有脑洞的人也比一块顽石要有趣得多。
  四、为如今的文学辩护
  尼采提出了超人哲学,也出现了“末人”。“末人”在性质上与超人恰好相反。末人是个性被泯灭的人,千人一面。他们缺乏创造性和自主性,模仿别人、听从别人,走他人走过的路。末人庸庸碌碌,生活浑浑噩噩,苟且偷生,无所作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指生活中的普通人,大多数人。而超人就不一样了。超人是权力意志得到充分发扬的人,他们可以冲破一切传统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规范的束缚,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造性,他们有超群的智力、坚强的意志、绝对的自主性、高昂的激情。这与后现代主义的主张十分相似,就是在现如今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证实。
  每一种观点都是在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可以说是非理性的,也可以说正是在理性的支配下完成的,可以说是精神上的,也可以说成是实用主义。克罗齐表示历史“经常是一种艺术品”,历史学家叙述历史可以像艺术家创作艺术品那样任凭自己涂抹雕塑。更何况根本无据可依的哲学思想。哲学来源于生活,对生活情况的否定实际上就是对其所代表的哲学观的否定,我们可以理智地评价一个科学发现是否真实,却不能轻易否认一种哲学观,不简单否定地评价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写作内容与方法。多年以前,又有谁想得到,当初不被认可的崔健,会成为如今人们心目中的经典摇滚呢?历史长河瞬息万变,多年以后,文学史中也必定会有郭敬明和他的《小时代》,流潋紫和她的《甄嬛传》。他们的影响力明明就摆在这里,不管如今的某些人有多不认同。
  参考文献:
  [1]《20世纪西方美学》周宪,南京大学出版社.
  [2]《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商务印书馆.
  [3]《权力意志》尼采,商务印书馆.
  [4]《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美学》,刘放桐.
  [5]《西方哲学史》罗素.
  [6]《我的生命哲学》李银河.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坛,丁玲是较早关注女性命运且“能在作品中提出女性的地位”的作家。她早期的小说创作,体现了她作为现代女性的女性主义观念,这种观念主要表现在对女性自由追求爱情的肯定,以及随之而来的苦闷与挣扎。  关键词:女性主义;莎菲;丁玲;五四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01  五四时期,中国文坛出现了一个
《欲望号街车》和《长恨歌》分别是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之作,两部作品都对女性悲剧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因此,本文拟从时代背景以及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对两部作品中女性角色
干旱胁迫下苎麻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简报刘飞虎张寿文梁雪妮(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南昌330045)1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青壳子、黄壳铜、宁都苎麻、细叶青、玉山麻、宜黄竹子麻,选自江西省苎麻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2014年山西农业大学校哲社基金项目“詹姆斯·乔伊斯研究”(项目编号:J100525426)和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研究”(项目编号:201414BWW038)的研究成果。  摘 要: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扛鼎之作,而莫言的《欢乐》是中国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一。通过比较发现,这两部作品在意识流技巧的使用方面存在尺度上的差异。《尤利西斯
作者简介:陈薇(1989.12-),女,贵州大方县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现代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02  1921年郁达夫留学日本归国以后,基本上就处于一种在城市漂泊的状态。究其原因,就在于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政治动荡,军阀割据、党派林立、社会环境恶劣,并
摘 要:宗璞的短篇小说《红豆》以独特的视角塑造了一位独特的女革命者江玫的艺术形象。作品的显在意蕴是表现特定历史语境下青年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选择,而其深层意蕴则是展现女主人公在革命与爱情冲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这是作家创作主体意识的艺术呈现,也是对女性受众独立自主意识的启蒙。  关键词:《红豆》;革命与爱情;女性意识;主体意识;启蒙  作者简介:张治国(1964-),男,湖北省枣阳市人,湖北文理学院文
摘 要:老舍的《文学概论讲义》是他通过比较和取舍当时中西方各种版本的文学史,然后结合自己多年的创作实践总结而成的,是一本关于文学理论的论著。在这本书中,他系统地考察了文学的创造、起源、风格、形式、倾向等各个方面的文学问题,揭示出文学源于人类“表现”的天性,经过“心觉”创造,目的在了解和解释生命最终以体现文学即人学为目的。  关键词:老舍;文学概论讲义;文学的本质  作者简介:车琳(1990-),女
摘 要:老舍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大家,其作品有鲜明而独到的艺术特色,他擅长描写市民社会的众生相,以幽默取胜。在他各个时期的人生经历中,也无处不体现着这种幽默,本文将通过对他作品的分析和人生经历的梳理,来探讨他的幽默和作为二十世纪知识分子的命运的悲剧落幕。  关键词:老舍;幽默;经历;悲剧  作者简介:赫亚红(1992.2-),女,甘肃平凉人,西北大学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
摘 要:从宋代开始,“以文为诗”的观念就已经被正式提出,而到了胡适手里,“以文为诗”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即“作诗如作文”、“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除了诗歌的语言和形式之外,“作诗如作文”的主张在胡适诗歌中的意象上亦有所体现。虽然无论是意象之“扬”还是意象之“弃”,仍或多或少地受到传统意象的影响,但他对意象的创新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文为诗”的主张。  关键词:胡适;以文为诗;意
摘 要:90年代的社会现实变化要求作家重新高举现实主义旗帜,积极借鉴小说叙事理论范式的革新,对小说叙事进行调整。为了深刻地表现这个创作主旨,作家们创造了一种新的叙事态度模式:冷漠叙事,零度介入。但是这种叙述方式并不等于作家“零度精神的介入”,而是潜藏着深沉的现实批判。  关键词:叙事革新;零度介入;现实批判  作者简介:聂文旭(1995-),女,江西人,九江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