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微课教学在高职护理《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san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双语教学是指应用母语和另一种语言共同进行学科教学的方法,意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英语应用的能力。微课是近几年较为时兴的一种高效教学方式,意在用精简的微视频,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点的效率。将微课教学和双语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应用在高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教学中,能够有效缓解高职院校传统双语教学中面临的困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英语应用的能力。
  关键词:双语微课;健康评估教学;可行性;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044-02
  当今世界多元迅速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日益提高,国际护理人才明显短缺,这对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开展和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护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双语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使其迅速有效的掌握学科前沿知识,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健康评估”课程是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主要是学习对患者身体健康的评估过程,包括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症状评估以及常规的辅助检查等[1]。双语微课是借助网络所进行的以视频为载体,以媒体为介质,以“普通话+英语”的双语教学为手段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顺应了近年来“英语教学与学科内容相结合”的趋势,满足了我国护理对双语人才的需求[2]。一方面微课教学时间短,内容简短而精悍,每一段教学视频基本上都在5-10分钟之间,涉及英文专业词汇有限,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院校学生更方便进行快速学习和記忆;另一方面微课教学重点突出,主题鲜明,多元化情景教学较为直观,可以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3]。本文就双语微课教学在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本院)高职护理专业(涉外方向)“健康评估”教学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及改善措施进行分析。
  一、“健康评估”课程实施双语微课教学的必要性
  “健康评估”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护理学科之间的桥梁课程。评估是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护理人员实施健康评估的能力,是决定护理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外资医院、综合性医院国际部的建立,加之优质护理人才的对外输出增多,使跨文化交际和双语技能成为满足今后其护理工作中的护理评估与基本交际的需要[4]。双语教学的应用能够有助于学生专业英语听、说水平的提升,微视频教学通过设计接诊、导诊、出院、随访等不同护理工作场景中的评估活动与英语对话,达到直观、生动的可视化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护理学科迅速发展壮大,大量新知识、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护理工作实践,然而这些包含了新技术、新理论的的权威期刊大多是以英文形式的存在。各种前沿信息的传播,大部分也是以英文的形式进行交流。因此,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的最新进展,掌握护理学科前沿知识,并将这些前沿理论应用在护理工作实践中,双语教学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尤其是双语微课近年来在我国各高等护理院校使用中,也逐渐体现出了帮助学生快速学习、记忆、使用专业英语词汇的优越性。将专业英语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新型授课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提升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因此,对本院高职护理专业涉外方向的班级进行“健康评估”课程双语微课教学意义重大。
  二、国内高职院校传统双语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双语教学形式单一
  本院护理专业自2004年起在涉外护理方向的班级进行部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试点。以“健康评估”课程为例,传统的《健康评估》双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普通话讲授为主,个别教学环节(如护理会谈、心理社会评估等)穿插英语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一言堂”较为明显。因为使用中、英文教学导致教学内容增多,教师大多采取“填鸭式”教学,课堂上提问的次数被明显压缩,难以调动课堂气氛。高职学生自学能力有限,较少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仅满足于听懂教师的讲课内容,不愿意主动提问或答题交流。双语教学仅停留在记忆、理解的低层次教学目标,课堂上的深层次互动少,无法实现学生主体,学生学习兴趣也相对缺乏。教学形式单一成为限制《健康评估》双语教学效率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二)教学效果受语言瓶颈限制
  高职院校学生,相较于其它本科院校而言,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英语水平良莠不齐,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自信心不高,英语听力与英语表达方面有所欠缺。虽然本院也曾做过“健康评估”双语课堂教学的尝试,但因学生也无法跟进老师的进度,导致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双语课堂教学内容晦涩难懂,课堂枯燥乏味。加之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健康评估”课程庞杂抽象,专业知识的学习已有相当大的难度,同时接受中、英文双语教学使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更增加了阻力,造成双语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师生对双语教学目的的认识不足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双语教学仍处在起步阶段。一方面学校一味追求英语教学,对双语教学的目标及双语教师完成教学的能力及需要得到的技能支持缺乏正确认识;另一方面师资不足严重制约双语教学发展。受专业教师课时量大,教学任务重、英语会话能力参差等限制,导致学校对双语教师的遴选环节抓而不实,对“双语”教师的语言培训无法落实到位,不能从组织机构上给予保证。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比传统备课的花费时间多,导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反思教学。学生对双语学习的积极性不足,放大畏难情绪,学习方法不正确,忙于记笔记、记专业词汇、无时间关心专业内容和技能操作,导致学科教学变成了单纯的语言教学。这样既不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
  三、双语微课在高职护理“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改“双语课堂教学模式”为“结合双语微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步伐,高职院校教学方式的改革刻不容缓。“健康评估”课程知识庞杂,实践性突出,但知识点与技能点前后联系不强。微视频具有直观、生动的优点。课前可就需要讲授的知识点,提出一个学生感兴趣或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整个过程以“英语微电影”的形式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然后通过课前对该话题的线上讨论,了解学生对知识点和专业英语词汇的预习情况。课中请学生先该知识点进行一段1-3分钟左右的英文发言,谈谈自己的见解。教师进行点评,并对知识点(或技能点)进行铺陈讲解,使学生加深理解,并请学生在此基础上,就评估内容模拟一段5-10分钟的英语会话。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又能使学生联系实际,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7-8]。例如,学习《健康评估》第三章《黄疸》[9],教师就“黄疸的评估要点”这一知识点,课前从热播的影视剧“延禧攻略”中剪辑一段视频,由师生共同完成配音并制作成一个英语微视频:清朝乾隆年间一位新诞皇子出生即“周身赤黄”,被认为是不祥的“金瞳儿”。在智慧职教平台上传该微课视频及预习内容,并开放课前讨论;在课中请学生结合的评估要点,分析该患儿的健康史、临床表现、要求学生从现代医学角度思考,该患儿应诊断为哪种类型的黄疸,还应完善哪些辅助检查,目前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有哪些。由教师总结、点评学生发言的内容,专业术语用英语描述。在学生已经收看过中文原片,对故事背景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微课结合英语讲解,学生能够快速理解该患儿的母亲既往无特殊病史,患儿在出生时(24小时内)即发生的严重黄疸,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性更大。教师抽取2位学生要求進行一段英语会话,分别模拟护士和患儿家属,完成该“黄疸”患儿的病史采集,教师拍摄该会话过程并上传到智慧职教平台,作为课后点评素材,开放师生点评讨论。这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学生与教师有效沟通渠道的重要方式,对于评价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也可以通过交流平台对大家的疑难问题进行汇总与解答。如此,可落实和提高双语微课教学的教学效果。如此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学生的双语水平。
  (二)对双语微视频内容明确定位、合理规划、保证难易适中
  优秀微课材料应对学习者定位明确,采用小模块呈现,根据学习者的认知习惯进行适当的排序[5]。双语微课的教学设计中,脚本设计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教师迅速找到知识的重点,在有限时间之内,理清逻辑思路,使最终成品能够“短时高效”的为学生所接受[6]。为提高“健康评估”双语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高效理解、记忆专业词汇,并能将其应用到护理工作场景中使用,本院“健康评估”双语微视频结构建设均设计由三个部分构成。
  1.知识导入:通过1分钟左右的英文视频或英文话题导入,提出知识(技能)目标,迅速引起学生兴趣;
  2.主体内容:教师以英文讲授,对知识点(技能点)结合中文进行铺陈讲解(示范)。通过选择性、有针对性的遴选微课内容,保证难易适中,难理解的内容用中文讲解为主,专业词汇少的内容应英文讲述。
  3.知识回顾:教师进行英文回顾小结,重要的专业词汇用中文释义,确保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本院内科护理教研室团队在制作“健康评估”的双语微课视频时,通过对课
  程内容进行合理、统一规划,使学生掌握并适应双语微课的学习规律。微课视频尽量将老师的教学思路以及问题思考尽可能全面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在导入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从国外网站剪辑课程前沿知识的外文原声视频,或由师生共同完成短视频的“中译英”及脚本编写、录制,并将其融合在微课视频中。通过循序渐进、难易适度的听、说训练,扩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适度的鼓励政策提高师生双语教学的参与积极性
  加强双语教学的鼓励政策目的是为了促进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进行双语学习的兴趣。本院通过“四海揽才”引进多位海外留学背景的护理专业双语教师,并遴选本土培养的优秀青年教师从事双语教学工作,在赴国外护理院校进修、双语培训、课堂教学比赛、评优、职称评定、岗位津贴、绩效工资等方面,向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倾斜,以此来增强双语教师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投入到双语教学及研究中来。在激发学生双语学习的积极性方面,本院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按照学科发展和专业发展的双重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护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开发《健康评估》课程配套的双语电子教材。遵循“启发性、先进性、综合性、开放性”原则,依据“健康评估”课程教学大纲,遴选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规划、设计并制作双语微课,用于学生课前预习;课中通过翻转课堂,请学生对微课内容进行小结、点评,并将学生课中演绎的会话部分,拍摄重新剪辑成新的微视频,用于课后讨论、评价,并对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进行评分,并纳入形成性考核评价。将双语微课穿插于课前预习、课中内化、课后复习的整个教学过程,参与度较高的学生将获得较高的评分,以此激励学生双语学习的热情,全面培养学生参与双语学习兴趣,
  四、总结
  双语教学和微课教学都是高校教学实践中优秀的教学方法。健康评估双语教学是实现高等教育环境中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国际学术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双语微课教学方式在高职护理“健康评估”课程的应用,学生参与脚本编写、录音制作、话题讨论、点评交流、现场演绎,通过提升学生参与度,避免学生成为双语教学的“哑巴”和“聋子”。同时微课教学可以降低教师双语教学的难度和备课压力,腾出更多精力用于双语教学的总结和研究。通过将双语教学和微课教学的适当对接,已在本院“健康评估”课程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相比其他国家(如新加坡)将双语教学已然涵盖整个护理教育体系,我国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双语微课教学作为新兴教学手段,其发展和完善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参考文献:
  [1]徐娜娜. 微课在高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培训, 2016(16):210
  [2]丁年青.《护理专业英语》 [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8
  [3]何勇勇, 彭徐云, 江嫚, 等. 微课在《健康评估》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38(16):1932-1933.
  [4]刘宁,李喆。跨文化护理背景下的健康评估课程“三位一体”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课程教学研究.2016,9.
  [5]王美娥,龚聪琮.高职英语“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
  [6]王庆怡.医学双语微课程脚本构思与评估工具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2(11)127-128.
  [7]温林妹,陈满娥.微课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7,20:165-166.
  [8]房晓.微课在高校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7,22:223-224.
  [9]王秀華,丁萍.健康评估[M].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39-42.
  
  (上接第40页)
  3 讨论
  所谓健康教育,即为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方案,借助良好组织针对社会民众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健康教育的三个关键点在于传播、教育以及干预,目的是为了促进民众增加对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督促他们养成健康行为,从而对于实现民众健康、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则是基于相关政策基础上,提高居民对于艾滋病的了解程度,掌握艾滋病相关预防与治疗知识,其内容包括有艾滋病基础知识、传播途径、对待患者正确态度、积极承担艾滋病防治社会责任。通过社区为单位开展健康教育,可以大大提高社区居民对艾滋病了解程度,降低一些艾滋病传播行为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染力度,有助于艾滋病疾病防控。在本次研究中,干预组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得分平均值(88.46±5.48)高于对照组居民得分平均值(52.56±4.72),干预组合格率也高于对照组,另外干预后,对照组居民对艾滋病态度行为改变情况不明显,干预组干预后居民态度行为有明显改变,且改变幅度均大于20个百分点,前后对比P<0.05。可见定期针对社区居民加强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可改善民众对艾滋病态度,同时显著提升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这对于艾滋病防治来说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凯梅.观察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性防治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0):193-194.
  [2]丁志祥.常德市城区外来人员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6):167-168.
  [3]叶菊英,沈正海,吴冬霞.强化健康教育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疾病防治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9,26(14): 41-42.
  [4]叶润华,杨杏,杨跃诚,段祝聪,曹东冬,唐树萍,段松.德宏州艾滋病社区防治模式探索[J].中国卫生人才,2019(03):18-21.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对比单侧穿刺置管与双侧穿刺置管建立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效率与并发症,为ECMO血管通路的建立提供经验。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8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建立静动脉模式-ECMO的患者。根据置管方式,分为单侧穿刺置管组与双侧穿刺置管组。单侧穿刺组,在同侧下肢先后置入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对应指标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诊治中的改变情况。方法 挑选发病后7小时静脉内溶栓的急性脑梗死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溶栓前后2小时、溶栓后24小时的凝血指标改变情况。结果 在溶栓后2小时,纤维蛋白较之前减小(P<0.01),溶栓后24小时后增加,但依旧小于溶栓前的值;在溶栓2小时候,纤维蛋白溶解产物值较溶栓前增加,溶栓24小时后减小;在溶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单纯内固定与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脊柱骨折患者,均分36例观察组和36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内固定,观察组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72.22%(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接诊腹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0例,分别实施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时间及并發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而言,腹腔镜手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和对比两种入路手术治疗对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来我院骨科就诊的76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6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研究组38例,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入路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研究组患者采用前路手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康复率为9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抗CC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RF(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常规检查的1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抗CCP抗体水平和RF水平,对两组的抗CCP抗体水平和RF水平进行比较,同时对比单用抗CCP、单用RF、抗CCP+R
期刊
摘要: 目的:进一步探讨HRCT(高分辨率CT)在肺部感染患者检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便利。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肺部感染性病变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1.1 胸部DR平片检查对肺部感染范围显示有限,对病变的早期显示效果欠佳,且容易漏诊。1.2胸部HRCT检查对病变的早期发现敏感性强,诊断率高。1.3对平片已经发现的病变,HRCT对其病变范围的确定,优势明显。1.4对肺部感染性病变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评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诊治的64例肺心病为观察组,选择本院同期体检的健康者50例(经病史询问及体检确认无慢性肺心病者)为正常健康组。分别记录两组的心率变异。结果 观察组中HRT参数TD、TO、mHR显著大于正常组,TS、DC显著小于正常组;而HRV参数SDNN低于对照组(P<0.05),SDANN、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阳和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心肾阳虚型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南岗分院门诊进行窦性心动过缓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阳和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率。结果:阳和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的疗效比较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初产妇采用个性化助产模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52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观察组(n=26)与对照组(n=26)分别采用个性化助产模式和传统助产模式,比较产妇的分娩结局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剖宫产3例(11.54%)、自然分娩23例(88.46%);对照组中,剖宫产11例(42.31%)、自然分娩15例(57.6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