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整教学环境下的阅读课程体系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dom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课程研发,我和我的工作室的老师们一直秉承的原则就是:基于教材的体系,基于学生的需求,基于教师自己特点的课程。在这样的想法之下,所以我的课程分为了萌发课程、“保底”课程、以“聚焦专题”为表征的统整课程。
  萌发课程
  这里的“萌发课程”定位为“习惯养成课程”,指的是必须培养学生新型的“学习”习惯、倾听与记录的习惯、合作与分享的习惯、提问的习惯、梳理的习惯,等等。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萌发课程的阶段,让学生具备了“学习”、倾听与记录、合作与分享、提问以及梳理的能力,才能保证新型课程的顺利实施。下面试以“倾听与专注”课程为例谈一谈。
  “倾听与专注”的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说,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很大程度上,它已经对我们的实际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与困扰。有时我们困扰于“为讨论而讨论,为交流而交流”,有时我们困扰于“讨论交流”时的嘈杂,有时我们纠结于孩子们“讨论交流”时的效率。所以,“倾听与专注”的习惯的养成,我们要作为一个实验课题来考量。对于“阅读教室”环境下的教学现场,这种习惯的养成更为重要,因为我们小组桌椅的摆放形式,特别利于孩子说说小话,聊聊天。如果解决不好这个习惯的养成,“阅读教室”环境下的阅读课程效果是会大打折扣的。
  孩子们的“倾听与专注”习惯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从意识灌输到不断强化,才可以逐步养成。或许因为我是班主任的缘故,“倾听与专注”的反效应在我的课堂上初期并没有显示出多大的特别,而是其他科的任课老师反应特别强烈,总是感觉在“阅读教室”的教学现场很难上课,很难避免孩子们小声地话语交谈,很难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的某一点上。因此,在“阅读教室”的运行过程中,我将这个习惯的养成与“学习”习惯的养成并行,同时培养,从“观念的渗透”入手,让孩子们体验到“倾听与专注”的好处。当时我的微博记录是这样的:
  #阅读教室# 第39天:今天的课堂上,进行的内容是“学生的展示”,这是在“阅读教室”第一次进行“小组展示”,而且采用的是相对比较保守的方式:提前指定小组进行展示。小组有指定的课文,小组成员有指定的汇报任务。汇报的任务是学生自己圈画的“想象、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动态、静态、事例”等内容。四篇文章四个小组,剩余的六个小组的学生需要根据同学的汇报做与自己圈画的内容的对比,以及对同学的汇报进行判断与质疑。而且特别提醒孩子们对同学汇报的内容要用耳倾听,用心看自己圈画的内容。四个小组汇报的时间其实不是很长,但每次学生的汇报结束后,其他学生的补充与质疑却是极花费时间的事情。中间有一个小插曲,汇报第四篇的一个孩子,因为总是很惦记自己要汇报的内容,所以对于前面三个同学汇报的内容就极其不在意。其实这种情况在小组汇报中是很常见也很普遍的事情。我借这个时机,让孩子们特别注意这位同学的发言,看有没有补充和质疑的地方,结果不少孩子都做了补充。我让这个孩子在小组汇报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让他自己明白:一个人无论如何努力,总有遗失的地方,只有聆听别人的意见,才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些缺失的地方。这节课汇报结束后,我慢慢地帮孩子们梳理:“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已经圈画了很多,结果发现其他同学有很多发现的地方是自己没有发现的。只有通过同学的展示,通过将其他同学的展示与自己的进行对比与质疑,才可以让自己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如果只注意自己汇报的内容,忘记或者忽视别人的汇报,无疑让我们丧失了更大的一个学习机会。”我想,这样展示的课堂,让教师更清楚我们关注的点不是在于孩子们汇报了什么,因为所汇报的内容已经有了孩子们自我的判断与监督。作为教师,就是要关注孩子们在汇报过程中,在小组汇报这样的形式下,汇报的同学要做什么,倾听的同学要做什么。这其实也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需要花力气关注的地方。孩子们大概花了1个小时的时间汇报完毕,这个过程是对教材的分类学习。但对于我来说,这只是“用教材”感知教材的内容的阶段,只是让学生明确这是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中的一环。
  这节课将“学习”习惯与“倾听与专注”习惯的养成紧密结
  合。在后来的实际教学现场,我更是发现,如果解决了“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倾听与专注”的习惯也会自然而然地养成。
  “保底”课程
  因为新的课程体系的缘故,教学现场的关注点已经不能只聚焦于单篇课文的细嚼慢咽,所以教材文本与体系要求的识字与理解等任务就必须利用传统的常规的“保底”课程来确保完成。但这个“确保”又不是保守的,而是要通过创新的“集中过关”与每周一节的“常规过关”相结合的新型方式来实现。
  所谓的词语过关,是“阅读教室”需要腾出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阅读课程的教学,所以就将教材要求必须掌握的生字词单独拿出来集中过关。“阅读教室”的词语过关包含了两个阶段:开学前的“集中过关”和每周固定的一节“词语过关课”。“阅读教室”在每个学期开学初集中一周到两周时间完成整本教材的词语,而这个词语专指每个单元中的“词语盘点”。
  过关试卷是以“读拼音,写汉字”的方式呈现。在集中过关前,学生要先在“词语盘点”中标记序号,然后再在课文中寻找出这个词语,并标记上与“词语盘点”中相一致的序号。这个“标记”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很难。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它是一个复杂的“识记”过程。在“词语盘点”中标记,是“识”的过程,而在课文中寻找出来并标记,则是一个“记”的过程。我们不能小看这个“识记”过程,其实学生在找寻、标记的过程中,基本就完成了我们希望通过多遍抄写而达到的“识记”。而用“读拼音,写汉字”形式的试卷来过关,则是一个进一步强化的过程。学生想要顺利过关,就必须得主动去识记,必须在标记的过程中更加用心,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主动识记”。我在实践中对四年级的学生尝试了两个学期,在期末基本上无需再专门进行生字词的复习。
  每周的“词语过关课”,则是根据儿童记忆规律来设定的。学期初集中过关是一种强化机械记忆。短时间内学生是可以记住的,可是要到期末还让学生能记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是违反科学规律的。因而,在每周我都会设定一节固定的“词语过关课”,按计划每次过两个单元的生字词,一个月四节课,可以将整册书的生字词做一次循环。一个学期大概可以做三次大的循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唤醒记忆,再次强化记忆。   但不能不说的是,在四年级刚开始运用这样的方法的时候,我有一种严重的挫败感,因为学生无法在一节课内完成两个单元的过关测试,同时也不乐意在一周时间内完成整册书的词
  语过关。因此在四年级的上学期,也就是在“阅读教室”运行的初期,我是逐步实施的。而到了四年级下学期,却完全是另一种
  情况。我当时的微博记录是这
  样的:
  #阅读教室# 第86天:今天教学的内容是进行第一、第二单元的“生字词标记”,因为这样的内容安排对于孩子们来说已经并不陌生,所以孩子们很快就进入到了“标记”的状态。对于字词的标记,上个学期我改变了计划,是按单元教学进度进行标记与过关,也因为这样的安排而造成了整个学期教学时间上的紧张。所以这个寒假,我就提前将任务布置,让孩子们提前在家过关。即便如此,“标记”也不是一件轻易可以做的事情,达到“识”“记”同步这样一个心理过程其实还是有难度的,还是要建立在对课文熟知的基础上。欣喜的是有三位孩子昨天晚上已经将这项任务完成了,更多孩子“标记”的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以前40分钟只能标记1个单元,如今已达到30分钟可以标记2个单元,还可以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自我复习。这些都让我觉得惊喜,让我将所有的担心都逐步放下。
  #阅读教室# 第87天:今天开始第1和第2单元的过关,这是一次尝试,尝试的不是这种过关方式,而是两个单元用一课时来完成,针对的是上个学期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状况。从刚刚结束的这节课来看,孩子们的情况差别很大,一部分孩子甚至可以提前10~15分钟完成,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孩子一个单元的过关都不能完成。不过不错的一种现象在于,在过关课的课间,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在自己复习,这也是之前没有出现过的情况。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来,“过关”引起了孩子们的重视。其实,过关的正确率有多高,我还不是特别在意,我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发现孩子们字词掌握方面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孩子们的过关试卷的状况已经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对于下午要孩子们汇报自己的过关情况,其实我自己心里也没有底,到底是如何的情况呢?到了下午,孩子们汇报出来的情况是这样的:全对的有7个,错1~5个字的有12个,错6~9个字的有6个,错10~19个字的有6个,错20~29个字的有1个,错30~49个字的有4个,错50~99个字的有16个。这个结果跟我的预测是一样的。这样的结果,我应该感觉到欣慰,从记忆的规律以及在没有任何讲解的情况下来说,能够有这样的结果,我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已经大大超过了上个学期孩子们最好的过关状态。从这两天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来看,我能够感受到孩子们有不小的进步,或许还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但是趋势是向上的。我始终认为,过关只是一种教学的环节,并不能代表着什么,只是“识记”过程中的一个小的心理环路,最重要的还是分析孩子们不过关的原因。这个工作,我想放到第三、第四单元过关后用两节课来进行,一方面是对孩子们紧张的心理状态的调整,另一方面是要在记忆的方式上给孩子们以个性化的指导。下午,还进行了第一次“学习日志”的书写整理,孩子们还不太适应这种方式,不少孩子还是空白的,还不能及时地跟随课堂的进度进行,看来还需要一步步来指导。
  一、实施关键点
  “阅读教室”的词语过关,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介入措施。它不单是改变传统的抄写生字词的方式,也是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听写方式的一种措施。
  1.教师需要精心做好过关前的准备工作。
  “阅读教室”的过关采用的是试卷的方式,将教材中每个单元后的“词语盘点”进行“读拼音,写汉字”。这个准备工作其实工作量非常大,即便是网络上可以下载,也需要一个一个进行修正。教师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准备工作,是因为这样的试卷可以反复使用,也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发给家长,供家长在家使用。
  2.要严格注意操作的步骤。
  词语过关课必须要注重步骤,也必须要让孩子们先标号和标序。通过这个过程后,再进行课堂的集中过关。要杜绝“为过关而过关”的死记硬背。
  3.要注意“集中过关课”与“常规过关课”的课型设置。
  “阅读教室”的词语过关课包括两种课型,教师在日常的课程安排中要特别注意开学时第一周的“集中过关课”和之后每周的“常规过关课”。要将“常规过关课”固定化,确定在一周中的某一节课。
  4.要特别重视字词过关后的梳理环节。
  每次过关后的梳理,主要是帮助孩子们总结,这也是作为
  课程的“词语盘点”过关的特殊
  之处。
  二、实施后的反思
  对于“阅读教室”的词语过关课程,最大的不适应者不是学生,而是家长。突然一下没有了词语抄写的作业,家长总是担心孩子的词语在考试中不能很好地完成。但经过四年级两个学期的实践,家长开始逐步接受这种相对省力而又有效的方式。因此,“阅读教室”介入这样的课程,在很大的程度上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当然,在具体的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很奇怪的现象:无论采用什么措施介入,有的孩子总是不能全对过关,至今这个难题还萦绕在“阅读教室”,一直无解。
  以“聚焦专题”为表征的
  统整课程
  依据教材体系,以“读写融合”为推进线索,教学现场以群文阅读方式呈现的以“聚焦专题”为表征的统整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则是以“工作纸”为表征的实际操作模式。下面以五年级上册的一个专题为例:
  【专题名】聚焦人物
  【议题聚焦】人物的特点
  【整合的教材文本】《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计划】
  1.第一次习作《我的XXX》。要求: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戚,还可以是身边的同学或者其他熟悉的人。   2.学习第八组课文,完成“聚焦人物”工作纸。
  3.将自己的习作与工作纸相互比较,看看自己的习作具备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
  4.针对自己所选择的所要介绍的人,再次搜集关于他或者她的资料,完成第二次习作《我的XXX》。
  5.对比《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狼牙山五壮士》《最后一分钟》中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聚焦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方式,完成第三次习作。
  6.与同学进行习作交流,
  修正自己的习作,完成第四次
  习作。
  【完整的工作纸】
  “聚焦人物”工作纸
  班级: 姓名:
  一、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人,试着习作《我的XXX》,要求:可以是父母,可以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戚,也可以是身边的同学或者其他熟悉的人。
  二、我们课本上第八单元的文章也是写人的,不过它们聚焦的是我们所敬仰的伟人——毛泽东。这几篇文章有的是他自己写的,有的是他身边的人写的关于他的故事。我们来看看,都分别写了什么。
  1.梳理课文的内容。
  (1)《七律·长征》:
  (2)《开国大典》:
  (3)《青山处处埋忠骨》:
  (4)《毛主席在花山》:
  2.看了这四篇文章,你觉得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除了课本上所体现的毛泽东,你还有关于他的什么印象?或者知道他的什么事情?如果可以,试着写到下面,可以书写,也可以查询后粘贴。
  三、如果让你来介绍毛泽东,你打算如何来介绍?(温馨提示:力争将课本上的四篇文章整合在一起来介绍,如果还有欠缺,可以再搜集一些资料。)
  1.人物大追踪。
  2.我的习作。
  四、将自己的第一篇习作与上文对比,看看自己的第一篇习作具备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还需要补充。
  1.具备的内容:
  2.没有具备的内容:
  3.我要继续搜集我所写的人的资料是:
  五、针对自己所选择的所要介绍的人,再次搜集关于他或者她的资料,再写一次习作《我的XXX》。
  六、对于人物的描写,我们不仅可以像课文那样多角度地来反映人物的特点,其实,我们还可以对一个人的某些细节做一些细致的描写。
  1.看看下面的一些文字描写了人物的哪些方面。
  (1)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上面这句话是描写人物
  的语句。
  (2)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上面这句话是描写人物
  的语句。 (3)“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上面这句话是描写人物
  的语句。
  2.描写人物,我们可以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以及心理进行细致的描写。试着从《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狼牙山五壮士》《最后一分钟》几篇文章中找找这些方面的句子写在下面。
  《地震中的父与子》
  (1)
  (2)
  《慈母情深》
  (1)
  (2)
  《狼牙山五壮士》
  (1)
  (2)
  《最后一分钟》
  (1)
  (2)
  从上面的学习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七、试着运用自己刚刚学习到的方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我的XXX》中去,试着再次修正自己的文章。
  1.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直接写出主题。看看以下例子,完成练习。
  (1)《我家的小顽皮》:“说起我家的小顽皮,唉!真令人生气。”
  (2)《我的小表弟》:“我的小表弟亮亮今年四岁了。”
  (3)《我是一个小书迷》:“我是一个小书迷。”
  (4)《我的XXX》:
  2.人物的外貌描写。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会进一步表现人物的特征。下面的例子描述了人物的哪些特征?把它们圈出来,并写一写对该人物的感受。你又会怎样描述自己所写的人的外貌呢?
  3.描写时参考的词。
  4.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情、说话和行为,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1)神情:“小吉因为抄功课而被老师责骂后,羞愧得满脸通红,把头垂得低低的。”(多用不同的形容词,如“满脸通红”。)
  (2)说话:从说话中知道人物的性格。
  (3)行为:从行为知道人物的性格。
  5.细阅下文,回答问题。
  我愁眉苦脸地走进教室,慧芬在一旁看见我没精打采的样子,就立刻走过来,温和地对我说:“什么事情让你这么不开心呀?可不可以告诉我?也许我能帮你呢!”我看见她一脸诚恳,就对她说:“今天我忘记了带笔盒啊!”她紧张地大喊道:“啊!没有笔盒,那怎么上课呢?算了,不如用我的吧!”她爽快地打开笔盒,借给我几支铅笔和圆珠笔。
  (1)慧芬的性格是怎样的?可以圈多个答案。
  A.自私自利 B.乐于助人
  C.率直豪爽 D.和蔼可亲
  E.关心别人
  (2)在文中圈出形容人物神情的词语。
  (3)本文中有用“说话”描述慧芬性格的句子,请用直线画出。
  6.范文。
  《最受欢迎的同学》
  我班的张素心,个子比较矮小,黑黑的皮肤,长长的脸庞,梳了直直的短发。她总爱低着头,默默无声,即使说话,声音也极小。她长得不好看,甚至有同学恶作剧地称她是“丑小鸭”,但同学们都喜欢她,为什么呢?让我告诉你吧!   一天下午,第一节课的上课铃声已经响过了,教室里还充满唧唧喳喳的声音,黑板上留着满满的粉笔字。语文老师走进教室,看了看黑板,问:“怎么今天的值日生不擦黑板?”教室一下子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只见张素心从座位上站起来,走上讲台,拿起板擦默默地擦起来。由于她长得矮小,不时要踮起脚尖。她认真地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然后又低下头,轻轻地回到座位。老师看她坐好了,便说:“每个人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才好。你看!由于自己疏忽,影响全班同学上课啦!”这一下,张素心的头垂得更低了,脸涨得更红,而教室里也骚动起来,不知谁叫出来:“今天不是她值日!”随着这声喊叫,一位女同学满脸通红地站起来,低声说:“今天是我值日,我忘记说了……”啊!疏忽的原来不是张素心!
  还有一次上课时,李丽雅“哇”的一声呕吐起来,教室里顿时有了难闻的气味。有的同学赶忙掏出纸巾掩住鼻子,有的同学还拿出书本不停地扇起来。李丽雅艰难地喘着气,其他同学都慌了手脚。就在这个时候,张素心经过两行桌子,走到李丽雅同学身边,掏出纸巾,一边扶着她,一边无声地给她擦净沾在手上和身上的呕吐物,同时又小心而真诚地说:“我扶你到洗手间去吧!”
  因为张素心乐于助人,所以她是我们班最受欢迎的同学。
  文章的段落大意:
  第一自然段:简略描述张素心的外貌及外号的由来。从她总爱低着头,默默无声,即使说话,声音也极小的特征,写出了张素心的哪种性格?
  第二自然段:透过擦黑板事件看出张素心有什么性格?
  第三自然段:透过李丽雅同学呕吐一事,反映出张素心的什么品质?
  第四自然段:总结张素心是全班最受欢迎的同学。
  7.我的对比与梳理。
  童书的内容已经成为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统整教学环境下的阅读课程,其实与阅读素养课程是相融合在一起的,这里专指单纯的阅读童书的课程。这样的课堂其实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第一,注意自由阅读环节的选择权赋予。
  这个选择权指的是在自由阅读时,教师要尽可能地降低推荐书籍的成分,尽可能让孩子们在教室里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想看的书籍,哪怕是漫画书。
  第二,教师的介入要尽量隐性,不着痕迹。
  对“阅读教室”的孩子阅读,不是不加控制,而是要将控制隐形化,尽可能让我们的观点隐藏起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们去阅读我们希望他们读的书籍。
  第三,童书的阅读必须要与教材相结合。
  阅读童书的兴趣短时间内是可以通过自由阅读达成的,但是长久的阅读兴趣,则需要与我们的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阅读的兴趣才更具生命力。
  第四,每个阶段都要让孩子们阅读有挑战性的书籍。
  孩子们的阅读其实很容易平面化,或者说很容易在一个程度上停滞不前。在每个学期适当加入一些学生阅读起来感觉有挑战性的书籍,是解决这个问题很好的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逐步引导孩子们的阅读水准和阅读能力向前发展。
  实施这样三种课程,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但我可以坚定地说:大量的时间用来让孩子们阅读,不但没有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反而会使他们的语文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小学)
  (责任编辑 张振清)
其他文献
不是棒槌的敲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如此光彩亮丽。  ——泰戈尔  一、一条短信结缘  2010年的春天,我成为贾志敏老师的弟子。  说起与贾老师的相识,缘于一次在上海嘉定举行的教学研讨会。在蒋惠芳老师的引荐下,我认识了贾志敏老师——这位语文教坛泰斗。那时他讲授《卖鱼的人》,和以往见到的公开课不一样,没有大阵仗、大场面,贾老师简简单单几句话就把孩子们抓住了,也把我们抓住了。  会后回到山东
《赵州桥》是一篇大家熟悉的老课文。乍一看,《赵州桥》短短数百字,内容浅显,和茅以升先生的《中国石拱桥》比较,似乎难以相提,但是仔细琢磨,《赵州桥》却独具异彩!  一、从《赵州桥》的结构看  这篇课文分为四段,分别介绍了赵州桥的地位、建造者及悠久历史,赵州桥的雄伟,赵州桥的美观,赵州桥的意义价值。四个段落,采用总分总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清晰明朗,整体性强,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四个段落中,详细写的是
《理想的风筝》一文原作较长,在编入教材时做了删改,但依然是一篇比较长的课文。阅读教学中怎么做到长文短教,聚焦重点,突出核心教学价值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厘清故事之间的关联;  品味细节描写的作用;  判断环境描写的好处。  这篇文章堪称写人文章的典范,教师引導学生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但是,因为我们有明确的阅读教学主张——关注文体,聚焦表达。所以,我们选定
“童年不仅是人的根基,而且也是人的核心。如同树木一样,那最初的年月被记录在年轮的最核心处,尽管它已被日后的岁月所包围,但那最初的年月仍旧发挥着核心作用。童年,就是人这棵树最中心的年轮,是人这棵树的树心,它始终默默地滋养人的一生。”童年的语文学习,足以影响、支撑、滋养和鲜活人的一生。生态语文教育正是站在这样的生命高度,追求课堂的自然发展,维护童年的生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和认知规律,收获并丰富童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百合、东城御景幼儿园一直十分重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并开展了扎实、丰富、长效的师培师训工作。近期,結合疫情期间教师以居家办公为主的现状,该园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教师专业能力线上评比活动,进一步为教师创造了一个展示提升和互学互促的平台。
编者按:在香格里拉,有这样一位执着的教育工作者,他在教育路上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一路走来一路付出,留下了一串坚实的脚印,他就是香格里拉县民族小学校长松建华。在平凡而忙碌的教学生涯……  在香格里拉,有这样一位執着的教育工作者,他在教育路上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一路走来一路付出,留下了一串坚实的脚印,他就是香格里拉县民族小学校长松建华。在平凡而忙碌的教学生涯中,澎湃着内心涌动不息的激情,实现了“一辈子
5月14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获悉,中国首台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简称SXFEL)新近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实现“水窗”波段X射线激光,填补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空白,表明中国在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研制方面已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上海光源科学中心副主任、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项目常务副经理刘波介绍,目前国际已有的3台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另外两台是德国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东港路小学地处城区东部,拥有近千名学生,四十余名教师,是一座经历了“村转城”的农村学校。与大多数农村学校一样,我校拥有更多元化的生源和多种文化层次性的家长,这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我们的教育更有意义。  秦皇岛拥有多段颇具地域特点的长城,学校师生在长城的陪伴下成长,对长城颇有感情。因此,我校从2018年开始,充分挖掘长城的教育资源,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扎根中国
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写道:“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惋惜的事啊!”  原来,风景就在路上。慢慢走,欣赏啊,别错过了身旁的美丽。外出旅行如此,人生追寻如此,我们的语
幼儿对自然怀有天然的亲切感,他们乐于在自然中接触、认知各种生命形式,感受生命带来的惊喜或冲击。基于此,江苏省宿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幼儿园从自然环境的生活实践教育入手,结合幼儿“万物有灵、推己及物”的思维特点,围绕“回归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命”这一主线,按照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分三个层级展开研究。我们借助幼儿身边的自然资源,引领他们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了解动植物的生命历程,萌发关爱生命的积极情