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王笃正

来源 :青岛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h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24日,著名油画家王笃正因病去世,享年75岁。
  王笃正一生视艺术为生命,作品鲜活生动,其绘画风格从印象主义、现实主义到新意象表现,画风淳朴、色彩浪漫凝重。70年代,其震撼人心的巨幅油画作品《斗霸》曾获第五届全国美展最高奖。王笃正为人真诚豁达,凡是与他接触的人,无不由衷评价他朴实、醇厚、严谨。从事美术教学三十余年来,为青岛美术界培养了大批人才,桃李满天下。
  王笃正生于山东诸城。自幼喜爱艺术,读中学的时候,恰好杨鹏先生刚从苏州艺专油画专业毕业分配到诸城教书,并成立了美术小组,购买了石膏像、静物,建立了一个二十平米的画室。课余时间,美术组就是王笃正学习艺术的地方。杨鹏对素描、彩画、速写创作有非常系统的训练和严格的教学要求,这让王笃正受益匪浅。
  1961年,王笃正在《大众日报》上看到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的招生信息,考点设在济南和青岛,他决定奋力一搏。
  当年,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在山东只录取一个人,却有数百人报名。王笃正顺利进入复试,复试中命题创作题目是:“记一次有意义的劳动”和“海滨生活”任选一题。王笃正画了“麦收时节”的抢收场面,这正是平时练习的内容,所以发挥很好,并引起监考老师朱颖人的注意:“很好,不要急,沉住气慢慢画。”最终,王笃正以山东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浙江美院油画系,从此走进了他的艺术人生。
  上世纪60年代,是浙江美院的鼎盛辉煌时期,学校云集了一批享誉全国的艺术大家,油画方面有莫朴、黎冰鸿、王德威、肖峰、全山石、胡善余、曹思明、林达川等人,他们艺术风格鲜明,既有早年留法、留日的老先生,也有年富力强的留苏派。在校读书前几年,王笃正受胡善余、林达川老师影响,作品以印象派为主,后受到留苏回国的肖峰、全山石影响,改为苏派,这也是“艺术为人民服务”年代最典型的艺术风格。
  1964年,油画系众位老师带领学生们下乡深入生活搞创作。王笃正与胡善余先生住在同一个农民家里。每天早上天刚亮,胡先生就带着王笃正去写生。他告诉王笃正,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师,要真诚的与自然对话,才能发现它赋予世界的神奇色彩。
  读大四时,在莫朴、汪诚一先生指导下,王笃正创作了《祖孙》,描绘的是爷爷与孙子斗蛐蛐的场面,人物表情刻画细致生动,被放在美院陈列馆展出。版画系秦胜洲先生称赞:“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北方人的精神气质表现得很好,非常生动
  ”五年级毕业创作,在陈达清先生的指导下,王笃正到浙南农村体验生活,完成《抗洪组画》。
  浙美油画系教学严谨,并实行留级淘汰制,若两门专业不及格就会被退学,王笃正班最开始有十位同学,最终毕业的只剩下包括他在内的四位。1967年,王笃正被分配到青岛美术公司工作。后来,与同在美术公司、且都擅长油画的王庆平、王臣祥合称为“三王”,驰誉青岛美术界。
  最初来到美术公司,主要任务是画毛主席像及风景创作。王笃正和同事们爬长城、登泰山、饱览桂林山水,画了大量风景写生,创作了《长城》、《孔林》、《孔庙杏坛》等作品。这期间,青岛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王笃正的足迹,创作了许多油画风景作品,如《中山路老街》、《海洋大学小景》、《市场三路》、《大窑沟》、《代代红商店》等。当时美术公司聚集了一大批从全国美术学院分配来的大学生,学术气氛很浓,王笃正所住的美术公司小阁楼变成了一片艺术天地,大家都十分真诚热切地对油画艺术进行交流研究。
  在这里,王笃正还曾接待过很多来青写生的各地画家,其中不乏吴冠中、费以复、陈逸飞、秦大虎、莫朴等名家。有一次,王笃正陪吴冠中去沙子口写生,当时正是麦收季节,满山坡金灿灿的麦浪,吴先生看了激动地说:“那不是金钱豹吗,赶紧抓住它!”于是立刻动手,把那一瞬间的色彩感受记录在画布上,明亮的金黄色调,大胆地取舍,让王笃正印象深刻。回来后,在美术公司的小阁楼上,王笃正与吴冠中饮酒畅谈,切磋技艺。现在欣赏王笃正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些风景作品,我们仍能明显地感觉到吴冠中先生的影响。王笃正曾说:“我觉得学艺术要有包容性和独立性,所谓包容性就是广泛吸取别人的优点,为己所用。独立性即强调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主张,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1979年,王笃正一行赴沂蒙山革命老区进行创作,他被老区人民历经磨难而又坚韧顽强的精神深深打动,决意要用画笔传达他们发自内心的呐喊——一个反应土地改革时期题材的作品成为了王笃正艺术生涯的一座里程碑。这就是巨幅油画《斗霸》。这幅画从构图到人物表现,充满戏剧性与张力,获得第五届全国美展油画类最高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在美术公司任职期间,王笃正就投入到美术教学之中。那时候,很多青年学子对学习艺术的渴望达到了一个高峰。当时只有台东和四方文化馆有夜校辅导,王笃正先后接受这两个地方的聘请,参加业余美术培训班的辅导工作。当时一晚上的讲课费只有七毛钱,交通也不方便,王笃正却每晚都坚持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去夜校上课。他将在自己的多年积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恢复高考后,王笃正辅导过的很多学生都考入全国名牌院校,如隋建国、王鸿海、刘大鸿等,现在都已是驰名中外的艺术大家。
  1980年,王笃正调到山东纺织工学院(现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全力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担任素描彩画教研室主任,一起参加制定教学大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先后出版多部个人专著,如1985年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美术基础教程》,1986年出版《美术自修100问》,1995年由香港明天出版社出版《广告彩静物画技法》等。
  教学期间,王笃正经常带学生到全国各地写生,他们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画了大量的写生,王笃正曾对学生说:“现场写生可直接锤炼敏锐的观察力,你会发现光色赋予自然的色彩总是变幻无穷。”这一时期也是王笃正创作的高峰期,他注重研究莫奈、西斯莱、毕沙罗等印象派大师的作品,多方面汲取营养,用心领悟,有意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定走自己的路——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上世纪90年代开始,王笃正的绘画风格有了明显的变化,多用刮刀直接将纯色在画布上调色,画面色彩鲜艳明快、刀法流畅、奔放有力,《白色月季》、《延安枣园春》、《张家界秋》、《灵岩寺之春》等作品都是这时期的代表作。
  1998年,王笃正退休。虽然离开了讲台,但他并未停下研究探索艺术真谛的脚步,并迈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青大美术学院教授谭国信曾说,王笃正的画能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主要源于他的心态和个性,单纯,有一颗像孩子般的童心。
  2007年5月,王笃正在青岛出版社艺术馆举办从艺五十周年油画展,展出从上世纪60年代到当下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共一百三十余幅,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他对生活的讴歌,以及源自内心对大自然赤诚的爱。这次画展不仅是对王笃正个人艺术生涯的回顾,也是青岛一个时期的美术发展的见证。
  王笃正的绘画作品中,定格了许多青岛的经典景致。其中,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中山公园“三棵树”堪称代表作。“三棵树”曾是青岛画家的写生“基地”,王笃正在这里作画时,常有学生站在身后安静地看,用心地学。现在这片景致变成了人工湖,三棵树仅剩下半棵,王笃正的作品成了一段过往的记忆……如今,斯人已逝,惟愿艺术长存。
其他文献
她的眼睛就是一部活体照相机,  她偷珠宝的惯常手法就是“打喷嚏”  “你们公司的珠宝设计款式不错你们完全可以扩张在苏格兰英格兰爱尔兰都开起分店甚至可以把店开到欧洲大陆去这样我就可以在旅行中也能去你们的店里挑选我喜欢的珠宝了……阿……阿嚏!”  一个喷嚏过后,一件价值数万元的珠宝首饰已经经由琼·汉宁顿张开的嘴,到达她的腹中。而此刻,提供贵宾上门服务的男店员还在盯着琼·汉宁顿起伏的胸部两眼放光。  把
长久以来,击毙本·拉登的细节都来自海豹突击队队员或美国官方分析师,但故事的面目依然模糊。世界头号通缉犯如何在巴基斯坦秘密生活了9年?  2011年,巴基斯坦派出阿伯塔巴德委员会进行调查,通过走访地方官员、警察、拉登保镖等200多人,试图还原事件的全貌。  巴基斯坦政府最初没有公布长达337页的调查报告,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报道使人们有机会了解这份报告的内容。“现在你们来了,但一切都结束了”  半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