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第一学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的学科,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主阵地。随着年级的增长,数学学习内容也逐渐变得抽象、复杂。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是后续学习的根基,为了更好的在小学第一学段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提升。思维导图属于一类新型辅助教学工具,借助思維导图可以清晰梳理学生对数学知识结构的思路,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的应用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多种课型引入思维导图,学生才能理解其价值所在,真正掌握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发挥出思维导图的最大作用。本文特针对思维导图的意义以及应用策略等进行分析,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第一学段;数学教学
  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的学科,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主阵地。在小学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低,尤其是在数学学习方面。数学学科原本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学生的思维运转具有一定的考验,因此在小学第一学段就需要重视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否则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会逐渐缺乏学习兴趣,形成被动学习。思维导图属于一类新型辅助教学的工具,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清晰梳理学生对数学知识结构的思路,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引导、激发也具有理想效果,其通过文字以及图片的方式将抽象性的数学知识直观化,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解题规律,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一、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原则
  思维导图主要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抽象的知识通过文字和图片进行直观化,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但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遵循思维导图的两个应用原则:一是主体性原则,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生已经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行思维导图教学的前提就是坚持课堂主体,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导图、制图措施,让学生易于接受,通过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二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不能随意进行思维导图的教学,需要先通过思维导图教授学生某一个新内容,再逐渐过渡到一个单元甚至一册书的知识点的学习或整理,从而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在直观化后更加详细、全面,零散的知识更加系统化。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第一学段数学的应用
  (一)在新授课中应用思维导图
  在小学第一学段教学中,教师在新授内容时,可以改变传统的灌输方法,应用思维导图通过文字或图片的方式进行,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讨论探究。或者在新授某一知识点时,在黑板上构图,表现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概念,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思维导图的形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与学的实效。在教学知识重难点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思考,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在练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
  学生在进行所学知识的练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同错误,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来整理错题以及与错题相关的知识点,查找错因、分析并举一反三。在课堂上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展开,也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重新制图、填写,在课堂之外可以让学生自行在本子上构图,通过多种制图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错题相关知识点,并举一反三,从中找到纠正错题的正确方法。在学生练习知识点的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学生做题的正确率,还能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更高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在复习课上应用思维导图
  在复习课上应用思维导图来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对于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来说,教学内容十分丰富,课堂上的信息量也比较大,知识点比较零散。学生正处于比较小的年龄阶段,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遗忘学习过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来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便于学生记忆。进行知识点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点整理为一张发散图,有利于学生清楚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进行一年级上册的总复习时,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以“一年级上册数学内容”为中心,以“数”“图形”“统计”“应用”作为一级分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整理分类形成二级分支,再把每个单元里的重难点知识作为三级分支,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的知识结构,能够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思路清晰,知识体系完整,确保复习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三、小结
  小学第一学段是学生刚刚接触学习的过程,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刚刚学习时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今后更高阶段的学习具有一定影响。在小学第一学段的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来对课堂效率进行提升,可以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授课时通过思维导图突破重难点,能够吸引学生对新内容的学习兴趣。在练习课、复习课中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解题、巩固知识点,能够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能力,为学生今后数学的学习提供可靠基础。
  【参考文献】
  [1]钱学.浅析思维导图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
  [2]周群.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2018(21)
  [3]樊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
  [4]苏思舟.有关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综述[J].中小学电教,2018(22)
其他文献
【摘 要】笔者通过不同形式的STEM教育培训,以及查阅相关文献,对比STEM理念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新课程标准,结合数学学科素养与当下初中数学教学实际做了一些思考与实践,旨在将STEM教育与现实数学课堂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STEM教育;数学实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融入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STEM教育正逐步在
随着国家稳增长和促进外贸一系列政策的陆续出台,海西州涉外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涉外主体不断增多,外商直接投资稳步增长。但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摘要:绘本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绘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教学质量。本文对绘本内涵和特征进行详细的阐述,结合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对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选择和应用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教学;选择应用   英语是我国小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程,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需要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做起,由于小学生充满强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