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抄本夷偈《四寂赞》释补

来源 :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chu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福建霞浦所发见的民间科仪抄本,包括一些汉字对音诗偈,殆可从摩尼教中古波斯语和帕提亚语文献中找到对应词语,故简称其为夷偈。本文考察个中题为《四寂赞》的两个文本。其文本照片一个已在数年前刊布,日本学者从纯语言学的角度,认定其音译自帕提亚语摩尼教诗偈,并加解读英译。本文则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认为霞浦抄本的夷偈并非严格意义的音译作品,而当源於唐代来华摩尼僧的口授,历经多代口口相传後,始被不谙夷语者形诸近音汉字。文章就《四寂赞》两个文本进行参校、释读,印证这一总体看法;更从华夏摩尼教传播史的角度,藉助这一新资料
其他文献
居延出土的"元始元年八月辛丑"簡證明終西漢之世未設司隸部,它由公孫述始創,數年後爲光武效法。武、昭朝初置司隸校尉時便賦予其"察七郡"的京畿糾察官性格,在西漢中晚期聚焦於兩
宋刊元印本《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纸背公文纸资料存留了300余叶700户以上的元代湖州路户口事产登记。目前已经完成扫描复制,是为元史学界第一次看到大批量的元代公文纸资料,也是
晚唐至北宋的陳州宛丘苻氏家族,因出身將門兼外戚,其成員墓誌又不斷被發現,近些年成爲學界研究的熱門。本文首次釋文並摘要解説的洛陽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館新藏五代後周苻彦能
甲骨刻辞中有一个表示宗庙类建筑名称的字,字形作斗勺内有液体之形,在不同类组卜辞中写法略有差异,旧多释为“裸”。经考察,该字和“裸”字在同一条卜辞和同类组卜辞中均有出现,其
朱熹与陈亮之往来书信始於淳熙九年中,此后两人之间书信往来频繁。但现仅存有朱熹致陈亮十六封信,陈亮致朱熹八封信。本文即通过考辨朱、陈之往来书信的内容以及相关资料,对两人
《孔氏家儀》是清人孔繼汾所撰的一部家族禮儀著作,因"字句悖逆"、内容與欽定禮典多有不合,於乾隆五十年遭到查禁,孔繼汾亦獲罪遣戍。以往學界對此問題的研究,主要從文字獄層面
顧千里在嘉慶十一年(1806)刊行《撫本禮記鄭注考異》,其中指出《禮記·祭義》中鄭注"四郊"當作"西郊"。段玉裁在次年作《禮記四郊小學疏證》,對顧千里的説法進行反駁。雙
黑水城元代公文的结尾,按署名人分,可分无人署名、司吏署名、司吏与首领官联合署名等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结尾的公文对应不同的发文机构及文书文体,而不同的公文结尾又展现出
提要:本文重点分析了敦煌写本北宋《重修开元寺行廊功德碑并序》等各残片的缀合关系,并以盛行於中原地区的碑拓作品在敦煌被用作习书摹本这一事实,提示了北宋初年中原与敦煌在文
干嘉以降,针对世祖至元中期京兆、安西诸府路沿革过程的释读,历来颇有不同意见。通过梳理宋金时期京兆政区建置,佐以正史、文集和碑刻等史料依据,认为《金史》《元史》分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