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景观中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探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ong28668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对多种类、多元化的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的调查,充分说明对其进行恰当合理的保护和传承的必要性。文章从乡村旅游景观的发展和对我国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对乡村旅游景观中地域性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的内涵概念、基本关系、应用策略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与分析。
  关键词:乡村旅游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
  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产业逐渐进入繁荣发展阶段,在支持我国农村居民实现广泛就业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以及促进农村居民实现脱贫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广泛贯彻落实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手工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旅游景观的开发建设进程中的科学合理引入,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且在我国乡村城镇化进程中更加丰富了乡村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在改善和提升广大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的前提下,支持乡村旅游事业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应用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长期且稳定地获取优质良好的经济收益,确保我国各地域类型文化艺术形式及多样文化的长足发展。
  一、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景观的概念内涵
  所谓乡村旅游景观,指的是在特定乡村基于特定时间节点而对外呈现的乡村旅游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所展现的内容。从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角度展开阐释分析,通常将乡村旅游景观划分为两个具体类别,其一是乡村聚落旅游景观,其二是现代农业旅游景观。我国现有的绝大多数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在乡村聚落旅游景观形态中具备引入和运用的可能性。然而,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域性文化极强的文化代表形式,其不仅发源及发展于乡村聚落,更广泛地融合在了乡村聚落的各个空间形态中。
  二、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乡村旅游景观的基本关系
  首先,乡村旅游景观是由主题式、多元化的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集合而产生的新的景观类别,是由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相互融合所形成的、针对旅游经营模式的一种文化旅游活动的组织形式。而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大量乡村旅游景观稀缺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应推进稳定优质资源的建设,运用有效手段进行合理适当的引进和开发,保障我国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乡村旅游景观中的应用与发展。
  其次,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形成乡村旅游景观吸引力提供基础条件。作为一种常态稳定又相对特殊的文化形态,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我国稳固且鲜明的地域特性、典型性、艺术审美性和不可再生性等基本特点,通过创造和获取优质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能够达到对稀缺的乡村旅游景观资源要素的有效保护。
  最后,乡村旅游景观承载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样性交流融合的基本空间。在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开发工作开展过程中,如果能有效且深入挖掘所在地域文化空间中承载的形态多样的文化形式,继而将文化形式和文化空间转化处理成有效吸引广大游客的旅游产品形态,就能有效丰富乡村旅游景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在此前提下,可以改良游客在乡村景观观赏旅游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文化体验格局,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路径,与特定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互整合。
  三、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乡村旅游景观开发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强化宣传教育督导力度
  要在乡村旅游景观开发工作开展过程中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恰当合理引入,必须借由适当种类的宣传教育督导手段,倡导和助力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经营活动的广大从业人员系统深入地认知和感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宣传教育活动要让乡村旅游产业经营活动的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旅游景观项目设计开发工作过程中的运用可能性,以及实际发挥的综合价值,继而使其在实际参与开展的乡村旅游景观开发工作过程中,结合所在地域实际具备的自然景观环境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条件,引入契合度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二)实施全面的地域性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布状况调查
  要在我国乡村旅游景观开发工作过程中实现对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恰当合理引入运用,就必须调查和了解我国基层乡村旅游资源相关的分布情况,以及从业人员的发展状态,继而形成契合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特点,且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的乡村旅游景观项目。
  例如,我国晋东南地区的乡村旅游产业经营从业者,在实施乡村旅游景观项目开发工作过程中,不但可以全面挖掘当地具备丰厚历史底蕴的红色旅游资源,还可以通过对晋东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堆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恰当引入结合,为乡村旅游观光活动的参与者创造和提供丰富且扎实的旅游景观观赏体验,以及文化艺术欣赏感知体验。
  (三)引入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乡村旅游景观项目设计工作中合理引入具有代表性的手工艺非遗项目, 就必须有效引导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同时恰如其分地择取适合当地文化特色以及业务特点的方式完成规划和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例如,我国浙江省的舟山地区在开展乡村旅游景观项目设计开发工作过程中,应当立足本地区海洋经济相关产业繁荣发展的基本背景,积极选择引入具备海洋文化特色和海岛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体设计形成具备丰富文化底蕴的乡村旅游景观,在切实打造形成具备舟山地域文化特色乡村海岛旅游品牌的前提下,助力舟山地区的乡村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提升设计开发工作模式的多样性
  要想在乡村旅游景观项目的设计工作中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良好的交融运用,就应当积极丰富当地乡村旅游景观项目设计开发工作的开展模式,积极引入多元化、多样化工作开展模式,选择具备典型性的适合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创业和教学项目,并不断地挖掘和拓展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和产业人,从而实现产业化、模式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效果。
  (五)结合非遗文化元素和新工艺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通过对我国乡村旅游景观中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并切实结合非遗文化元素以及目前新工艺和創新型材料,融合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类型创作设计具有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对保护我国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设计文化创新交流、构建艺术风格体系和丰富乡村旅游景观资源等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和影响。
  四、结语
  综合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可以知道,文化产业形态逐渐在现代旅游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乡村旅游景观开发过程中的恰当引入运用,能够丰富和优化广大游客在乡村旅游景区的旅游服务体验格局,加快我国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发展的整体模式上和产业发展上的前进脚步。
  参考文献:
  [1]李斯颖.全域旅游视阈下壮族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洛陀”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9(9):107-112.
  [2]杜小三,杨静,秦利民,等.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8(3):39-44.
  [3]陈雨,张雅雯.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乡村旅游品牌塑造的发展现状研究:以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为例[J].西部皮革,2018(2):91-92.
  [4]刘敬华,王辉,郝文军.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研究:以辽宁省西安镇为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4(4):35-38.
  作者单位:
   长治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的校园文化中,书法艺术的形式展现不仅为了装饰校园,还为了影响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追求,体现传承文化的主旨。文章针对山西省内一些高校的书法艺术展现形式展开问卷调查,分析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这种艺术形式,这种形式能否体现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否具有人文特点,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该形式是否在校园中得到体现。  关键词:高校;文化建设;书法艺术  注:本文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书法艺术形式研究
目的:通过对食管鳞癌组织中CyclinD1、NF-κBp65和β-catenin基因及蛋白表达的检测,探讨CyclinD1、NF—KBp65和β-catenin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以及
在方城县袁店回族乡,北侧罗汉山和东侧丰山,西侧和南侧袁店河包围之中,疑似明代唐王爷的陵墓所在地.当地至今有地面文物石马两头,汉白玉石柱多个,曾有石龙、石羊等文物遗失.
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骨质疏松发病率已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广泛研究。由于骨质疏松症早期无明显临床
目的 了解我国乳腺癌患者性健康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为数据来源,以“乳腺癌OR乳腺肿瘤OR乳腺恶
文章主要介绍了大柘庙会的三种形式,即三月会、五月会和八月会.大柘三月会,是为了纪念东岳大帝黄飞虎诞辰而举办,会场在城山古庙东岳宫.大柘五月会的成立,有多种纪念意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